乡土风情录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36章 邻里:玩伴

村里的孩子找玩伴,基本就是就近选择,一来是熟悉,二来是家长也认识,不拘谨。

反之,如果家长之间不和谐,孩子间的关系也受影响。

我们的位置在村子东北边,平时一起玩的一般是附近十多户人家年纪相当的孩子。

那些年纪比我们大几岁的是不屑和我们一起玩的,他们老觉得我们幼稚,而我们也不敢惹他们。

上小学前还有低年级的时候,我们基本是跟随一个叫“阿养”的男孩子玩。

阿养比我哥大几个月,阿养的弟弟伟明比我大几个月。我们两家的妈妈又熟悉,很自然就一起玩。

他们家还有个妹妹,小我们好几岁,我还有个弟弟小我两岁。

他们这妹妹是个宝,平时我们都不敢欺负,否则只要阿养一句“不要和某某玩”就够收拾你。

毕竟阿养是我们那群孩子里的孩子王,而我们排斥一个人的最常用方法就是不和他玩。

如果你想表达对某个人的讨厌或者表达你的不满,也可以说“我不和你玩了”。

除了我们三兄弟,鸡华家四兄弟姐妹,他邻居肥仔三姐弟,我邻居华平家四兄弟姐妹,还有其他一些小伙伴,都属于阿养的“手下”们。

有一段时间阿养定了“四大天王”,他自封东王,我哥和他弟是南王和西王,鸡华是北王。其他人就是小将领和小兵。

我私下很不服气,认为我比鸡华大一岁,这太不合理了;唠叨了一段时间,后来就算了。

那时候我们乐意跟阿养两兄弟混有几个原因。

首先他们家条件在我们那一片还算可以,他们家玩具最多,也乐意给我们玩。其次,他们性格外向,有领导力,懂得也多。

另外,刚上小学那会,我们村里能买起电视的不多,我们家有台黑白的,他们家则是彩电的,关键是能看的电视台多。

我们经常十几个人扎堆在他们家客厅,有时看电视,有时一起玩玩具,做角色扮演。

这些玩具多是他们家的,有些则是我们其他人贡献出来放在他们家,这样大家能玩的玩具都变多了。

在我们家还没有在豆坡圩里开店前,我们的玩具基本是爷爷捡的,质量和数量都很有限。

虽然后来我爸卖烟花炮竹赚了一笔钱,买了黑白电视机和一辆摩托车(好像二手的),但估计也没剩多少了,花钱还是很小心。

除了看电视,玩玩具;自然还少不了玩纸牌,玩玻子,下田抓鱼钓蛙,进林子捉鸟,甚至偷别人的杨桃、番石榴、青瓜……

有一次不知道哪里学来的,说去捉蛇泡“蛇酒”,于是下田捉蛇。说是捉,其实就是用泥块和碎砖头把蛇砸死了塞进一个玻璃瓶里。

天气热的时候,阿养就喜欢带我们到村南边的四连鱼塘的第三个里“游泳”。

多数人是在浅水区打水仗,只有他们几个高的去深水区。

我从小好奇又好胜,有两次都往深水区跑,呛了几口水,最后都被阿养两兄弟拖回来了。

我现在回想,也不确定那时候他们是不是真的会游泳。因为后来上中学了我哥还逢夏天就带上泳镜和别人去“游泳”,结果前两年问他,他说并不会。

所以不由得怀疑,他们那时候的所谓“游泳”大概是在水里往前漂个几米吧?

阿养兄弟还会教我们做一些“打猎”的工具,比如弹弓、bi子筒。

有时他们会带我们去很远的地方,比如徒步去他们外婆家。

那次我们穿越山坡树林,走过好几个村落,在铺满白色细沙的池塘边上玩泥沙、追小鸟。

后来,顺利到了他们外婆家,没呆多久就被喊来车辆统统送回我们村里了。

然后,因为这个事情我被我妈狠狠揍了一顿。

不过我没怎么长记性,上学前班的时候又犯。下课后跟着外村柯姓的同学去他家,很晚才回自家,又被揍了一顿。

后来上了小学,特别是三四年级,我慢慢就和同学玩了,我哥哥弟弟也有自己的同学圈子,于是我们这个圈子就基本散了。

不过和我们家只隔了一家的鸡华家,和我们家相邻的“窿牙”家,还有后来加入的土华家,这几家的孩子还是继续一起玩了好多年。

鸡华家是我们那一片最贫困的,家里单纯种地卖菜,还四个孩子,实在太难。

不过他们几兄弟姐妹脾气都挺好,我挺乐意和他们玩,而且我也馋他们家的杨桃。

“窿牙”名字叫阳贵,是家里长子,上面有三四个姐姐,还有一个妹妹和弟弟。他那些姐姐比我们大多了,所以我们只和他们三个小的玩。

阳贵他爸杀猪的,家庭条件在我们那还算不错,但因为爱赌,据说存不了多少钱。

不过他们家孩子生日都会买蛋糕搞生日会,我妈会带着我过去混吃的。

也忘了我哥哥弟弟有没有去参加,总之小时候三兄弟里我胆子最大、脸皮最厚,要带一个过去,那肯定是带我了。

至于土华,以前和我们不是一个圈子的,有时还属于“敌对”势力,后来慢慢就爱往我家跑了。

以前我们给他取花名叫“土二”(他上面是姐姐,还有个妹妹),后来他妈把我们训了,于是我们改喊“靓仔”,一直到现在。

土华的性格特别外向,好动又话多,还很容易自来熟。以前我挺讨厌自来熟的性格,后来混熟了就无所谓了。何况他这人还挺仗义,有时也挺逗。

他们三个,鸡华比我小一岁,女儿上小学了;阳贵,好像大我一岁,几年前车祸没了,刚开始那一两年每次想到他年纪轻轻就这么走了心里怪难受的;土华,比我小四岁,去年结婚,今年孩子出来了。

至于他们那些弟弟妹妹,打工的打工了,嫁人的嫁人了,春节回村里也未必能碰到,平时回去更不用说了。

他们很多人肯定都忘了自己小时候那些乱七八糟的事情了,就我这个超记念旧的人还记着,但一般也不提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