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辩护12讲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3章 序三

这是炜衡律师事务所第一期刑辩大学生训练营实训授课纪实。

2019年夏天,训练营创始人彭逸轩律师邀请我给训练营学生授课,他们由全国各地招募而来,正是从读万卷书到行万里路的关键时期,我本就非常关注法学生从校园教育到实务实践的有效衔接,训练营项目不论是在纵向的理论知识构建上,还是横向的律师实务引导上,都具备开创性。所以,我欣然以赴,成为训练营的学界导师,也有幸成为本书的参与者。

这本书展示了完整的刑辩业务流程,立足于在实践中不断调试的刑事诉讼构造。《刑事辩护12讲》用十二堂课梳理了律师从接受委托到庭审辩护的业务重难点,将细碎的实践经验变成体系化的刑辩知识,将传统的个人经验开放为流程化的行业思辨,帮助学生直面真问题、积累真智慧,在实务训练中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精进学业。

这本书是学者、律师的集合之作。时隔三年,《刑事辩护12讲》定稿付梓,我在训练营的授课内容也转化为文字成果摘录其中,内容主要是针对庭审证据规则如何运用,提出了解决具体问题的理论方案。除了我本人,亦有北京大学陈瑞华教授、中国政法大学许身健教授给出学术指导,炜衡律师事务所的众多刑辩律师参与其中,包括鼎鼎有名的李肖霖律师、彭逸轩律师、杨航远律师、袁诚惠律师、石宇辰律师等都作出了贡献。这种刑事诉讼理论与前沿实务的融合,相信会给想要从事刑事辩护的青年律师以及学生,更或是未曾修习法律的普罗大众一个更贴合社会经验的选择。

这本书是刑辩律师梯队建设的匠心教材。除了对律师实务经验的提炼,训练营背后还有些传承责任。我承担着我校律师业务研究所的一线工作,通过与众多律师的沟通交流,我发现,作为法律职业共同体,部分律师展示出的过人能力、卓越经验、工作热情令人赞叹,也涌现出一批有责任、有担当的刑辩中坚力量,彭逸轩律师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正是他“不想让年轻人走弯路”的初心打动了我,“十年百人”的魄力和热情也颇具吸引力。我理解,这种人才培养模式是符合现实需求的,有温度的实战演练更能帮助学生实现从书本走向实践的温和过渡,调和理想和现实的差距,解决学校“教不了”的教学难题。

这本书延续了炜衡律师事务所惯有的刑辩情怀。据彭律师介绍,训练营已经成功举办三期(截至2022年6月),三十多名学生从课堂深入刑辩实务,从理论的彼方,深入实践前沿,其中很多人也已经带着训练营中的知识、本领、智慧选择成为一名刑辩律师。这就是法律实践的魅力,立足于前辈学者积累的智慧,受益于经验传递的新风,同学们找到了适合自己的职业方向,他们从训练营里受惠。更多人则可以通过本书一窥真实的刑辩律师执业经历,那一定是在柔软的人性和刚硬的条文、感性的立场和客观的事实、善恶的区分和罪与非罪的选择中愈发坚定,在无数卷宗和案件的反复推敲、锤炼、锻打中愈发丰富。

刑辩训练营的接力仍在继续,《刑事辩护12讲》能够影响的又何止百人?再次对本书的出版表示祝贺,也愿各位读者能在这字里行间,感受来自训练营的诚意。是为序。

李奋飞

2022年6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