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范教育的黄山钟鸣:以安徽省立第二师范学校(1912—1927)为中心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三节 “日本经验”:师范教育体制的创建和确立

1868年,日本明治维新开始,确立了“和魂洋才”的指导思想,力图融合日本民族精神和西方科学技术。在“和魂洋才”思想的指导下,日本文部省制定各项措施普及教育以实现“富国强兵”。

1872年8月,在参考法国等欧美各国教育制度的基础上,日本文部省颁布《学制》,确定日本近代国民教育制度。文部省还根据日本国情制定《学制实施顺序》:“其第一要务为发展小学教育,第二要务为兴办师范学校,第三要务为男女平受教育。”单中惠、王晓宇、王凤玉、徐征:《西方师范教育机构转型——以美国、英国、日本为例》,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12年,第248页。文部省在同年6月呈报的“关于实施学制的当前计划”中,明确指出“迅速兴建师表学校(即师范学校)一事”仅次于“大力发展小学”。同上,第249页。从日本《学制实施顺序》可以明确看出,日本近代学制把初等教育即小学教育作为教育近代化的首要目标,而为了实现这个首要目标,首当其冲要兴办师范学校。因此,小学教育和师范学校分列日本学制实施顺序的前两位,在日本教育近代化目标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1872年8月,东京师范学校正式创办。此后,各大学区和府县陆续创办师范学校。1881年8月,文部省颁布《师范学校教则大纲》,对师范教育的学校设置、培养目标和课程科目都做了进一步的规定,推动师范教育制度的规范化和法制化。

1886年,日本政府颁布《帝国大学令》《师范学校令》《小学校令》等在内的《学校令》。《师范学校令》规定,师范学校分为寻常师范学校和高等师范学校两级。寻常师范学校每府县设立一所,招收高等小学毕业生,修业年限4年,培养公立小学的校长和教师;高等师范学校则只在东京设立一所,招收寻常师范学校毕业生,修业年限为3年,培养寻常师范学校的校长和教师。《师范学校令》的颁布,标志着日本师范教育体制的确立。

1897年10月,日本废除1886年《师范学校令》,颁布新的《师范教育令》。1897年《师范教育令》规定,日本师范教育机构分为师范学校(由寻常师范学校更名)、高等师范学校和女子高等师范学校三类,并规定相关规程。

师范教育体制的创建和确立,为日本的近代化建设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法国大革命后的近百年时间里,法国政坛“城头变换大王旗”,共和政体与君主政体、“革命”与“复辟”进行了激烈的拉锯斗争,共和政治的政体在法国得以最终确立,法国师范教育体制的价值观念色彩凸显,也很明显地体现出共和教育的理念和要求。与法国不同,日本在近代化的进程中始终保持“君主立宪”的政体,日本师范教育体制更多地体现建设现代国家知识体系方面的内容,在涉及价值观念共和教育方面的内容却付之阙如。日本创建师范教育体系的经验,在清季以降“以日为师”的潮流下,成为中国近代师范教育学习和借鉴的蓝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