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蝇效应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自我评价过高的力量

人类对自己的认识往往是不太准确的,自我评价过高就充分反映了这一点。比如,那些处于平均水平的司机会认为他的驾驶技术高于平均水平。尽管从数学角度来看,每个人都高于平均水平显然是不可能的,但人们似乎都觉得自己在平均水平之上。对于司机水平的评价存在客观的评估标准,比如多少年没有发生过交通事故;但即便是对于更难以客观衡量的事情(比如评估你的直觉有多准确),自我评价过高也同样常见且普遍:大多数人认为自己具有很强的直觉,自己的观点有很大可能符合现实。尽管听起来有些矛盾,但自我评价过高有时候也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看待自己,可以算作是人的基本特点之一。正如本书之后会讨论到的那样,它也给我们带来了许许多多的好处。

然而,自我评价过高也可能会导致非常糟糕的决策。1995年4月19日在匹兹堡发生的事件就是一个著名的例子。1那一天,麦克阿瑟·惠勒(McArthur Wheeler)抢劫了两家银行——这本身就是一个相当不明智的决定。但更离谱的是,这位抢匪选择用柠檬汁来伪装自己。惠勒知道柠檬汁可以作为隐形墨水使用(小孩子们会玩这样的游戏:用柠檬汁写字,之后通过加热让字慢慢显现出来),于是他猜测将柠檬汁涂抹在自己的脸上能让自己“隐身”,连监控摄像头都无法捕捉到他。根据警方记录,惠勒在出现上述行为的时候并没有受到酒精或者毒品的影响。这个故事激发了心理学家大卫·邓宁(David Dunning)和他的学生贾斯廷·克鲁格(Justin Kruger)去研究这类糟糕的决策背后的原因。他们最终发现的效应被命名为邓宁-克鲁格效应(Dunning-Kruger effect),它是如今最为广泛讨论的苍蝇效应之一。

这种效应可以被概括为:那些对某个主题略知皮毛的人常常会过高估计自己的知识水平,部分原因是这些人依靠其他记忆过程快速做出决策。2这种效应在社会各个方面都有所体现:有些建筑工人认为自己在金融业的管理方面可以表现得比现有从业人员更好,并毫不犹豫地在社交媒体上分享这一看法;与此同时,也有金融高管相信自己可以独立装修房子,最后甚至因为糟糕的装潢成果而登上电视。另一些时候,有些模特在花了几个小时研究后就觉得自己明白了医学发展的症结所在。邓宁-克鲁格效应的迷人之处正是在于它是一种对正常学习曲线的偏离。当你对一个主题有了更多了解,并开始意识到你还有很多知识盲区的时候,每一项新知识都会引发诸多反思:它不一定总是正确的,它需要进一步验证,它不该如此绝对……于是,力求严谨让你对表达意见变得谨慎,从而给了那些自信满满但实际知识有限的人可乘之机。这就是为什么脱口秀演出的观众会意外地听到表演者对可持续能源转型的看法,而且这些表演者坚信他们的建议与科学家的建议一样有价值。甚至当你反复询问他们是否真心相信这些建议的有效性时,这些表演者会出人意料地表示他们对此深信不疑。

自我评价过高的棘手之处在于你很难通过直觉感受到自己正过高地评价自己,因为这种现象恰恰是由直觉引发的。所以,我们很容易被魔术师和骗子的把戏所迷惑——你总是确信自己真的看到了魔术师将小球藏在哪个杯子里。令人惊讶的是,即使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也常常陷入诈骗的圈套,3例如有些人会将大笔资金转给虚构的、并不真实存在的网络情人。他们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内学识渊博;但恰恰因为这样,他们确信自己在其他方面也比普通人聪明:“像我这样聪明的人肯定能分辨真假。”这也是为什么一些诈骗把戏被称作“信心游戏”——诈骗犯正是利用了受害者们过于强烈的信心行骗成功。那么,如何最有效地应对这个问题呢?答案是,无论发生什么,永远不要觉得你是能在这场游戏中获胜的特例,或者是能从一个虚假抽奖弹窗中赚大钱的幸运儿。在有疑虑的时候,不妨寻求他人的建议。我们对他人的评估通常要比对自己的评估更为客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