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89章 集团初立(一)
王健将五份烫金封面的保密协议.
依次推到赵辉、林强、李婷、周悦和陈宇面前。
协议内页用宋体字,密密麻麻地罗列着条款。
在黄埔区写字楼的落地窗前.
油墨香气与咖啡的焦香交织成一种微妙的压迫感。
“十年保密期,这会不会太长了?”
林强指尖划过“离职后五年竞业禁止”条款,瞳孔微微收缩。
这位资深财务总监的履历上写着曾服务于三家跨国企业。
此刻却像在审视一份生死状。
他的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协议边缘。
想起去年在香港洽谈并购案时。
对方律师团也拿出过类似的文件,但期限只有三年。
“林总,您在麦肯锡时参与过的并购案保密期是多久?”
王健抿了口咖啡,不等对方回答,目光扫过众人,他又补充道:
“我这里的筹码可比商业计划书重得多。”
......
赵辉的手指在纸面上敲出轻响。
作为土生土长的上海人,他太清楚这座城市在改革开放浪潮中的分量。
外滩的霓虹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点亮。
陆家嘴的天际线,即将迎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王总,您知道现在上海的甲级写字楼租金是BJ的三倍吗?”
他的声音低沉,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道:
“但这里有全中国最成熟的金融配套,花旗银行上周刚在南京东路开了分行。”
“王总,我查阅过统计局数据。”
“1984年上海职工月平均工资是108元,而黄埔区的单间月租已经涨到80元。”
李婷没有理会赵辉,自顾自地将协议翻到最后一页。
在“住房补贴”条款处用红笔圈出:她精准地分析道:
“如果集团总部设在上海,人力成本至少要上浮30%。”
“但换来的是长三角的人才集聚效应。”
“王总,您知道外企现在用什么通讯工具吗?”
周悦翻看着协议,看到“员工手机监管”条款时,突然轻笑出声。
她从鳄鱼皮手袋里掏出一台砖头大小的摩托罗拉DynaTAC 8000X,道:
“这玩意儿在香港卖3995美元,相当于普通工人十年的工资。不过没关系,”
她嘴角扬起一抹弧度道:
“我建议技术部门先用BP机,等集团上市了,每人发一台大哥大。”
陈宇则是始终低头盯着协议。
钢笔在“技术人员离职后三年内不得参与同类产品研发”条款旁画了三个问号。
这位刚毕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硕士。
在学校时就参与过早期的人才战略研究。
此刻正用学术思维解构这份商业契约。
“王总。”
他突然开口道:
“竞业禁止条款需要配套培训协议,否则可能被认定为显失公平。”
“或许我的这份协议不太完美。”
王健放下咖啡杯,提醒道:
“不过各位都是行业翘楚,应该清楚商业机密的价值。”
他起身走到落地窗前,俯瞰着南京路川流不息的自行车潮,接着说道:
“我也会给出我的诚意。”
“我给各位的待遇是市场价的一点五倍,但代价是......”
他突然转身,目光如炬道:
“你们要和我一起赌中国未来三十年的国运。”
“我这里有份内部资料。”
他抽出一叠文件,接着说道:
“国务院刚批复的上海浦东新区规划,未来这里会是第二个香港。”
“王总说得没错。”
“你们知道么?上海现在的外资银行,数量是BJ的三倍。”
赵辉将《上海统计年鉴》推到会议桌上,手指划过密密麻麻的数字。
他看向在场的众人,也提问道:
“花旗、汇丰、渣打都在南京路设了分行,这对集团的跨境融资意味着什么?”
他的语气平静,但眼底闪过一丝迫切。
他希望说服众人,将总部设在上海。
女儿的小学就在淮海中路,妻子在瑞金医院的工作也离不开这座城市。
而王健凝视着窗外的东方明珠电视塔地基,没有说话。
他当然知道上海的金融优势,但BJ的政治资源同样诱人。
中关村电子一条街的崛起,四通集团的传奇,这些都在向他招手。
“赵总,您看过《北京城市建设总体规划方案》吗?”
李婷看向赵辉提问道:
“BJ也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而HD区已经划出1000亩地建科技园区。”
赵辉沉默了。
手指停在“总部选址”条款上。
他的脑海里不断浮现昨晚妻子在厨房说的话。
“孩子马上要升初中了,上海的教育资源是全国最好的。”
他深吸一口气,翻开《中国沿海港口吞吐量统计》询问道:
“去年上海港的集装箱吞吐量是天津港的两倍。”
“你们知道这对集团的家电出口意味着什么?”
“从上海到鹿特丹的海运周期比从天津港缩短4天,仓储成本能降低20%。”
“我也很喜欢上海。”
王健突然笑了,接着说道:
“所以我才把临时的办公点选在了黄埔。”
他指向窗外的延安东路隧道工地解释道:
“这条隧道明年通车后,从浦东到浦西只要八分钟。”
“不过。”
王健话锋一转,接着说道:
“你们的意见都很有参考价值,所以我会酌情考虑。”
他拿起钢笔,在协议上写下“总部选址需综合评估上海与BJ的战略价值。
“我给你们三个月时间,做一份两地的成本效益分析报告。”
“包括税收政策、人才储备、物流成本。”
“另外。”
他顿了顿,看向了赵辉道:
“您女儿今年该上五年级了吧?”
“我听说上海实验小学的名额很紧张,需要我帮忙吗?”
赵辉的瞳孔微微收缩,突然意识到王健很看重他。
还特意对他的背景进行了调查。
“谢谢王总。”
他沉声说道:
“您放心我不会因为私人原因,影响道公司的决策。”
“我会用数据说话。”
“王总,您知道现在上海的房价是多少吗?”
李婷不依不饶。
她将《上海房地产市场报告》拍在桌上,接着说道:
“淮海中路的花园洋房每平米要价300美元,相当于普通工人二十年的工资。”
她抽出一张手绘表格,放在了办公桌上,接着说道:
“如果集团给每位高管提供两居室公寓,每年的租金支出将占净利润的15%。”
“但换来的是核心团队的稳定性,住宿条件太差,可留不住人才。”
“相比于上海,BJ那边的租金反而便宜一些。”
“这一点不用担心。”
王健盯着表格上的数字,突然想起前世链家创始人左晖的预言:“中国房地产的黄金时代即将到来。”
他拿起铅笔,在“住房补贴”条款后写下“集团将成立房地产开发子公司”。
接着他向两人解释道:
“我手下还有设计院和建筑公司,无论最终定在BJ或者上海,我都会考虑开发房产项目。”
“住房或者公寓,都会从我们内部来解决。”
听了王健的话,李婷瞳孔骤缩。
她知道虹桥经济技术开发区,是1983年国务院批准的首批国家级开发区。
“王总,现在虹桥的地价是每亩80万元,而青石镇的工业用地只要每亩8万元。”
她迅速计算了出来,接着说道:
“如果用银行贷款,年利率是7.2%,集团的资产负债率会超过60%。”
但她的手指同时在“资产增值”栏画了个圈。
她清楚,随着外资涌入,虹桥的土地五年内至少增值三倍。
她也缓和了语气道:
“这样一来的话,上海倒不是不能考虑。”
“这是我在香港买的《SH市城市总体规划图》。”
王健突然从抽屉里拿出一张泛黄的图纸。
他的手指划过延安路高架规划线,解释道:
“等这条高架通车,虹桥到浦东机场只要半小时。”
他将图纸推到李婷面前,问道:
“我要在高架两侧建商务楼,底层做员工食堂和医务室,顶层设高管公寓。”
“李婷,你帮我算笔账。”
“如果我们自己盖房,成本能比租房降低多少?”
“是,王总。”
李婷的呼吸急促起来,她一边拿着计算器快速敲打,一边说道:
“自建成本每平米500元,按使用年限20年分摊,每年每平米折旧25元。”
“而现在租房每平米年租金是120元......”
她猛地抬头回应道:
“王总,这相当于每年节省75%的成本!”
“而且。”
王健补充道:
“员工宿舍可以收象征性的租金,比如每月10元。”
“这样既能增强归属感,又能避免吃大锅饭。”
他看着李婷发亮的眼睛。
知道这个财务天才,已经在脑海中构建起整个资金链模型。
“看来您已经有决定了。”
李婷也笑着说道:
“其实上海和BJ对我来说都一样,因为我不是这两个地方的人。”
......
“王总,您知道外企现在用什么面试方法吗?”
周悦一直没有出声。
等到三人将集团总部的地址讨论完毕后。
她将《哈佛商业评论》的复印件推到桌上,接着说道:
“既然你们已经聊完了,我也说说面试的问题。”
“据我所知。”
“IBM的结构化面试、宝洁的情景模拟,这些都比传统面试有效三倍。”
她调出一份流程图,解释道:
“我设计的四阶段面试,能将人才筛选准确率提升到92%。”
“第一阶段初面,由人事专员筛选简历和基础能力。”
“第二阶段主管面试,做背景调查和压力测试。”
“第三阶段由王总您亲自把关,看价值观和企业文化是否匹配。”
“第四阶段则是同事面试,测团队兼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