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说话就是生产力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讲话怯场的现实解析

我们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比如在竞选、辩论,甚至与陌生人交谈时,都可能会怯场。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是这样解释怯场的:“在人多的场面上发言、表演等,因紧张害怕而神态举动不自然。”这一解释也点明了可能产生怯场的场景和引起怯场的原因。

美国学界曾做过的一项调查,也印证了这一点:45%的被试者对当众讲话会产生恐慌、害怕、焦虑。演讲者在走上演讲台之前,想到即将面对听众,都可能会怯场,而紧张的情绪会让他们产生逃离现场的冲动。

当然,当“众”讲话也有不紧张的时候。尤其是“众”里有下属、孩子和熟人的时候,特别是当“我”对“众”保持优势的时候。

领导给下属员工讲话之所以不怯场,是因为上级领导掌握着权力和信息量的“势能差”。成人给孩子做演讲不紧张,是因为成人在认知深度和视野宽度方面超越了孩子。在熟悉的环境下,谈熟悉的内容不发愁,也是因为熟悉、熟练为我们带来了心理优势。反过来也可以解释员工给领导做演讲会紧张以及我们为陌生人、高人做演讲会紧张的原因。

那么,“怯”究竟为何物,直教人怕得想要逃避呢?

紧张怯场是身体在特定环境应激状态下的生理反应,包括人类在内的所有哺乳动物在遭遇生存威胁时,都会做出准备搏斗或逃跑的自然反应。这样的应激状态会使肾上腺素激增,流入肌肉里的血液增多。演讲者紧张时就会有心率加快、呼吸急促、大量出汗、肌肉紧绷、身体颤抖以及动脉收缩使得流入手足的血液减少等表现。

紧张怯场作为人体正常的生理反应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由此虚构出的“危险”。如“讲砸了他们会笑话我”“我浑身发抖”“我快失控了”等反应。

一旦认为自己正面对这些“危险”时,那么就不可避免地加重了自己的恐惧,进而让身体的反应更糟糕,陷入难以自拔的恶性循环之中。

美国心理治疗专家埃德蒙·伯恩博士曾经一针见血地阐述了怯场的身体症状与危险念头的关联:怯场发作的人,一旦发现有点儿不寻常的、轻微的身体不适,就会过度反应,往坏处想。

演讲者紧张怯场的发作,总是会经历轻微不适、暗示夸大、危险解释、惊恐爆发的过程(见图2-1)。

图2-1 演讲者怯场的过程

轻微不适。这是临场前一般性压力引发的最初身体不适,如心悸、气短、眩晕等。

暗示夸大。这是你过于在意身体内的状况,越来越倾向于把此前的不适症状放大的一种表现。

危险解释。你开始将身体症状和危险性的念头建立错误的联系,并明确告诉自己这些症状很危险。

惊恐爆发。身体在惊恐中做出强烈反应,你误认为完全失去对身体的控制,极力地想逃离讲台。

那么,我们该如何控制怯场呢?

针对紧张怯场发作的过程,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措施,运用一些方法(见图2-2),打通某个环节,最终避免紧张怯场的发生,具体这几种方法如何应用,后文会有详细介绍。

图2-2 避免怯场的几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