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家世、籍贯与师承
关于索靖的家世籍贯,《晋书》本传的介绍相当简略:“索靖字幼安,敦煌人也。累世官族,父湛,北地太守。”相比而言,张怀瓘《书断》的记载较为详细:“索靖字幼安,燉煌龙勒人。张伯英之隶孙。父湛,北地太守。幼安善章草书,出于韦诞,峻险过之。”其中对索靖的籍贯、家世、师承有更明确的交代。据《汉书·地理志》、《后汉书·郡国志》、《晋书·地理志》等记载,龙勒县为汉代敦煌郡属县,在敦煌郡西部边陲,境内有阳关、玉门关,晋承汉制。据考古调查,其县治遗址为今甘肃省敦煌市阳关镇北工村一社北部的“南湖破城”4。
索靖出身于汉晋时期敦煌世族索氏,敦煌遗书伯2625号载录的《敦煌名族志》残卷,对索靖以前敦煌索氏的历史有详细记述。从中可知,汉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太中大夫索抚因直谏忤旨,获罪徙边,从钜鹿南和迁至敦煌,此后不断繁衍发展,遂为敦煌望族。5又据《汉书·武帝纪》,元鼎六年“分武威、酒泉地置张掖、敦煌郡,徙民以实之”6。这一记载与《敦煌名族志》互为印证,说明索氏是敦煌建郡之初即徙居守边的家族之一。东汉初年,索等以武力起家,建功西域;东汉中后期,索展、索翰等师事杨赐、王朗,明经入仕,索氏逐渐由武力强宗向儒学世族转变;西晋初年,涌现出了索靖、索紾、索绾(《晋书》作“索永”)等著名人物,“敦煌五龙”,索氏独占其三。《敦煌名族志》关于索氏的记载,至索靖而残损不全。索靖的祖父,史无记载。
《书断》称索靖为“张伯英之隶孙”,“隶孙”,宋代《墨池编》卷三引作“离孙”7。《法书要录》卷一引南齐王僧虔《论书》又云“张芝姊之孙”。据《尔雅·释亲》:“男子谓姊妹之子为出……渭出之子为离孙。”8则索靖确为张芝姊之孙。据《后汉书·张奂传》等记载,张芝字伯英,敦煌渊泉人,汉末名臣张奂长子,善草书,后世誉为“草圣”。就《后汉书》、《敦煌名族志》等的记载看,敦煌张氏也是两汉以来的河西望族。
《书断》云索靖“善章草书,出于韦诞,峻险过之”,说明索靖师法韦诞。韦诞是曹魏著名书法家,《三国志》卷二十一《刘劭传》载录其名,裴松之注引《文章叙录》云:“诞字仲将,太仆端之子。有文才,善属辞章。……初,邯郸淳、卫觊及诞并善书,有名。”9《法书要录》卷八引张怀瓘《书断》也有其小传,称其“伏膺于张芝,兼邯郸淳之法,诸书并善……然草迹之妙,亚乎索靖也。嘉平五年(253)卒,年七十五”10。又据《晋书》卷三十六《卫瓘传》附录卫恒《四体书势》,韦诞草书师法张芝,为张芝弟子。就《后汉书》卷六十五《张奂传》、《法书要录》卷八引张怀瓘《书断》等的记载看,张芝于汉桓帝永康元年(167)随父徙居弘农华阴,而韦诞世居京兆;张芝卒于汉献帝初平年间(190—193),而韦诞生于汉灵帝光和二年(179),则韦诞师事张芝完全可能,卫恒的说法应该可信。如此,则张芝草书经韦诞而传至索靖,所以王僧虔《论书》说索靖“传芝草而形异甚”(《法书要录》卷一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