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加索的併合創意
當你站在名畫《亞威農的少女》那縱橫超過兩米半的巨幅前,不免會被那驚人的氣勢震懾。那五具扭曲的胴體和一組靜物,築構了整個畫面。背景的幕幔,像翻摺到空間的前端,與人體壓擠在同一的平面;桃紅、赭石、蔚藍的奇險色彩組合,更增強了撲面而來的壓迫力。前端那棗紅托白勾黧的果盤,在拒人千里的少女目光中像要招手呼喚你進入畫中的世界。
最使你目光再三留連的,是畫中右上角那女人的面孔,以幾條極簡單的線條勾勒而成,顏面上還有那深深刻鏤的條紋……距離傳統的美感,不可能更遠的了。《亞威農的少女》常被認為是20世紀最重要的畫作;奇怪的是,創作者畢加索(P. Picasso)總覺得這畫未算完成,到了1937年才第一次發表,距離完成畫作的時間約30年。
1906年畢加索為構思此畫做了大量的素描。最初的素描畫面有七個人,五女二男。除了右下角的女人肢體角度較為怪異之外,其他人體沒多大變形。題材是妓院的景致,中間坐着的男人是嫖客,五名妓女眾星伴月般圍繞着他。在右面正拉開帷幕剛要進來的,是一個手持骷髏頭的醫學院學生。
畢加索年輕時曾是煙花之地的常客,因此對當時仍是不治之症的性病常懷着恐懼。他曾往巴黎的醫院考察素描,觀察患有末期性病的妓女─她們臉上有腫瘤,軀體上佈滿流膿的潰瘍,在精神錯亂中奄奄一息。他殫精竭慮要表達的,正是那放浪生活中既迷人卻又可怖的張力。
在後期的構思素描中,他已摒棄了畫面上的兩個男像,只留下五名妓女,構圖因而顯得簡潔、有力和統一。但這麼一來,他原本要傳遞的矛盾信息,便難免缺少了恐懼與抗拒的那一端。
專家曾以X射線透視現存真跡,發現在完成作品表層下的初稿上,畢加索已按照這後期的設想,開始了油畫的創作。這時他偶然在野獸派畫家德朗(A. Derain)的慫恿下,去參觀了人種文化館,就在那裏他被非洲的原始人頭雕塑吸引住了─棱角分明、渾然有勁的造型,就像塞尚(P. Cézanne)以前倡議過的“用簡單的幾何立體構成”;那顏面上的平行黥紋,更觸動無意識裏的震悚。他回到畫室之後,就把幾個人體重畫,改變了布幔與果盤的表現方式,重組空間關係。右邊兩個婦女的形象更大大改變了,吸納了原始雕塑的特徵,於是“醜陋”第一次在畫幅上出現,並從此開拓了新時期的美學。
藝術的創新與科學發現並無二致,這裏也是兩組認知構塊的驀然契合─或稱“偶聯作用”─一方面是對某種社會行為的深刻感受,另一方面是與原始藝術的偶遇。“水在瓶中月在天”,一朝影形相照,乃達成了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