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聖士提反堂
ST. STEPHEN'S CHURCH
建築年代:1924年
位置:西營盤般咸道71號

01 現在的聖士提反堂及聖士提反中學(攝於2011年)

02 北面景貌(攝於2012年)
教堂屬哥德復興式建築,平面呈長方形,入口設有尖拱門廊,兩側有尖拱門,立面開玫瑰窗,雙坡屋頂,中殿長度為8個開間,外牆以扶壁與尖拱窗交錯排列,尖頂塔樓位於凸出的後殿右邊。
聖士提反堂是安立甘(Anglican)教會,今稱聖公會第一個華人教會。1860年代,內地太平天國覆亡,大量餘眾逃亡到港,太平山街和西營盤人口激增,聖公會開始向華人佈道和設立神學校。第一代教堂位於大笪地旁荷李活道224號,1865年6月24日啟用,由第一位聖公會華人會吏羅心源料理,原址為西營盤軍營牧養英軍所在地,1869年仍由英人裴波牧師(Rev. John Piper)主持,及至1884年3月9日,改由首位聖公會華人牧師鄺日修主持,為自理之始。1888年,由於太平山區日益繁盛,廟宇林立,教會認為不宜發展神學院,遂購入薄扶林道現址另建新堂,只留一座樓宇作佈道所,發展為現在的聖馬太堂,神學校則遷往會督府。1890年,聖士提反堂開始在九龍區進行遊行佈道,1901年在油麻地建立諸聖堂,翌年在九龍城建立聖三一堂。1904年,霍靜山接任聖士提反堂主任牧師,在堂內成立婦女聖經學校,培養女傳道人,準備自養。1906年以後,教堂遭到兩次颱風毀壞,加上座位不足,遂籌辦維修和擴建工程,完成後座位可容百餘人。戰後香港人口激增,教會開辦聖士提反堂幼稚園(1950-),聖士提反堂小學(1951-2008)和聖士提反堂中學(1968-),以應需求。
霍靜山牧師,祖籍廣東順德,少時受洗為基督徒,稍長入讀荷李活道香港聖公會神學校,1883年畢業後即在該校任教,擔任神學教授約20年。1904年接任聖士提反堂會務,致力聖堂自立自養,鼓勵各堂自立,又組織聖歌團,開辦主日學,成立婦女服務團等。霍靜山有四女,二女霍慶堂嫁給了馬應彪,三女霍絮如嫁給馬永燦,四女霍鳳嬌嫁郭葵,完了他女婿都是基督徒的心願。三位女婿皆是香山人,澳洲華僑,後來分別創辦了先施公司(1900-)和永安公司(1907-),對基督教貢獻良多。霍慶堂是中國和香港第一個女售貨員,並與妹妹絮如建立香港第一個婦女組織香港基督教女青年會,大力推動香港反對蓄婢運動,她養育12名兒女,從不僱傭幫助,是香港傑出的華人婦女。
建築物檔案:
- 1888年 教堂落成。
- 1924年 4月13日,重修和擴建後啟用。
- 1950年 副堂啟用,附設聖士提反堂幼稚園。
- 1963年 舉行聖堂奠基禮,兩年後啟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