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丽娟品读古诗词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四节 《诗经》中的相思(一)

在上一节中,我们已经看到《诗经》塑造了美人的经典造型——“肤如凝脂”“巧笑倩兮,美目盼兮”。三千年以来,这种审美主导了我们对女性之美的想象。而面对美人,哪会有人不动心呢?心动之后就是行动,积极展开追求。整个爱恋的过程中,“相思”的情境最是扣人心弦,可以说是人生中最刻骨铭心的一种体验了。难怪这类的诗歌很多,也很感人。下面,我们就来谈一谈《诗经》里的相思。

人与人之间有各式各样的关系,一般来说,最强烈的应该就是男女之间的婚姻恋爱吧!果然,《诗经·国风》里最多的主题,就是这一个部分。当一个人情有所钟,那分分秒秒的思念是既浓烈又专注,既甜蜜又痛苦,全心全意地起伏荡漾,让人浑然忘我,更忘了这个世界,完全是脱离现实的状态。而三千年前的古人,早就领略了这种滋味,而且体悟很深刻、很细腻,也表达得很感人。就举几首诗来看吧!

《周南·关雎》:一场温柔敦厚的追求

这一首美丽动人的情歌,是《周南·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首先,我们应该知道,这位诗人应该是一位贵族青年。因为在《诗经》的时代,“君子好逑”的“君子”是对贵族的泛称,后面又提到这位君子想要以“琴瑟”“钟鼓”来表现他的爱情,那都是讲究礼乐的贵族阶层才会用到的乐器。这位贵族青年在行旅的途中来到了河边,听到也看到“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的景象,那河里的沙洲有一对雎鸠,这两只禽鸟彼此和鸣,发出“关关”的声音,他就触景生情,想到了“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窈窕”这个词不是用来形容身材很好,而是赞美一个淑女美丽而善良,这样美丽而善良的淑女才是君子的“好逑”——好的配偶。现在,很多人把“好逑”念成“好求”,“逑”写成“追求”的求,把“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理解成,美丽的女孩是男性喜欢追求的对象,这实在是一种很大的误会。“淑女”的“淑”是“善”的意思,“淑女”是指善良而有教养的女性。这两句原来是说,美丽而善良的淑女,是君子的好配偶。你想想看,能够打动贵族青年的心,岂能只有漂亮的外表呢?

而这位青年一旦动了心,那就不可收拾了,他在河边看到“参差荇菜,左右流之”,河里的荇菜参差不齐,河水从它的左右流过去,像是环抱着它,相偎相依,就好像自己对窈窕淑女的爱恋一样。于是下面接着说“寤寐求之”,“寤”是睡醒,“寐”是睡着,这个恋爱中的青年无论是醒着还是睡着,任何时候都想要追求对方;然而这只是单相思啊,于是这个青年“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这四句写尽了备受煎熬的相思之苦。你看,他因为“求之不得”以致“寤寐思服”,无论是睡梦中还是清醒着,任何时候都在思念着对方;而这思念是“悠哉悠哉”,如此的绵绵无尽,让人深夜躺在床上,还是翻来覆去地睡不着,以致“辗转反侧”。这四句话写恋爱的苦恼真是精彩万分,那“求之不得”的心理煎熬,彻夜失眠的“辗转反侧”,都刻画得丝丝入扣,到今天都还是没有其他更好的形容词可以取代。同样的,在《陈风·泽陂》这一首诗里,最后也写道:“有美一人,硕大且俨。寤寐无为,辗转伏枕。”可见这真是表现相思煎熬的普遍现象。

而失眠的青年,满脑子都是窈窕淑女的倩影,于是思绪又回到河岸边的“参差荇菜”,这时候,他已经不是在河边旁观河水“左右流之”——从荇菜的左右边流过去了,他更想走进河里“左右采之”“左右芼之”,直接把荇菜采摘下来。这一丛“参差荇菜”仿佛已经是“窈窕淑女”的化身了!

讲到这里,我们一定要注意到,这个在热恋中相思渴慕的青年,毕竟是一位贵族,当他想要接近情有独钟的佳人时,并没有乱了分寸、逾越分际,做出不合道德的行为。他对这位心中爱慕的“窈窕淑女”,想到的是“琴瑟友之”“钟鼓乐之”,也就是他要演奏琴瑟来示爱,要用钟鼓之乐来取悦对方;而琴瑟钟鼓都是堂堂正正的乐器,那音乐既优雅又庄重,最能够衬托“窈窕淑女”的美丽与贤淑;甚至演奏这些乐器还是婚礼上不可或缺的仪式之一。难怪有人认为,“琴瑟友之”“钟鼓乐之”是这位青年幻想中的迎娶场面,这不就是有情人终成眷属的圆满结局吗?

由此可见,这位青年即使心情激荡,热切地爱着这位淑女,却还是那么温文儒雅,那么含蓄尊重,一切都要依照礼教来对待她,不肯让她受到一丁点儿的委屈,于是要用最高尚的音乐来衬托她,要用最庄严的乐器来迎娶她,成为自己堂堂正正的妻子!这不是迂腐,而是对彼此的尊重,尤其是对女方,让她在正式的婚礼里得到保护,受到家族的接纳、社会的认可,不用担心被别人歧视,一辈子光明正大地长相厮守。你可知道,爱情里面有尊敬、有责任感,这才是真正的爱!

因此,有人说这位“窈窕淑女”是在河边采荇菜的少女,路过的青年对她一见钟情,但这恐怕是很大的误解。毕竟在阶级的区隔之下,能与贵族青年相匹配的“君子好逑”,应该要文化程度相当,才能称为“窈窕淑女”,婚后也才能心智交流,达到真正的琴瑟和鸣。所以,倒不如说是这位青年路过河边,听到沙洲上的“关关雎鸠”,看到流水中的参差荇菜,触动了他心里对那位“窈窕淑女”的向往之情,因而引起了这一阕追求佳人的讴歌。

更重要的是,这颗爱慕的心虽然十分热烈,但始终都是光明磊落的,尤其对那位窈窕淑女更是尊重而珍惜。这种理性与平和,也让他自己没有陷入痛苦呻吟,或是紧张焦虑而难以自拔,因此,整首诗更多的是一种爱的美好。孔子就给予了中肯的评价,他在《论语·八佾》中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是的,这正是温柔敦厚的诗教,表现出“中庸”之德的典范。

“隔水伊人”的相思模式

这里我要提醒大家,触动这种缠绵悱恻的思慕之情的景物,是沙洲上的“关关雎鸠”,是流水中的“参差荇菜”,让人感觉到这份爱情是在一种距离中延展的,而距离让人节制、让人沉淀,也让人纯净,那道水流简直就是《诗经》对纯净的爱情的保障,也出现在好几篇爱情的诗歌里。还记得前面提到的《蒹葭》这一篇吧,它的第一章说: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你看,诗人想要“溯洄从之”的那位“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不就是“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吗?这种恋爱的形态,被称为“隔水伊人”的相思模式。那“伊人”并不是伸手可及、随意碰触的,她是隔着一道水,难以逾越,可望而不可即的;而水本身就是洁净的、清澈的,水中的伊人因此显得特别脱俗,等于是理想的化身,美丽而神圣。

难怪有学者认为,诗人其实是要借由“水”的象征意涵来代表“礼教大防”,让人停留在“思无邪”的精神境界,而不涉及非礼教的部分。在这礼教大防下,追求者表现出来的是低回流连,而伊人风姿绰约又带有一种贞洁美好,这都是因为“礼”的自制而让爱情表现得更深厚淳美。这样的说法确实发人深省。

《诗经》所开创的“隔水伊人”的相思模式,影响非常深远,后来汉朝的乐府诗里,就有“美人在云端,天路隔无期”的诗句,可以说是“隔水伊人”的变体。伊人从“在水一方”变成了“在云端”,彼此的相会更是遥遥无期,也就更让人饱尝相思之苦了。到了唐代,诗仙李白《长相思二首》之一说:


长相思,在长安。

络纬秋啼金井阑,微霜凄凄簟色寒。

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

美人如花隔云端。

上有青冥之长天,下有渌水之波澜。

天长路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

长相思,摧心肝。


很明显,“美人如花隔云端”比起“在水一方”还要远得多,远在天边,更加遥不可及,因此相思之苦也就到了“摧心肝”的地步。从这样的表达来看,李白果然是一个狂放的诗人,他的情感总是要以非常极端的方式来呈现。例如“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秋浦歌十七首》之十五),但世间岂有三千丈的头发?当然更没有三千丈的白发,可李白却非得用这样的长度才能表达他的离愁,现实世界的度量衡是够不上他的感觉尺度的。甚至有时“三千丈”还不够,要延伸到“一万里”才算数,《远别离》这首诗就说“海水直下万里深,谁人不言此离苦”。这种穿透地球的深度当然是不现实的,可见李白的感觉性远远超过一般人。表面上,这样的极端根本脱离了“温柔敦厚”的诗教,与《诗经》并不同道,不过李白却仍然服膺《诗经》的崇高地位,还以《诗经》的继承人自居,他不是说“大雅久不作,吾衰竟谁陈”(《古风五十九首》之一)吗?李白还担心他自己衰老了以后,就没有人把《大雅》给继续呈现下去呢!这就十分发人深省了,原来孙悟空还是一直在如来佛的掌心里,但那不是限制和束缚,而是滋养与提升。

至于诗圣杜甫,也采用了“隔水伊人”的写法,他在《寄韩谏议》这一首诗中说:


今我不乐思岳阳,身欲奋飞病在床。

美人娟娟隔秋水,濯足洞庭望八荒。

……

国家成败吾岂敢,色难腥腐餐风香。

周南留滞古所惜,南极老人应寿昌。

美人胡为隔秋水,焉得置之贡玉堂。


杜甫卧病在床满心的不快乐,于是思念着湖南的岳阳,那里有一位“美人娟娟隔秋水”,双脚站在洞庭湖里洗涤,眼光却望向宇宙八荒。只看到这里,不了解的读者就会发生误会了,以为杜甫有一个远方的情人呢,当然不是这样的。这首诗后面又提到“国家成败吾岂敢”,显然就绝对不是一首恋爱诗,而一般恋爱中的女性也不会有“濯足洞庭望八荒”的气魄。

其实,那位“娟娟隔秋水”的美人,就是这首诗寄赠的对象韩谏议,一位姓韩的谏议大夫。杜甫心疼这位才德兼备的人才流落到了江南,所以在怀念老朋友的同时也感叹他的怀才不遇。最后收尾的一联“美人胡为隔秋水,焉得置之贡玉堂”,便清楚表明了这首诗的主旨,杜甫希望能把韩谏议给“贡玉堂”,也就是贡献到朝廷中去,为国效力。很明显,“美人娟娟隔秋水”直接继承了“隔水伊人”模式,那位美人体现出诗人心目中最纯洁、最崇高的理想,被用来比喻才德兼备的韩谏议,这又结合了屈原“香草美人”的象征用法。关于这一点,我们以后再补充解释。

由此可见,“隔水伊人”之类的作品常令人低回流连、歌咏再三,就是因为多了那道水,距离让人更能够自我节制,更能够尊重对方,反而让这份强烈的感情更纯净。所以说,人性是必须要超越的、要加以升华的,而不是用原始的本能去满足它;如果人要活得更美、更优雅,就不能让自己停留在原始的状态,而必须要对人性做进一步的提升。爱尔兰诗人叶芝(William Butler Yeats,1865~1939)曾经说过:“文明就是要力求自我控制。”这真的说得太好了,真正的文明,就是每一个人在面对内在的人性时,不要停留在低层次的欲望和情绪里,应该要加以适当的控制,那就可以让人性升华,让人性更优美。

这么说来,“隔水伊人”的模式可以说是爱情的文明境界,难怪那位伊人会如此之脱俗而圣洁,令人心向往之!

总之,《诗经》中对相思之情的描写,真是入木三分、丝丝入扣,最主要的就是“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天作之合,让人动心,以及“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的细腻描写,尤其是“隔水伊人”的相思模式,连李白、杜甫都受到了影响,真的是人们最刻骨铭心的体验。这就是《诗经》历久弥新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