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绪论
1.1 本研究的背景、意义和价值
1.1.1 研究背景
对外开放是40多年来我国(指大陆地区,下文同)的一项基本国策,为我国经济持续的高速增长和社会进步提供了强大动力。特别是2001年12月我国加入WTO后,我国经济加速融入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贸易环境大为改善,同时我们必须按入世承诺逐步开放国内市场,国际贸易、跨国资本流动变得更为活跃顺畅。对外开放涉及国际贸易、资本流动和经济合作等领域。我国的对外投资刚刚起步,总量相对较小,对外开放主要表现为进出口贸易与招商引资,而外商投资的绝大多数为外商直接投资(FDI)。对外直接投资近年来发展非常迅速,也逐步显示出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入世以来,我国在对外贸易、FDI和对外投资各方面都取得了长足进步。2001—2010年,各省市的进出口总额平均每年增长17.76%,贸易依存度(进出口总额占GDP比率)从38.91%增加到2006年的最高峰60.34%,之后逐年有所下降,到2009年达到低点41.32%后又反弹到2010年的46.11%; FDI平均每年保持10.41%的增长速度。2003—2012年,中央和地方对外投资10年内分别增加了19.8倍、44.2倍,平均每年分别增长34.79%、46.06%。
人类先进的科技与生产、管理、营销经验大都集中在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通过进出口贸易和吸引外商投资,与发达国家开展经济技术交流,可以学习发达国家的技术、管理经验。发达国家的知识溢出是发展中国家技术进步和生产率提高的重要源泉。我国多年来坚持的对外开放政策对经济持续增长和社会经济结构逐步改善的推动作用得到了执政者、学者和社会的广泛认可和赞同。
美联社调查发现,截止到2011年年底,与中国有贸易关系的国家和地区数量已增加到124个。中国在贸易伙伴数量上居全球第一,远远超过美国(76个),成为全球第一贸易大国。近年来,我国已成为事实上的“世界工厂”,出口量和外汇储备已跃升为世界第一,FDI仅次于美国,在内需不振的情况下对外出口已成为拉动我国GDP增长的重要力量。但我国(包括外资企业)出口的产品主要是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优势的获得,更多是通过压低农民工报酬及国家与地方政府通过出口退税、财政补贴或低估人民币币值等策略鼓励刺激的结果。同时,各省市为增加出口,解决就业,竞相提供优惠条件吸引外商投资,甚至让众多外资企业在税收、土地等方面享受“超国民待遇”。
入世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也付出了巨大的环境与资源代价。我国经济增长对内过度依赖基础设施建设和房地产开发投资,对外过度依赖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及FDI,这种经济增长模式的质量与可持续性引人关注。大量廉价商品的生产出口导致我国对能源及各种资源过度消耗,造成生态系统的过度开发与环境破坏,并引起越来越多的国际贸易纠纷和反倾销调查。有迹象表明,我国劳动力市场的“刘易斯拐点”将很快出现,我国长期低廉劳动力的供给可能难以持续。
中共十八大报告指出,要确保我国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要实现这个目标,需要保持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平均每年增长7.18%左右。在已经连续多年保持高速增长并达到总经济规模全球第二的前提下,考虑到过去长期实践的各种促增长措施的边际递减效应,要继续保持较高的速度持续增长并不容易。这需要改变过去多年只注重经济增长数量目标的做法,必须关注增长的质量、效率及可持续性。习近平指出,“增长必须是实实在在和没有水分的增长,是有效益、有质量、可持续的增长”。
过去十来年我国对外开放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是高质量的吗?是高效率的吗?是可持续的吗?哪些因素提高或降低了经济增长的效率及可持续性呢?新形势下如何深化对外开放?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和要求下,这些问题无疑是很重要的,值得深入研究。
1.1.2 常规研究方法存在的局限
到目前为止,学术界对我国经济增长质量与可持续性问题的经验研究较少,一些早期研究的结论不一定适合入世后的情形,特别是在计量方法中存在以下局限:一是在计量分析中常常忽略重要影响变量,如城市化、R&D、人力资本投入等,导致估计结果是有偏差的;二是忽略进出口贸易、FDI等因素对技术进步、效率提高的影响不可能是瞬时完成的,应该有一个持续几年逐步发挥作用的过程;三是因为数据可得性或其他原因笼统地进行影响研究,比如进口、出口,甚至高技术产品与普通商品的进出口影响结果可能都不一样,在研究中必须进行细分才能得出有意义的结果;四是内在地假设了各个因素的影响结果在任何环境下都固定不变,没考虑到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下,同一因素的影响可能不同,甚至可能截然相反;五是生产效率估算中不变价格比较基年选择的随意性,没有考虑到因为物质资本投入与GDP产出各自缩减因子的变化差异导致不同基年的选择估计出来的效率结果可能存在明显差异。
1.1.3 本研究的目标与意义
本研究的目标是研究中国加入WTO十多年后,在对外出口及外资引入已经达到很高程度的情况下,我国长期坚持的对外开放政策如何进行深化调整,以利于我国经济总体上更好更快地持续发展及区域经济的协调进步。具体地说,就是研究现阶段对外进出口贸易、外商投资、对外投资等对外开放各方面对我国GDP增长相关的技术进步、效率提高及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有怎样的影响,是否具有“有质量”“可持续”的促进作用,有怎样的变化规律,应该如何进行政策调整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以此为党中央提出的“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和经济“有效益、有质量、可持续的增长”提出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