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6.百合病
乔某,女,36岁,农民。2009年初,初诊。
患精神恍惚二年余。现症:喜独处,常自言自语,自觉身热但触之肤凉,不欲饮食,强食则呕恶不已,入夜常梦见故去的亲人,不能下地劳作,动则气短乏力。舌红少津,苔薄白,脉细无力。曾延医无数,服药不少,往往第一剂小效,以后则恶心而难以下咽,再拒绝服药;或偶有疗效但多有反复。详询原因,病始于有一次下地干活时,中途去庄稼地里小解,徒然疑心有一陌生男人在不远处窥视她,惊恐中系裤离去。从此心中怵怵,煞有介事,好长时间脑子里萦绕不断,常于梦中惊醒,醒后冷汗一身,此后恐惧而再无睡意。因事出蹊跷,又羞于启齿,故未将实情告知家人,而家里人见此情景,以为鬼神作祟,沿袭农村旧俗用迷信方式禳解多次,然症情依旧。病机分析:病始于劳后惊恐,劳则阳气张,溲则肾气泄,惊恐则肾伤而气机逆乱。舌红少津乃心肺之阴亏耗之象,脉细无力乃血少气馁明征。关键是精神恍惚,喜独处,常自言自语,自觉身热但触之肤凉,不欲饮食,强食则呕恶不已,且诸药不能治,这些恍惚不定的症状与百合病有些相似之处。《金匮要略·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脉证治》云:“意欲食复不能食,常默然,欲卧不能卧,欲行不能行,饮食或有美时,或有不用闻食臭时,如寒无寒,如热无热,口苦,小便赤,诸药不能治,得药则剧吐利,如有神灵者,身形如和,其脉微数。”再回过头来看本例患者诸项症状,多与神志有关,再根据舌脉,当属心、肺、肾阴不足,志火上扰心神之证。治宜滋养心、肺、肾三脏阴精,导志火潜藏,神魄归舍。予百合地黄汤加味:
药用:
百合30g、生地15g、滑石15g、炒枣仁10g、淮小麦30g。三剂,水煎两遍合匀共500毫升置保温杯中,不拘时想喝就喝几口,一天内饮完。一日一剂。
二诊:
三剂药如法顺利服下,药后未呕吐,病人还算接受。既效,原方再进5剂,服如前法。
三诊:
其爱人云:这两天本人不说身上发热了,晚上睡眠也踏实了许多,今天早上起床后想喝浆水拌汤(本地的一种家常饮食)。说明药已中病,继以百合地黄汤消息之。
药用:
百合30g、生地15g、炒枣仁10g、荷叶10g、淮小麦30g。五剂,服如前法。
四诊:
知饥且食量稍增,能在院子里晒太阳散步,心里较宽快。从目前看,食而知味,卧能安席,纳寐尚可。但久病怯弱,胃气未充,不宜重药戕伐,应糜粥缓图。
药用:
百合30g、生地15g、荷叶10g、淮小麦30g、生麦芽10g、莲子心7g、陈皮5g、鸡子黄一枚、饴糖15g、粳米50g。
制法:
将生地、荷叶、生麦芽、莲子心、陈皮五药先煎,滤汁,继以其汁中加入百合、淮小麦、粳米文火缓煮,待麦、米烂熟,再入鸡子黄、饴糖,候饴糖化尽,搅拌均匀趁热吃粥。每天早晨服一小碗。
如此糜粥调养,坚持月余,近期疗效满意。
按:
《金匮要略》百合病,是由于心肺阴虚而影响神明的一种神志病变,其以神志恍惚不定,语言、行为等感觉出现失调现象为主要见症。方中百合、生地甘寒养阴,以清心肺之热;因自觉身热,故以滑石清里热而使热从溲便排出;炒枣仁养血纳魂、服之令人多寐;淮小麦,书谓心谷,功擅养阴和营、清心除烦。三诊因寐佳而去枣仁加荷叶以升发胆中清阳。四诊药粥的长期服用,我认为是本病转归之关键,用药上,首先在养阴的基础上突出培中土、扶胃气的理念,如陈皮、饴糖、粳米等;其次滋阴降火不忘少火阳气的升发,如荷叶、生麦芽等;第三重视水火既济、心肾相交,如鸡子黄、莲子心等;服法上,坚持久病怯弱,胃气未充,不宜重药戕伐,应糜粥缓图的观点;区区十味,药谷交融,甘爽适口,阴津得充,胃气臻旺,斯恙渐平。
百合病一名首出仲景,后世多有阐述,然多遵《金匮》之义,唯清代温病学家对斯病有不同见解,治疗上更有发挥。如薛生白《湿热病篇》34条:“湿热证,七八日,口不渴,声不出,与饮食亦不却,默默不语,神志昏迷,进辛开凉泄,芳香逐秽,俱不效,此邪入厥阴,主客浑受,且仿吴又可三甲散,醉地鳖虫、醋炒鳖甲、土炒穿山甲、生僵蚕、柴胡、桃仁泥等味。”高校四版教材引用许益斋对本条的注释:“此条即伤寒门百合篇之类,赵以德、张路玉、陶厚堂以为心病,徐忠可以为肺病。本论又出厥阴治法,良以百脉一宗,悉致其病。元气不补,邪气淹留,乃祖仲景法,用异类灵动之物,鳖甲入厥阴,用柴胡引之,俾阴中之邪尽达于表; 虫入血,用桃仁引之,俾血分之邪尽泄于下;山甲入络,用僵蚕引之,俾络中之邪亦经风化而散。缘病久气钝血滞,非拘拘于恒法所能愈也。”可见百合病旨从百脉一宗,百脉不止心肺,厥阴未尝不可?薛氏所言“口不渴,声不出,与饮食亦不却,默默不语,神识昏迷”与仲景“意欲食复不能食,常默默,欲卧不能卧,欲行不能行,饮食或有美时,或有不用闻食臭时,如有神灵者”何其相似乃尔。薛氏立意病在厥阴湿热影响神志,用三甲散而愈;仲景立意病在心肺阴虚影响神志,以百合剂均瘥。虽途殊但归同,神志异常则一也。可见薛氏因证治宜、另辟蹊径,属百合病异治之法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