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困愁城:日占香港的大众生活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結語

日軍佔領香港初期,香港經濟活動受到了嚴重的打擊,無論是輕工業、百貨業、漁農業,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

雖然局勢穩定以後,上述各個行業都得以恢復運作,尤其是漁農業的生產受到日治政府格外重視,希望香港能夠做到「自給自足」的狀態,但效果始終不理想,不同行業都是在困難重重的環境下去經營。為謀生計,不少普羅市民以至商人紛紛加入故衣行業,通過買賣舊衣服以賺取生活費用或些微的利潤,令故衣業得以在日佔時期異軍突起。

註釋

[1] 劉蜀永:〈戰前工業的崛起〉,載劉蜀永主編:《20世紀的香港經濟》(香港:三聯書店,2004年),頁105、128。

[2] 見《香島日報》,1944年3月4日,〈爛襪有價·小販沿街叫賣·每對二三十錢〉條。

[3] 劉智鵬、周家建:《吞聲忍語:日治時期香港人的集體回憶》(香港:中華書局,2009年),頁177。

[4] 見《香島日報》,1942年8月20日,〈五金屬業今昔談〉條。

[5] 周家建:〈日佔時期的經濟〉,載劉蜀永主編:《20世紀的香港經濟》,頁153。

[6] 見《華僑日報》,1942年7月20日,〈中華百貨公司〉廣告。另見《香島日報》,1944年3月4日,〈明日·星期日〉條。

[7] "Wing Fong." Hongkong News, 25 December, 1942.

[8] 按:東明治通即皇后大道東。

[9] 見《華僑日報》,1942年12月7日,〈大東亞戰爭寫真展覽·觀眾擠擁〉條;1942年12月23日,〈寫真展覽會歸來〉條。

[10] 按:西明治通即皇后大道西。

[11] 見《香島日報》,1943年1月13日,〈香港新興事業,故衣店〉條。

[12] 見《香島日報》,1943年3月23日,〈故衣〉條。

[13] 見《香島日報》,1943年1月13日,〈香港新興事業,故衣店〉條。

[14] 見《香島日報》,1943年1月5日,〈故衣業〉條。

[15] 見《香島日報》,1943年2月18日,〈農曆新年後,故衣業益形冷淡〉條。

[16] 吳楚帆:《吳楚帆自傳》(香港:偉青書店,1956年),上冊,頁121。

[17] 陳君葆著,謝榮滾主編:《陳君葆日記全集》(香港:商務印書館,2004年),卷二〈1941-49〉,頁105、109。

[18] 周家建:〈日佔時期的經濟〉,載劉蜀永主編:《20世紀的香港經濟》,頁156。

[19] 見《香島日報》,1943年1月27日,〈各地鹹魚出產·逐漸集中批發〉條。

[20] 劉智鵬、周家建:《吞聲忍語:日治時期香港人的集體回憶》,頁293。

[21] 見《香島日報》,1943年1月25日,〈新界行(一)〉條。

[22] 劉智鵬、周家建:《吞聲忍語:日治時期香港人的集體回憶》,頁291。

一九四二年七月四日由「日本水產株式會社香港支店會計係」簽發給「香港鹽魚欄組合」的「領收證」。日佔時期,除部份日本企業在香港設立分行外,日治政府亦在香港施行「組合制」,將個別業界內的企業,以「組合」形式設立商會來統籌生產和買賣。

停泊於筲箕灣海旁的「戎克」(即大帆船)。日佔時期,政府施行「組合公賣制度」,「筲箕灣戎克漁業組合」因此成立,漁船的出海物資,如燃料、桐油、鹽等,皆由其負責提供。

日佔時期的長洲是香港與澳門之間貨運的中轉站,大量水客經此島嶼往返兩地。此外,長洲與鄰近島嶼的聯繫亦非常緊密,大嶼山及坪洲都非常依賴長洲供應食品。圖中右邊見到停泊了大批漁船。

由「香港占領地總督」磯谷廉介簽發的編號「六○四八」的營業證明書,內容詳列店舖地址、經營者姓名,以及業務種類。

營業證明書的背面,可供寫下調查備註。

一九四二年十月二十六日刊登於報章的「惟他可」藥品廣告。「惟他可」是由香港新亞藥廠生產。

一九四二年刊登於報章的瑞興百貨公司廣告。日佔初期,各大華資百貨公司已紛紛恢復營業,而日資百貨亦相繼在香港成立分店。

日佔時期的「營業狀況調書」,登記事項包括經營者的姓名、籍貫、住址、出生日期、業務種類及公司架構。

日佔時期的「物資搬入許可願」。因處於戰時狀態,日治政府對物資進出口有所限制,因此施行嚴密監控,表格上須清楚列明申請人的姓名、地址、國籍、電話號碼、商店名稱、物資種類及價格。此外,亦須登記物資搬運的日期、目的、方法,繳款方法,以及場所。

一九四三年二月二十六日簽發的南華宴梳有限公司股息單。該公司成立於一九一六年,是香港早期華資保險公司之一,創辦人是著名紳商鄧志昂。

一九四三年刊登於《香島日報》的「安的亞平」藥品廣告。廣告中「戒烟專藥」的「烟」是指鴉片。

儘管市面蕭條,不少市民三餐不繼,但香煙仍是十分暢旺的消費品。圖為「香港煙草廠」的工人正在生產香煙。

日佔時期,政府為求有效地控制經濟發展,以公賣制度來控制批發和零售。圖中是一間名為「柏記」的指定香煙小賣商店。

街頭擺賣的路邊攤檔在日佔時期非常普遍。

一九四三年刊登於報章的「二友牙膏」廣告。日佔初期,部份輕工業已局部恢復生產。

一九四三年刊登於《香島日報》的「復興油梘」廣告。

編號「0402」的木匠總工會會員繳交月費收據。繳費日期為一九四三年十一月二十九日。

一九四四年三月二十五日簽發的編號「256」的遺失印鑑證明書。遺失證明需要有兩名擔保人及在報章上刊登「遺失聲明」,並且要繳納印花作為憑證。

一九四四年十二月一日簽發的編號「316」的先施有限公司股票遺失證明書,內容是確定股票持有人持有的股票因遺失而失效。持有人須在報章上刊登「遺失聲明」,聲明該遺失的票摺作廢。股票遺失證明書亦要根據〈印花稅令〉規定,繳納印花。

一九四四年十二月十二日生利啟記的發貨單,貨品是手針秤一把,單內更註明顧客是「將爛秤換新秤」。根據〈印花稅令〉,此單因屬營業上之款項收單,因此須繳納十錢印花稅。

一九四五年八月十三日由香港國民商業儲蓄銀行有限公司簽發的「保管箱租費收據」,一年的租用費是一百六十元軍票。收據發出後兩天,日本宣佈無條件投降。

一九四五年十二月八日簽發的英昌行單據,單據上仍然蓋有「軍票」字樣。戰後初期,由於物資短缺,一些日佔時期的印刷品,依舊仍然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