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木扇女科临证辑要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四节 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的治疗

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ian syndrome,PCOS)是一种以高雄激素血症、排卵障碍以及卵巢多囊样改变为特征的病变。其发生率约占生育年龄妇女的5%~ 10%,占无排卵性不孕的50%~ 70%。临床以月经稀少、闭经、无排卵型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不孕、多毛、痤疮和肥胖,伴有双侧卵巢多囊性改变等为特征。根据其临床表现,可归属于中医学“闭经”“月经后期”“崩漏”“癥瘕”“不孕”等范畴。月经不调、不孕常常是PCOS患者前来就诊的主要原因。运用中医药治疗多PCOS不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现介绍如下。

一、病因病机

陈学奇认为,PCOS的病因复杂,禀赋不足是其发病基础,气血失调是其发病主因,七情六淫的改变是其发病的诱因。

肾为先天之本。临床上较多PCOS患者因禀赋不足于青春期月经初潮后即发病,其家族中常有月经不调、糖尿病等病史。肾气不足,冲任虚弱,或肾阴虚,精亏血少,血海空虚不能按:时满溢均可见闭经、月经稀发等;肾失固摄,则血海不宁,见经血淋漓不止等;所以肾气不足、肾精亏虚是PCOS月经异常的根本原因和发病基础。

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经水源于气血,脾气健运,气血充盈通盛,则经水自调。如《圣济总录》云:“妇人纯阴,以血为本,以气为用。在上为乳饮,在下为月事。养之得道,则营卫流行两不乖,调之失理,则气血衍期而不应。”脾主运化水湿,脾虚气血乏源,血海不盈,或痰湿内生,阻于冲任胞脉,则见闭经、月经稀发、经血淋漓不止等。遇到PCOS患者,临床要问其有无后天脾胃损伤、气血化源不足之证候。大多患者常有节食过度、青春期经行失血过多、人流等手术致冲任受损,使气血受损匮乏而见闭经、月经稀发、经血淋漓不止等。气血失调是多囊卵巢综合征月经异常的主要原因。

PCOS的发生除内因外,还与七情六淫等外因诱发相关。“女子以肝为先天”,肝主藏血,主疏泄,生性忧郁或长期的学习、工作紧张等不良因素,特别是一些因PCOS而致不孕者,由于遭受来自家庭和周围环境的压力,可导致肝郁气滞,血行不畅,瘀血内阻于冲任胞脉,发生月经不调、痤疮、癥瘕等。肝郁乘脾,脾失健运,湿从内生,湿热蕴结胞宫,则形体肥胖、闭经、不孕。若肝郁化火,或肝气犯脾,脾虚生湿,湿热蕴结冲任胞脉,引起冲任失调,气血不和则月经失调。“六淫”之邪,包括了人流等感染因素、生活方式、营养失调等,这些因素对不同个体产生相应的不良影响,进而诱发PCOS的发生。

二、辨证论治

因此,对PCOS育龄期妇女,陈学奇认为本病的主要病机是肾、肝、脾三脏不足,气血亏虚,或伴湿热内生、痰瘀稽留于冲任胞宫,脉道不通,致冲任不盈,血海空虚为主,从而影响月经的失调与生殖。临床常兼情志抑郁、阴虚内热、痰湿困阻、气滞血瘀等。该病病程较长,常虚实错杂,虚多实少。

三、治疗特色

陈学奇认为,中医对育龄期的PCOS不孕患者,治疗重在调养气血,调补肝脾肾为主,兼以活血化瘀,清热泻火,化湿运脾,宜“补养”与“清通”相结合,治疗“有补有清,有养有通”,对PCOS不孕分三步治疗。首先,治从“种子先调经”,按:闭经、月经减少、功能性子宫出血等分类调经改善内分泌、恢复正常排卵,使月经正常;其次是结合妇女生理期分期用药,助孕提高妊娠率;PCOS患者即使妊娠也易发生流产,常常宜孕后安胎提高成功率。

(一)调经为主
1.首重气血,以养为主

女子以血为本,以气为用,气血调和,则经候上应太阴,下应潮汐。对PCOS患者,首重益气养血,行气和血。养血药中常配以补气行气之品,调气行血,达到气血平衡之效。对闭经者常用黄芪四物汤补养气血,加柴胡、香附、陈皮、郁金等行气和血;对月经过多、崩漏的患者,血不足气便有余,气有余便是火,常在养血之中加用行气活血、滋阴清热等药,气血双调,合柴胡疏肝散、红花桃仁煎、一贯煎等加减。后天气血生化,赖脾胃之健运,血海满盈,经期如期而至。治疗常于调经方中加用健脾和胃的白术、陈皮、炒谷芽、炒麦芽、神曲等,待患者气血充足后,方予通经活血以使经行。

2.重视肾虚,以补为主

明代医家张景岳认为“经水不调,病多在肾”,陈学奇认为,肾藏精,若肾阴虚,精亏血少,则天癸不能按:期而至。卵泡发育成熟的过程中,要大量的肾精滋养,精血亏虚,不能滋养,则卵泡发育欠佳,卵子难以成熟而不孕。补肾阴,可以促进卵泡成熟发育,促进卵泡破裂排出,若肾气不足,血海不能按:时施泻,可致月经后期、量少、闭经,肾虚不固则经血淋漓不止。

治疗常用补肾药贯穿于始终。常以仙茅、仙灵脾、覆盆子、菟丝子、生地、熟地、山萸肉、龟板、杜仲等同用,方中以仙茅、仙灵脾、覆盆子、菟丝子、杜仲温补肾阳,生地、熟地、山萸肉、龟板滋补肾阴,阴阳互补,正所谓“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促进卵泡发育,月经如常。对患者排卵障碍明显的,还常加血肉有情之品,如鹿角胶、龟板胶、紫河车等填精补肾之品以养血化精,通补奇经。

3.不忘调肝,善以疏清

肝藏血、主泄、喜条达而恶抑郁,若肝气郁结、肝郁化火,疏泄失司,则可致月经失调。临床上大多PCOS患者有学习紧张、工作压力大、生活方式改变等诱因,渐引发月经不调,常出现肝失疏泄、阴虚火旺的崩漏、闭经或月经稀、量少色黯、痤疮等症状,因此陈学奇在治疗本病时,审证求因,常加疏肝清肝药取效,疏肝常用柴胡、香附、炒枳壳、延胡索、郁金、玫瑰花等,柔肝常用白芍,清肝火常用黄芩、焦山栀等。如对PCOS表现以崩漏为主的,陈氏认为大多是“阴虚阳旺”、固藏失职,治疗重清热养阴,以家传滋水涵木汤治之。

4.兼治痰瘀,以通为主

因脾虚失运,易痰湿内生,阻于冲任胞脉;肾虚无力推动,易至血行不畅,瘀血内阻于冲任胞脉;肝郁血行不畅,瘀血内阻胞宫,皆可导致月经后期、量少或闭经、不孕、癥瘕等。陈氏治疗PCOS常在健脾疏肝补肾的基础上配合活血通经、除湿化痰之品,常加二陈汤、苍附导痰汤、柴胡、青皮、延胡索、泽兰、益母草、月季花、莪术、王不留行等健脾化湿、活血通经,使卵子顺利排出。

5.不同症状,治有侧重

对PCOS育龄期月经失调患者,陈学奇认为虚实夹杂为多。虚为气血亏虚、来源不足,肾精亏虚、先天不足;实为邪气阻滞。有热者清热凉血,肝郁者疏肝解郁,痰湿者健脾化湿,血瘀者活血化瘀。治疗当以调气血、补肝肾、滋养经血为治本之道,兼以清热、化湿、活血,使气血得畅,冲任得充,月水自通。

对PCOS表现以闭经为主的,治疗重补气血、补肝肾,兼以化痰、化瘀,以八珍汤加少腹逐瘀汤加减为主,对精亏阴虚者在大量的养阴剂中加适量的养阳药,如用左归丸加上少量的仙灵脾、巴戟天等以“阳中求阴”,使阴阳并补、水火并调;对脾肾阳虚患者常在大量的补阳剂中加适量的养阴药,如右归丸的附、桂中和熟地、山茱萸等,以达“阴中求阳,水中补火”之效。对PCOS表现以崩漏为主的,多以阴虚阳亢为多,因此清热养阴补肾是主法,常用家传滋水涵木汤。但要防过于寒凉,亦阴阳同补,在大量的补阴药中,加一二味补阳药,所谓“扶阳以补阴”使五脏得养,精气两益,通过养阴生津促进卵泡成熟发育、并顺利排出。

(二)调周特点

调周期即根据月经的生理,结合西医月经周期规律,分期治疗,以恢复月经周期,提高种子疗效。陈氏认为月经三个不同时期,治疗应有所侧重。

1.经前期宜以“和”为贵

经前期宜调和气血,调和阴阳,使阴阳相济,阳生阴长,冲任通畅,促使月经按:期而至,或卵子依时而排,使两精相搏,孕育而成,为受精卵着床打下良好的基础。此时气血阴阳同补而调冲任,既可避免早早孕期间因误诊误治伤胎,也可起到调经安胎一举两得之用。常用黄芪四物汤加淫羊藿、巴戟天、紫石英、菟丝子、鹿角霜、补骨脂、龟板、玉竹等。

2.经期以“通”为用

《陈素庵妇科补解·调经总论》曰“女子经血宜行,一毫不可壅滞”,“瘀滞不通则病”,月经期或月经后数日,此期由阳及阴,阴血泄而不藏,气血阴阳俱虚,宜在气血、肝肾同补的基础上,治当因势利导,以通为主,活血化瘀,引血下行。常用药物包括当归、川芎、赤芍、丹参、红花、泽兰、益母草、炒蒲黄、五灵脂等。既利于调经,又利于养胎。

3.经后期以“补”为主

经后期经水适净,气血耗伤,子宫藏而不泻,属于中医“阴”的阶段。肾水充足,可以促卵泡发育。治疗常以益肾填精固冲为主,以使阴精充足而血海盈满,成为卵泡发育成熟之源泉,促使月经按:时来潮。常用龟板、女贞子、山茱萸、生地、熟地、白芍、制首乌等药物。同时,近月经中期时,稍佐益气温阳通络、行气活血之药,助卵泡发育,促卵子排出。常加黄芪、白术、石楠叶、淫羊藿、紫石英、莪术、大血藤、香附等温阳行气活血之品以使阳气充沛而冲任通达,激发排卵,以利受孕。

(三)早期安胎

PCOS因禀赋不足、冲任不固,患者经治疗受孕后,仍易发生流产。陈学奇强调一旦发现怀孕即行保胎治疗,保障气血的充沛,维持肾气肾精的旺盛,要针对孕妇禀赋的厚薄、体质的强弱,配合治疗,做到未病先防。已发生胎动不安的,通常以补益脾肾、清热凉血安胎为主,一般保胎至孕后3个月停药。

四、验案举隅

李某,女,33岁。2011年6月26日初诊。

因月经稀发十余年,闭经3月前来就诊。夫妻性生活正常,先生精液检查正常,结婚3年未孕,闭经3月余。患者13岁初潮,即出现月经紊乱,常40天至3个月一行,量稀少,时淋漓日久,10~ 15天净,曾间断口服安宫黄体酮治疗1年,停药后月经周期尚可。2005年初再次出现月经紊乱,未进行系统治疗。婚后1年余,因闭经3月于2008年在一家妇保医院进行诊治,给予达英-35治疗四月余,仍量少色淡,停药后月经仍然不规则,末次月经2011年3月18日,前来中医就诊。患者伴有心烦,失眠多梦,情志不舒,面部痤疮,耳鸣,消瘦,腰膝酸软,纳少,带下稀少,二便如常,舌质红苔薄黄,脉细滑。查血清激素示:促黄体生成激素(LH)20.08mIU/ml,促卵泡生成素(FSH)7.89mIU/ml,睾酮(T)1.39ng/ml,雌二醇(E2)22.15pg/ml。B超提示:子宫体偏小,两侧卵巢多囊样改变。

西医诊断:

PCOS,原发性不孕;中医诊断:闭经,不孕,证属肝肾阴虚,气血两亏。

治以滋补肝肾、益气养血。

处方:

炒生地10g,砂仁6g,丹参15g,炒川芎6g,炒白芍15g,香附10g,黄芪10g,炒川断15g,炒杜仲15g,仙灵脾15g,仙茅15g,鹿角霜10g,菟丝子15g,紫石英15g,龟板10g,制玉竹10g,炒陈皮10g,甘草10g。每日1剂,先服14剂。以养血调经,滋补肝肾。

二诊:

白带增多,仍心烦,面部痤疮、耳鸣好转,苔薄黄腻,脉细弦。处方:炒当归10g,炒生地10g,炒白芍15g,香附10g,焦山栀10g,黄芪10g,炒川断15g,炒杜仲15g,仙灵脾15g,鹿角霜10g,紫石英15g,炒蒲黄10g,五灵脂10g,桃仁10g,红花6g,丝瓜络10g,炒艾叶6g,浙贝10g,14剂。以清肝补肾,养血调经。

三诊:

药后月经行,量不多,上方去炒生地10g,焦山栀10g,改为炒川芎6g,柴胡6g。7剂。

四诊:

经量略有增加,但经后乏力、口干,改用处方:炒生地10g,砂仁6g,柴胡6g,炒白芍15g,香附10g,黄芪10g,炒川断15g,炒杜仲15g,仙灵脾15g,鹿角霜10g,菟丝子15g,紫石英15g,龟板10g,制玉竹10g,炒山药30g,制萸肉15g,炒陈皮10g,甘草10g,水煎服。14剂。

后连续加减调理2个月,月经渐按:时来潮,接着根据月经周期的特点,加强经后、经间期滋补肝肾,稍佐益气温肾,月经期养血活血化瘀,透明带下、经量明显增多,第4个月未避孕,月经逾期12天未行,测尿HCG阳性,B超提示“宫内早孕”。停经45天曾出现阴道少量出血,伴腰酸、少腹隐痛,遂用补肾清热安胎法治疗三月后停药,后足月产子。

按:

患者初潮即月经失调,属先天禀赋不足,肾气不足,肾精亏虚,致阴血虚少,血海不充;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不足,冲任失养,月经量少、渐至闭经而不孕。阴血亏虚,心神失养,则出现失眠多梦。患者婚后一直未孕,情志不舒,郁而化火,出现心烦、面部痤疮;耳鸣、苔薄黄腻,脉细弦均为阴虚有热之像。故临床多采用滋补肝肾、益气养血法治疗。处方以黄芪四物汤合左归丸使气血阴阳同补,焦山栀清肝泻火,柴胡、香附、陈皮等疏肝理气,加仙灵脾、巴戟天、鹿角霜等肝肾阴阳同补,待阴阳平衡,再以少腹逐瘀汤加减活血祛瘀,调经消癥,共奏滋补肝肾,养阴清热,养血调经之效,使血海充盈,通达冲任,月经应时而行。适时交合,水到渠成,胎元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