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认识论的医学意义
【原文】至道在微,变化无穷,孰知其原;窘乎哉,消者瞿瞿,孰知其要;闵闵之当,孰者为良。恍惚之数,生于毫厘,毫厘之数,起于度量,千之万之,可以益大,推之大之,其形乃制。黄帝曰:善哉,余闻精光之道,大圣之业,而宣明大道,非斋戒择吉日,不敢受也。黄帝乃择吉日良兆,而藏灵兰之室,以传保焉。
【提要】脏腑的生理功能至精至微,必须细致地探索,不能稍有忽视。
【讲解】“至道”是指上面讲的有关“十二官”的医学理论,意思是说医学理论极其精准、精细,“十二官”虽有定数,但其变化却是无穷的,由于相互之间的联系会演绎出非常复杂的种种情况,故曰“至道在微,变化无穷”。“孰知其原”,怎么能不去探究其中的法理、根源呢!
“窘”是“难”之意,要探究并把握“至道”的法理、根源不是件容易的事,故曰“窘乎哉”。难在什么地方呢?“消者瞿瞿,孰知其要;闵闵之当,孰者为良”,这两句话讲的就是“不相使”的问题。“消”是消耗、削弱之意,“瞿瞿”是搞不清楚、糊糊涂涂的意思,“要”是“要害”之意。即人体种种的消耗,种种的病变,有很多时候是搞不清楚原因的,是很难知道关键所在的。“闵闵”是“深远”之意,是说医学的理论很精当、很深奥,又有多少人能彻底地掌握“十二官”相使的规律呢!“良”者善也、高也,又有多少人能成为医学研究的佼佼者呢!
“恍惚”,是指医学理论还不十分完善,人体这个复杂的系统还有许多未解之谜,尽管如此,“恍惚之数,生于毫厘”,医学的问题要搞得一清二楚心中有数,需要一点一点地去观察、去认识,这是一个逐步积累的过程。“度量”是“可认识”之意,只要从点点滴滴地去发现、去积累,就可以逐渐搞明白,故曰“毫厘之数,起于度量”。认识可从小到大,从不清楚到清楚,从少至多,逐步拓展,故曰“千之万之,可以益大”,终究可以做到“推之大之,其形乃制”。“形”指人体之“形”,泛指医学对人体的认识;“制”是可解释、可理解之意;即一点一点地,从不认识到“毫厘”,从“毫厘”到“度量”,从“度量”到“推之大之”,医学的理论搞清楚了,人这个复杂的生物系统之谜总有揭开的一天,即“其形乃制”。这一论点,是值得我们汲取的,对祖国医学理论要下工夫去钻研,不要一看到君主、将军一类的旧称,就从根本上否定它,这不是科学的态度,这几句话很有道理,很有深度。
文献最后这些话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内容,只是强调上述的认识是很有价值的。“择吉日良兆”,即选个好日子;“而藏灵兰之室”,把这些理论记下来,好好保存;“以传保焉”,以传给后人。
这第三节内容基本是在“务虚”,但是所谈的这些认识问题是很有现实意义的。
答 疑
问:《灵兰秘典论》为什么会以“心”为十二官之主?这于临床有何现实意义?
我认为,所谓十二官以“心”为主,是强调阳气的重要性。心为阳中之太阳,通于下气,心者生之本,阳气为人体之本,这是中医传统理论的认识。在临床上,对患者来说,往往是不怕其伤阴而怕其亡阳。如在《伤寒论》中,病发展到“三阴”阶段,其治疗的原则是首先要保护人体的阳气,病人只要有一分阳气在就有一分生机。如心血管病,从临床的治验来看,重视心气、心阳是主要的、基本的治疗原则,即使是用活血化瘀法,也还是要在扶持心气、心阳的基础上进行,气不行血才瘀嘛,阳衰阴盛是血瘀的基本病机。所以“心”为十二官之“主”的认识,是在强调阳气的作用,这在临床上是有现实意义的。
问:为什么说十一脏要取决于“胆”?它的现实意义又是什么?
所谓十一脏取决于“胆”,这是在强调人体生发之气的作用。五脏、六腑,包括“心”,都需要接受天阳的生发之气。在李东垣的学术思想中非常重视这一点,李东垣的“补中益气汤”“清暑益气汤”“生阳益胃汤”,在使用人参、黄芪的同时,还要用有助长生发之气的辛散药,如防风、柴胡、羌活、秦艽等。其学术继承者罗天益、汪石山对这个学术思想大加发挥,认为凡用补药,稍用一点有升散性的药物,会增加补药的效果。什么道理?这就是“取决于胆”的意义所在,“胆”含有少阳生发之气,每一脏腑的功能要想维持正常,都要借重于其“生发之气”。
问:脏腑学说中究竟以何脏为主?
关于上述的所谓“强调”,不能绝对化。如《难经》提出“命门”的概念之后,后来者赵养葵、孙东宿等,便提出“命门”为一身之主,这也只是在强调肾中之元阳而已。赵养葵在《医贯》中讲,为十二官之主者不是“心”而是“肾”,是肾中之“命门”;又如李东垣强调后天之本,强调“脾胃”,等等。对这些强调,不应视作是矛盾的,而只是对人体重要生命元素的一种强调方法而已。我们要掌握的是这种“强调”所表达的学术思想,结合到临床上,要依据临床的实际来运用这些理论知识,不能绝对化。《灵兰秘典论》说“心”为十二官之主,不管什么病都去扶“心阳”,《六节藏象论》说十一脏取决于“胆”,又不管什么病都去强调“升散”而排除其他,这都是绝对化。之所以如此,因为临床上遇到的情况都是具体的,表现不同,病位也就不同,脏腑间所形成的关联关系也会不一样,抓住主要矛盾,找出关键所在,总是辨证论治的要点所在。
问:文中的“治节”是指什么?
“治节”是指“肺主宗气”的功能,肺主之“宗气”可使全身的营卫之气有规律地运行,营气、卫气行于人体是定时、定量的,即昼夜五十周于一身。营气、卫气的运行是要靠“宗气”来推动的,所以“宗气”是人体的动气,如发声、运动、呼吸、循环等都离不开“宗气”的推动,这是肺主治节的意义所在。
所谓“治”是调理、控制的意思,“节”是节律,“治节”可以理解为“调节”。特别是肺的治节,在科学还没有出现的古代,唯有肺的治节是可以通过呼吸计算出来的,如心率一样可以计数,而其他器官活动都不可计数,这是“治节”的另一种含义。
问:文中“肝主谋略”的临床意义是什么?
“谋略”与“将军”是相对待的两个词,“将军”代表刚强的一面,“谋略”代表柔和的一面。肝含相火,其性为阴中之阳,通过若干临床观察,肝脏过“刚”即会生病,需要有柔和之性来调节,所以提出用“谋略”来调节“将军”之刚勇,这样刚柔相济才能够充分地体现出肝的曲直之性。
在临床上,一般肝病不是“刚”过,就是“柔”过。就“刚”而言,肝阳最容易亢奋,肝火最容易上逆;就“柔”而言,肝气极易郁积不疏,曲而不直。“将军”一词是对“木”性之“直”的形象化表达,“谋略”一词是对“木”性之“曲”的形象化表达,深入地理解“将军”与“谋略”的对待关系,掌握肝脏刚柔相济的特性,这对临床是很有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