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干部管理方法论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1.1.2 干部要担负起公司价值观的传承

作为价值观传递中最重要的环节,各级主管干部与接班人更要在核心价值观上达成共识。因为干部是企业文化传承的中转站,是企业价值观的布道者。企业必须意识到,用怎样的价值观约束和塑造干部队伍,就能够使基层员工被怎样的价值观所感召。

思想权和文化权是企业最大的管理权,领导者最重要的才能是影响文化的能力。团队的合作除了物质利益的驱动之外,还需要有更高层次的精神上的需求,这种精神需求是最能充分调动人的潜能和积极性的,也是团队合作的基础。

在一个企业中,文化就是这样一种精神需求的体现,将个人发展与企业发展相结合起来。而干部则要担负起传承文化和价值观的责任。

【辅助阅读】华为思想导师制度的源起

在华为早期的管理改革中,任正非希望为每一位新员工找到一位精神导师,引导新进员工认可华为的企业文化,投入到艰苦奋斗中去。作为精神导师,最基本的一点当然是本身就具备了艰苦奋斗的精神。为此,华为前党委书记陈珠芳去“两弹一星”基地等机构物色了20余位退休的老专家,这也是华为的第一批思想导师。

思想导师的作用,一方面是深层次了解员工的心理状态,另一方面也是了解团队的组织氛围及主要领导人的管理状态,并且将这一项列为管理者的考核项,在解决员工思想问题的过程中,帮助华为的干部成长。很多人只知道做员工思想工作的价值,不知道在这个过程中还可以发现干部的问题并加以解决。

随着华为干部领导力培训体系的成熟,华为要求所有干部都能够做员工的思想导师,能够根据部下的业务成熟度和思想成熟度给予工作的支持或是心灵的支持。并且在干部考核制度中规定,没有担任过思想导师的员工,不得提拔为行政干部,不能继续担负导师的,不能再晋升。

在华为的内部谈话中,任正非进一步指出:“我们的各级干部组织要面对现实,承认现实,热爱现实。如果思想的基础和现实的手段相矛盾,就可能会带来某些冲突,所以我们公司的理念要和现实一致。在这个举措当中,可能有一些员工不满。面对这些改革,干部要在员工中起到稳定剂的作用,通过对自己的严格要求带动周边员工对公司政策理解和认同。干部要帮助公司了解员工,更重要的是要帮助员工去理解公司。”

常言道: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在与父母相处的过程中,会不自觉地模仿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长期耳濡目染的结果,就是孩子的脾气、秉性、价值观等都会逐渐与父母趋同,一代代传承下来,就会形成家风。对于一个企业而言,企业文化就是“家风”,员工,尤其是新员工,就是“孩子”,而干部则是承担言传身教角色的“家长”。

作为华为最重要的领导者,任正非一直通过自身的行为很好地为各级干部做出表率。

任正非每个月都要将自己的手机通讯记录打印出来,逐条对照能否报销。处理工作上的事情的,可以报销,打给家里处理私事的,不能报销,他已经坚持了8年。还有,任正非一直都没有司机和专车。他说,我要是有专车、司机,董事长就得有;董事长有,这帮公司高层EMT成员就要有;EMT有,那些大大小小的官也就不平衡了,华为就变成车队了。2016年2月,任正非就被网友抓拍到深夜独自赶飞机,孤身一人乘坐机场摆渡车,一手抓着吊环,一手扶着行李箱。在随后的四月份,任正非在机场排队等候出租车的新闻更是刷爆了微博与朋友圈。足见没有助理也没有专车所言非虚。

与孩子的成长过程一样,企业中接班人的产生也是一个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接班人会不断优化、改进,将企业的价值观吸收、消化并有所创新。干部对这个过程的影响至关重要。

企业所倡导的价值观,只有转变成为每个普通员工的信念,才能够成为一个企业真正的价值观,否则,它就会成为一纸空谈,对管理和经营起不到任何作用。而在将企业文化落实为全员理念的过程中,干部要抓价值观的传承,而传承的基础是干部首先自己要理解,要落实在行动上。俗话说,上梁不正下梁歪,干部怎么想、怎么做,员工就会依样画葫芦。只有干部以身作则、言行一致、恪守价值观,才能使员工发自内心地对价值观产生认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