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头诚”的幸福童年
1928年,正是军阀割据混战的末期,中国历经了晚清以来的无数战乱,世界经济正处于大萧条时期,人们饱尝艰辛。在这个动荡的年代,潮州人却是幸运的,偏安一隅,依旧祥和,过着自己的小日子。这一切对于一个人来说十分重要,他,就是李嘉诚。
1928年7月29日(农历六月十三),在这个看似平凡的日子里,李氏家族里又诞生了一个婴儿,取名李嘉诚。当然那时谁也不会想到,就是这个小小的婴儿,将要在日后的几十年里叱咤商海,创造一个世界华人的传奇。
婴儿时的李嘉诚生得额头高高,身子小小,一副聪明孩子的模样。因而在家族里得了一个亲切有趣的乳名——“大头诚”。也许是这个听了让人忍俊不禁的小名给童年的李嘉诚带来了难得的好运。总之,儿时的李嘉诚是幸福的。
由于当时的潮州相比较大城市而言,没有受到急剧的战争冲击,李嘉诚得以在一种平和的环境里度过了一段甜蜜的孩提时光。正常的童年,并在父母亲的用心浇灌下接受一种良好的教育和对于人性、自然的认知,这并不是每一个那时候出生的孩子都能够拥有的。
在《李嘉诚少年与青年的成长经历》中,有这样一个以父亲李云经为视角描述的温馨场景,很是感染人心:
天真无邪的幼儿的憨态是最能让人忘记劳累与烦恼的,与儿子逗乐就是每天从学校回来的李云经的最爱。从娇妻手里急不可待又小心翼翼地接过小嘉诚,这是上天赐予李家的一份神圣的厚礼呀!每次抚爱儿子,小嘉诚那高高隆起的前庭总是惹得李云经情不自禁地喃喃自语:“大头诚哦……大头诚!”这个时候,是李云经最幸福的时光,一天的劳累早已跑得无影无踪了。就是备课、读书和写字的时候,李云经也舍不得将小嘉诚放下一刻。或是自己抱在怀里,或是让妻子坐在自己旁边。
温情的写意洋溢着一家人对于小嘉诚到来所产生的幸福之情,让人不由艳羡。这种温馨在当时来说是十分难得的,假如李嘉诚的父母是面朝黄土背朝天、迫于生计而不得不终日奔波的普通农民,也许会在家庭落魄时对不合时宜到来的孩子报以不耐烦的颜色。
或许就如有人曾分析的那样:马克思曾称赞希腊文明,比喻它们是正常的儿童,其创造的文化有一种高贵的品质、健康的心态。其实,那个时候出生于小知识分子家庭的孩子也是健康的,他们聪敏、灵气、良善、温情,不走极端。是的,就算是日后李嘉诚经历了众多的困顿,他也依然是儒雅的。他稳健发展,看清时事再行动,而不是极端地获取和求索。
1930年初,小李嘉诚近两岁了。他刚刚过了牙牙学语的婴儿时期,开始好奇地观望这个世界。此时李云经已经返校教书,负责三年级小学的国语。这无疑为李嘉诚的幼儿教育做了铺垫。
李嘉诚是聪颖好学的,一点儿不输其祖父李晓帆,3岁就能咏《三字经》、《千家诗》等文。正是在这些读物中,小小的李嘉诚开始接受正规的中国传统式教育,熏陶在传统文化的氛围之中。在很多传记里,都提到过咏诗诵文,似乎可以说是李嘉诚童稚时代的最佳娱乐,或许有些夸辞,但不能不说,李嘉诚从小就是很热衷学习的。而这,也是李嘉诚在一生中都保持的一种十分优秀的习惯,更是成就其人生的重要因素。
1933年,李嘉诚5岁。在潮州有着一个十分传统的习俗,那就是入学要拜孔子,即“进孔门”仪式。于是,5岁的李嘉诚在父亲的引导下,庄重地行了拜师礼,正式进入潮北门观海寺小学念书。
随着环境的变迁,李嘉诚跟随父亲不时更换学校,学习和生活环境并不安定。1935年春,李云经开始任宏安小学校长,进入其教育事业的高峰期。不久,李嘉诚随父亲转入宏安小学就读。
此时,李嘉诚随父亲寄宿在学校,生活是清苦的。但是对于读书,李嘉诚始终怀抱着无尽的热情,并且品学兼优,与同学关系也十分友善。
很多人对于李嘉诚的为人有着极好的评价,这在很大程度上离不开其父母的教育。而关于称李嘉诚为“儒商”之说,或许正源于其从父辈那里继承而来的中庸仁爱思想和儒家风范的为人行事原则。
与此同时,李家的家境也有所好转,然而,年幼的李嘉诚并不因此而流连玩耍享受。极强的求知欲让小小的李嘉诚四处寻找知识的尾巴,于是,书香世家的魅力终于凸显了。
在李氏家族的古宅里,有一间珍藏图书的藏书阁,不算大,但珍藏了先辈们积累下来的众多好书。藏书阁同时也是父亲的书房,小李嘉诚每天放学回家的第一件事,便是泡在这间藏书阁书房里,如饥似渴地阅读诗文知识。
诗文优美而富有韵律,意境悠远而让人遐想。每字每句,李嘉诚都能烂熟于心,并且体会深刻。有时候,父亲也会花费时间来给自己心爱的儿子讲解一些难懂的内容,诸如岳飞、文天祥等历代爱国志士的诗文,并掺杂着对现实的理解。他涉猎甚广,主要有《诗经》、《离骚》等诗词,上古历史、小说等学校的教授课程。更为广泛的阅读培养了李嘉诚对于传统文化的热爱和深厚的爱国情愫。他开始更加刻苦,经常点灯夜读。
李家兄妹众多,都各有成就。李嘉诚的一位终生从事教育事业的堂兄李嘉来这样说起李嘉诚的刻苦:“嘉诚要小我十多岁,却异常懂事。他读书非常刻苦自觉,我见过很多次,他在书房里点煤油灯读书,一直到深夜很晚。”
比李嘉诚大4岁的堂兄李嘉智也曾回忆道:“嘉诚那时就像书虫,见书就会入迷,天生是读书的料。他去香港,办实业成为巨富,我们都感到吃惊。”
如此刻苦用功,让身为父亲的李云经十分欣慰。
李嘉诚确实是幸运的。相对安宁快乐的童年,良好的家教环境使得他有机会徜徉在浓厚的文化氛围中。更重要的是父亲李云经的殷殷父爱与言传身教,对于李嘉诚的一生都始终有着重要影响。
李云经,这个旧式知识分子,从小聪颖好学,勤奋刻苦。4岁时就能背诵唐诗,5岁时便能写汉字小楷,到了七八岁,李云经已能阅读清人袁枚的《随园五记》了。进入私塾之后,李云经更是刻苦,每次考试总是名列前茅。后来,父亲去世,李云经便挑起了家庭的重担。他曾一度经商,也做过店员、出纳、司库,辗转在商界和教育界之间,不过最终李云经还是走上了教书育人的道路。而这对于小嘉诚的幼年教育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家族文化的熏陶◇
父亲李云经对儿子李嘉诚的影响,可以说是一生的。在数十年后,有人曾经问过李嘉诚心中的偶像是谁呢?他的答案是:父亲李云经。李嘉诚说:“我爸爸是非常典型的中国人,有中国人的气节。”
年少时的李嘉诚读书一直都保持了自觉刻苦的习惯,就是在这样孜孜不倦的求学求知中,李嘉诚接近小学毕业,也基本完成了对他一生都有深刻影响的基础知识的汲取,为其日后的事业和人生的发展奠定了宝贵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