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弃我取,大购廉价地皮
《全球商业》曾采访李嘉诚道:“你相当强调风险,不过外人注意到的却是长江集团屡屡在危机入市,包含20世纪60年代后期掌握时机从塑料跨到地产……你的大胆之举为何都未招来致命风险?”是的。为何李嘉诚逆势而行,不输反赢?
经过近一年的“疗伤期”,银行及房地产业开始缓步回升。正当人们有所期待时,一场浩劫又悄无声息地袭来。
1966年,民众的反英情绪日渐高涨。动荡的局势加重了人们的恐慌,四处流传战事将起,于是引发了自“二战”后香港第一次大规模移民潮。人心波动,抛售套现造成地产市场有价无市,狂跌不止。
众多企业家、商号等有钱阶层,纷纷低价卖产,争相抛售,跑到外国另谋发展。但是同样忧心忡忡的李嘉诚却并没有选择立即放弃,他以自己独到的政治眼光时刻关注着局势的发展。
1966年8月,李嘉诚渐渐地从不同渠道获得来自内地的消息,他果断判断:风暴不会持续太久,香港是内地对外贸易的唯一通道,香港的现状会趋向缓和,动乱是暂时的,港人“弃船而去”,正是“人弃我取”、发展事业的大好机会。
故而,在同行们面对局势还一筹莫展之际,李嘉诚镇定地冒“有把握”之险,集中了主要资金和主要力量,做出惊人之举:采取“人弃我取,趁低吸纳”的策略,趁机抢占市场,低价大量收购廉价地皮、楼宇,并在观塘、柴湾等地兴建大厦,全部用来出租。积极积聚力量,等待发展时机。
众人冷眼旁观,以为李嘉诚毫无疑问会栽一个大跟头。然而,另众人瞠目结舌的是,李嘉诚的判断再一次一语中的。
这次战后最大的地产危机,一直延续到了1969年。1969年,曙光突显,局势开始好转,危机平息,社会秩序恢复,经济开始复苏。当年离港人群再次回流,重新抬高地产、物业价格。香港百业复兴,地产更是炙手可热。
1972年尼克松访华,更是极大地改善了国际关系的大环境,为香港创造了繁荣的最佳时机。此时,善于谋划的李嘉诚拥有的收租物业已从12万平方英尺发展到630万平方英尺的规模。每年租金收入近400万港元,真正成就了“一个跟头翻上天”的神话。
其时,香港民众已经开始恢复信心,政府也竭力发展新区,使之成为新兴工业区……李嘉诚认为,此刻无论是地盘、资金,抑或是环境、政策都已十分成熟,决定全面进军地产业。
1971年6月,李嘉诚成立了长江置业有限公司,集中物力、财力、精力发展房地产业。1972年7月31日,李嘉诚将其更名为长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任董事长兼总经理。自此,李嘉诚开始了他长达数十年的地产征程。
历史往往如此,大起大落,反复跌宕。身在其中,不由自主、随波逐流者多;而唯有能够洞察时世、审时度势而非侥幸豪赌者,才能真正涅槃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