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节 企业与企业价值
一、企业的性质
马克思曾揭示了社会生产过程中劳动的二重属性: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由于企业是由一系列社会生产过程组成的基本单元,因此企业也是其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统一。
企业的自然属性是指生产力的组织形式,它是分工发展的必然结果。有分工就会有协作。“许多人在同一生产过程,或在不同的但相互联系的生产过程中有计划地一起协同劳动,就叫协作。协作提高了生产力,同时也创造了一种生产力,这种生产力本身必然是集体生产力”,是一种“特殊的生产力”。同时,协作劳动的具体形式,随着生产力和分工的发展,依次经历家庭作坊、手工业工场、工厂等多种形式,逐步形成了企业。
企业的社会属性是指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以及与其相联系的劳动者之间的经济关系和分配关系。因此,马克思是对企业进行理论分析的第一人。马克思通过分析认为,企业具有其自然属性,是一种具有更高劳动生产效率的经济单位,是人类社会进入资本主义社会之后,所形成的用以取代家庭和手工作坊并且从事生产和流通活动的基本经济单位;同时,企业具有其社会属性,是资本家通过雇佣工人,榨取工人的剩余价值,获得垄断利润的经济组织。
而在古典经济学家那里,企业被描述为一种生产函数,是将土地、资本、劳动力等生产要素联系起来的一种组织,其效率源于劳动的分工与合作。新古典经济学则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深化了企业作为一种生产函数的含义。在企业作为抽象的理性经济人的前提下,其目标函数为利润最大化并且明确:在完全竞争的市场假设下,生产要素的购买和产出的销售都是按照市场处于供需均衡时确定的价格进行交易的;在充分信息的假设下,企业和个体是完全统一的,企业之间是同质的,并且企业的一切输入与输出的数量和价格都是确定的。
因此,新古典经济学的厂商理论就基于以下两个函数式:
Q=Q(X1,X2,…) 式(1-1)
Maxπ=P(Q)Q-C(Q) 式(1-2)
式(1-1)表示企业的投入产出系统,即在既定的生产技术条件下,至少两种要素投入组合最大产出点的轨迹。式(1-2)表示企业利润最大化的目标,由于完全竞争及充分信息的假设,这里利润最大化的目标就直接转为除去各种投入成本后的剩余收益的索取者(股东或资本所有者)的财富最大化。
可见,在古典经济学家及新古典经济学家这里,只注意到了企业作为生产力组织形式-其自然属性的一个方面,而用一系列的假设把其社会属性简化了。在这里企业的本质特征就是利用一定的技术,按照利润最大化原则将投入转化成为产出。因此没有科学解释企业存在的内涵,企业只是一个“黑箱”。
科斯(Ronald Coase)第一个在The Nature of the Firm(《企业的性质》)中对企业为什么而存在的理由进行了说明,从而开创了现代企业理论。科斯发现,在对资源的配置上企业与市场可以相互替代,因为企业的存在可以节约交易费用,从而可取代市场机制。科斯由此而提出了“交易费用”这一概念,交易费用是指“一系列的制度成本,包括信息成本、谈判成本、拟定和实施契约的成本、界定和控制产权的成本、监督管理的成本和制度结构变化的成本。简言之,包括一切不直接发生在物质生产过程中的成本”。广义的“交易费用”扩展为社会成本,即市场交易费用、企业组织费用和政府管制费用。因此,“交易费用”就成为科斯及其追随者所代表的新制度经济学的理论基石。在经济活动中,无论是政府的管制,还是市场的交易,甚至企业的管理,都会发生交易费用,如何选择?取决于比较的交易费用最低化,“政府”“企业”与“市场”的边界就由此确定。
现在回到科斯所提出的企业的性质问题上来。企业为什么会产生呢?那是因为市场的运行会发生大量的交易费用,如市场组织生产过程中“价格发现成本”与“重新谈判成本”等,当这一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增加时,会导致这些成本的迅速递增。而企业正是为弥补这一市场的缺陷而出现的,在持续经营的前提下,企业主或中央协调者管理着资产的配置,有权重新分配任务,在新的偶然事件发生时,他也有权改变支付条件-从而得到节约。也就是说,企业可以借助其行政权威关系而降低市场交易费用,将一系列的市场交易纳入企业,企业就作为市场的替代形式而出现了。但同时科斯也说明,并非所有的市场交易都可纳入企业,企业通过一系列的管理控制权来组织生产也会发生企业内组织费用。因此,“市场”与“企业”的边界取决于市场交易费用与企业内层级组织费用的差异。后来的Williamson与klein等人从资产的专用性、交易的不确定性、交易的频率等方面,进一步论证了企业作为垂直一体化生产组织的性质的合理性和企业作为长期契约的有效性。
由此,我们在这里可以确定企业的第一种性质:企业是由于凭借其有效的(完全理性与充分信息下的决策)行政权威关系而更能节省交易费用的一种垂直一体化生产组织。
另一方面,阿尔钦(Alchian)和德姆塞茨(Demsetz)则把企业看作“团队生产”。此种“团队生产”由于具有许多人联合生产在经济及技术上的不可分性,也即团队生产的结果具有不可分性,当生产是联合进行的时候,没有个人产品,因而就无法精确确定每个成员对产出的贡献量。为了保证整个团队的生产效率,防止成员的机会主义行为,成员就必须签订各种合约以进行监控和激励。因此,他们认为,在社会资源的配置过程中,资源的所有者通过专业化协作提高生产效率,由此产生了对那种能促进合理的经济组织的需求。企业就是团队生产成员的各种契约的组合。而简森(Jensen)和梅克林(Meckling)更进一步认为,企业作为一组个人签订合作契约的联结点(这里的个人代表着企业生产要素的所有者),企业不能视为一个个体,企业并不拥有自己所有的投入,那么企业的所有者在这里是不相关的。在这里,只是各个生产要素的所有者在形成契约的过程中相互博弈,使“个人相互抵触的诸多目标会被契约框架带入均衡”,最终保证团队生产效率。从这里我们又可以确定企业的第二种性质:企业是综合了各生产要素所有者目标的一系列契约的组合。
最近一些学者指出,科斯及其后的新制度经济学者所确定的企业的两方面的性质,没有注意到一个更为重要的问题,即企业作为不同于市场的一个有效的经济组织,其根本使命在于创造财富。因此,企业对于各个生产要素所有者来说更是一种投资工具,一种资产组合,该组合能够形成某种“集体生产力”,创造出可观的“组织租金”,从而为相关当事人获得大于“个体户”生产经营方式的收益提供了一种可能。自发的市场机制本身不具备创造新财富的功能,否则就无法解释市场交易的等价性。当然,这里的“企业”是一种集体名词,而非一个具体的企业,在分析个体企业时,由于已经假定企业的存在,纯粹的市场交易也可以给企业带来收益。同时,由于企业本身就是产生于市场的,市场的这只“看不见的手”可以有效地促进企业财富创造的效率与效果。因此,企业的形成源于创造财富的动力,若一个企业不能创造财富,也即失去赢利能力基础,企业价值就会低于其清算价值,则该企业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必要了。那么,企业是如何能够创造新财富的呢?首先,按阿尔钦和德姆塞茨的说法,企业财富的有效创造必定是合作生产,这也意味着市场交易的内部化实际上是企业财富创造的必要条件;其次,企业还必须具有作为一个生产组织的核心知识与能力。由此,我们可以确定企业的第三种性质:企业是一种具有核心知识与能力、能为各生产要素所有者创造财富的资产组合。
二、企业价值
(一)价值
亚当·斯密(Adam Smith)在其《国富论》(The wealth of Nations)中指出:“价值一词,有两方面含义,即有时表示某特定物品的效用,有时表示因占有该物而取得对他物的购买力。前者称为使用价值(value in use),后者称为交换价值(value in exchange)。”而马克思更进一步从“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中揭示价值的本质。因此,物品的效用、物品的劳动耗费以及该物品在市场上的稀缺性与可替代性,就构成了物品价值的内涵。
就是在此经济学的价值理念基础上,成本价值或工业工程上的价值观念得以发展。在1947年,美国通用电气公司(GE)的Miles发明了一系列价值研究技术,可适用于创意、设计、采购、制造、销售及使用各阶段,由此而开创了所谓的价值工程(value engineering)活动。
价值工程根据价值内涵的相对性理念,为了获取必要的功能或提供确实的效用,以最低的耗费而对产品或服务的功能研究做有组织的努力和系统的整合。价值工程有三个基本概念:功能、寿命周期费用和价值。其中,功能是价值工程的核心概念,它指的是价值工程分析对能够满足某种顾客需求的特定属性。寿命周期费用是从价值工程分析对象产生起到顾客停止使用为止的时间段里支付的全部费用。以某种产品的寿命周期费用为例,它包括产品研制过程中发生的成本,该产品分摊到的制造费用、税金以及顾客使用过程中为产品支付的各种费用。价值是为了可靠地满足一个产品或一项服务规定的功能所需要支付的最低成本。价值公式为
式中:
V-价值;
F-功能;
C-产品寿命周期费用。
由公式可以得到提高价值的途径。
(1)提高功能F↑,同时降低产品寿命周期费用C↓,从而大幅度提高价值。
(2)在保证价值工程对象必要功能的前提下,即F→,采取措施使产品寿命周期费用降低C↓,从而提高价值V↑。
(3)在功能与费用都增加F↑、C↑的情况下,大力提高功能,使功能提高的程度大于费用增加的程度,从而使价值增加V↑。
(4)在功能与费用都降低F↓、C↓的情况下,大力减少费用,使费用的降低程度大于功能降低的程度,使价值增加V↑。
在这里要注意的一个问题是,价值工程研究对象一般表现为各种产品或某项服务,也可以是特定的作业程序或其他。当然价值的最终实现-财富的创造,必须依靠某种生产组织(即企业),因此,企业的生产才是价值的源泉。价值的评估必须与企业联系在一起。
(二)企业价值
案例1.1
雪津啤酒卖出天价引起的风波
2005年,有20年历史的雪津啤酒,在全国同行业企业净资产排名第八位,企业净资产账面价值为5亿多元人民币。在福建,还有另外一家著名啤酒企业,叫惠泉,2003年被燕京啤酒收购,出让价格是在净资产基础上加了20%。
2005年8月31日,净资产评估值为6.19亿元人民币的福建雪津啤酒有限公司100%的股权在福建省产权交易中心挂牌,在全球范围内征集竞买者。经过近半年的严谨工作,2006年1月23日比利时英博集团公司宣布,以人民币58.68亿元的价格收购雪津100%的股权,增值率高达850.89%。
启发思考
(1)什么是企业价值?企业价值的表现形式有哪些?
(2)雪津啤酒评估值与成交价之间为何会产生如此巨大的差距呢?
1. 企业价值的内涵
从前面概括出的企业三方面的性质及价值的概念可知,企业价值的内涵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企业价值与企业的生产组织效率有关。而所谓“效率”是指以最少的资源投入达到最大的产出。根据科斯的定义,企业的存在正是以企业的效率高于市场的效率为前提,其实现代学者也大多指出科斯这里所论的企业的效率就是企业的管理效率,这就说明,企业价值也就是企业管理效率。企业的管理过程也就是价值实现过程。
其次,企业价值与组成企业的各相关利益者的利益相联系。企业是各种契约的组合,是市场契约的一个“联结点”。因此,企业价值最大化也即契约各方的相关者利益最大化。
最后,企业价值还与创造财富的能力相关。现代企业存在的一个基本理由在于通过各要素的有效配置与管理能产生“集体生产力”,以创造财富。这种能创造财富的“集体生产力”,经济学家称之为“组织资本”(organization capital)。
2. 企业价值的形式
(1)账面价值(book value)。账面价值是指企业现有的净资产,它反映的是历史的、静态的企业资产情况,并没有反映企业未来的获利能力。它没有考虑通货膨胀、资产的功能性贬值和经济性贬值等重要因素的影响,企业的账面价值难以反映企业的真实价值。
(2)持续经营价值(going-concern value)。“持续经营”是企业赖以存在的前提,也是会计核算的重要假设之一。其价值是由企业营业所产生的未来现金流量(期望值)的现值。
(3)清算价值(liquidation value)。清算价值是指企业被迫破产停产或其他原因(如合作经营期满),在解散清算时将企业资产部分或整体变现出售的价值。企业发生清算,大部分情况乃迫不得已,因此清算价值又称逼售价值(forced-sale value)。企业一旦发生清算,就丧失了整体的“集体生产力”,丧失了赢利能力及“组织资本”,清算时的企业价值仅指企业的有形资产及可识别的无形资产之净变现价值(net realizable value),商誉价值丧失殆尽。
(4)公平市场价值(fair market value,FMV)。公平市场价值是指在公平的交易中,熟悉情况的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债务清偿的金额。一个企业的公平市场价值,应当是其持续经营价值与清算价值中较高的一个。
(5)现时价值(current value)。现时价值有两方面的性质,一方面为现时变现价值,即当前市场价值;另一方面为现时购价,即重置成本(replacement cast)。重置成本是指重新建造、制造或在现行市场上重新购置全新状态下的资产价值。重置成本又分复原重置成本与更新重置成本。复原重置成本是指按照现时市场价格,按照评价资产相同的材料和设计标准、制造工艺,重置一个功能完全相同的全新资产所需的全部成本。更新重置成本是指按照现时的市场价格,使用先进的材料、设计工艺,建造、制造或购买与评估资产具有相同功能的全新资产所需全部成本。由于技术进步导致的新材料、新生产工艺的出现,一般不可能对评价资产完全复原,因此重置成本通常指更新重置成本。
(6)内在价值(intrinsic value)。内在价值又称真实价值(real value),是指凭事实本身而具有的价值,这些事实包括资产、赢利、股息及管理的因素和理性的预期,即企业本身存在的合理性所产生的价值。它的基础是赢利能力价值,一般以公平市价为代表。内在价值只能逼近而不能达到,其难以精确之处表现在只要企业内的任何一种价值驱动因素(多层次的)变动,就会导致内在价值的变化。
知识拓展
一个企业持续经营的基本条件,是其持续经营价值超过清算价值。只有当未来现金流的现值大于清算价值时,投资人才会选择持续经营。
现时市场价值并不一定是公平市场价值。现时市场价值是按现行市场价值计量的资产,它可能是公平的,也可能是不公平的。
综上所述,企业价值的本质为内在价值,但由于企业内在价值难以精确,通常用企业的FMV代表。而企业的FMV又常常用它的清算价值与持续经营价值中较高的一个,当未来现金流量现值很低时,企业消亡比存活更有价值,FMV就等于清算价值。在较高的种种未来现金流量期望水平上,清算价值变得越来越不相干,从而FMV几乎等于持续经营价值。当企业的某些资产在清算时较有价值,而其他资产持续经营则较有价值时,企业的FMV就是分别用于各资产的清算价值和持续经营价值的总和。
另一方面,在即使企业消亡比存活更有价值的情况下,若控制公司的个别人不选择清算的话,则情况出现例外:由于少数股权不能强制清算,少数股权的FMV可能降到清算价值之下,这时控制公司的个别人就在摧毁一部分企业价值。如果出现这种情况的话,少数投资者在这时所确定的价格就不反映企业的真实价值。若价值与销售价格统一的话,则公司价值的一个明显指标就是它的市场价值,即它的股票价值加上债务价值。然而,市场价值衡量的是公司对少数投资者的价值,是少数当前已交易股票的价格,不是控制股权可以交易的可靠价格指标。另外,账面价值虽然不能代表企业价值,但它时常提供给我们所能得到的最好的信息,是企业价值评估的第一步。而重置成本常常被用来与市场价值比较,来反映企业的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