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记住,知识并不是最重要的
苏联的教育家克鲁普斯卡娅在20世纪初就有一个“石破天惊”的教育观点:在学校里往往只发现记忆力:读课文,讲述、背诵。克鲁普斯卡娅说出了一个秘密,我们的课堂是知识取向的课堂,我们太迷恋知识了,甚至只教知识。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纸笔测试有它天然的弊端,它只能以测可记忆的“知识”为主。
高密度的测试,以及对测试结果的甄别、选拔功能的无限放大,决定了“考什么”老师就“教什么”。
我们的语文试卷,一般的出题方向是这样的:
一、抄写
二、看拼音写词语
三、辨析字音、词语感情色彩、词语意思(选择题、填空题)
四、句子练习
五、按课文内容填空
六、阅读理解
七、作文
有一线经验的老师,一眼就可以看出,前五类题,都是跟“记忆”有关的。
即使第六、第七类题,因为出题不当,例如考课内阅读、课内作文,有的老师就把这种“能力题”转化为“记忆题”,反复让学生背诵课内问答题的答案,背课内作文的优秀例文。
因为考试考的是“识记”类的题目,所以,很多老师教的就是“识记”类的内容。如下图,平时语文教学所涉及的基本是左边的内容。右边的内容,因为不会考,或者说很难检测,就很少教,甚至不教。
因此,无论我们教材里的文章是什么文体,我们的教学一般就是以下几项教学内容:
一、找出这篇课文的生字词、多音字
二、分段、概括段落大意、主要内容
三、概括中心思想
四、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五、练习:近义词、反义词;把字句、被字句;缩句……
所以,我们的教材都沦落为教“知识”的载体。
我觉得这样教语文就太没意思了,毫无“专业”可言。如果语文只教知识,社会上大部分人,包括家长,稍作“班级管理”的培训,给他一本语文教参,都可以当语文老师。
知识并不是不重要,但也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