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庄子 杂篇 天下(三)
第四章
叙写宋钘、尹文学派的思想主张:纯洁内心,不束缚于外物,寡欲、平和、包容,反对纷争、战乱,和谐共处等。
1.不累于俗,不饰于物,不苟于人,不忮于众,愿天下之安宁以活民命,人我之养,毕足而止,以此白心。
不被世俗所累,不用外物矫饰,不苛求于人,不嫉妒众人,愿天下安宁以保全民众的性命,人与我的生活知足而止,以此纯洁内心。
2.古之道术有在于是者,宋钘、尹文闻其风而悦之。
古时道术有存在这些方面,宋钘、尹文听闻此风尚十分赞同。
3.作为华山之冠以自表,接万物以别宥为始。语心之容,命之曰心之行。
他们把建立如华山那般高耸的品德当作自我的实现,应接万物从除去成见开始。强调内心的包容,称这是内心的自然行为。
4.以聏合欢,以调海内。请欲置之以为主。见侮不辱,救民之斗,禁攻寝兵,救世之战。
以柔和的态度与人相洽,以此调和天下各方。希望将此理念作为主导。受欺侮不以为耻辱,解救民众争斗,禁止攻伐、止息战争,拯救世间免于战乱。
5.以此周行天下,上说下教。虽天下不取,强聒而不舍者也。
以此思想周行天下,对上劝说诸候,对下教导民众。虽天下人不采纳,仍契而不舍宣扬此思想。
6.故曰:上下见厌而强见也。虽然,其为人太多,其自为太少,曰:请欲固置五升之饭足矣。
故说:虽遭上下所有人厌烦,却仍弘扬自己的思想。然而,他们为别人考虑太多,为自己考虑太少,说:请有五升米的饭足矣。
7.先生恐不得饱,弟子虽饥,不忘天下,日夜不休,曰:我必得活哉!
宋、尹两位先生恐怕不得饱,弟子们虽饥饿,仍不忘天下人。他们日夜不休地努力,说:我们一定要让天下人都能好好生活!
8.图傲乎救世之士哉!曰:君子不为苛察,不以身假物。
一心以成为救世之士为骄傲!(他们)说:君子不过分苛察,不让自身受制于外物。
9.以为无益于天下者,明之不如己也。以禁攻寝兵为外,以情欲寡浅为内。其小大精粗,其行适至是而止。
认为无益于天下的事,与其阐明不如停止。对外主张禁止攻伐、止息战争,对内主张情欲寡浅。认为事物无论大小精细还是粗疏,行为适可而止恰到好处即可。
第五章
述说彭蒙、田骈、慎到的思想主张:万物平等,摒弃智巧、去除己见,随缘,听任万物变化,自然无为,遵循道的规律等。
1.公而不党,易而无私,决然无主,趣物而不两,不顾于虑,不谋于知,于物无择,与之俱往。
公正而不结党,平易而无偏私,判决依理不存己见,随物变化不起两意,不被顾虑牵绊,不用智谋谋划,对事物无主观选择,与事物变化一同前往。
2.古之道术有在于是者,彭蒙、田骈、慎到闻其风而悦之。
古代道术有存在这些方面,彭蒙、田骈、慎到听闻此风尚十分赞同。
3.齐万物以为首,曰:天能覆之而不能载之,地能载之而不能覆之,大道能包之而不能辩之。
将万物一视平等为首要观点,说:天能覆盖万物却不能承载万物,地能承载万物却不能覆盖万物,大道能包容万物却不能分辩万物。(不可分割性)
4.知万物皆有所可,有所不可。故曰:选则不遍,教则不至,道则无遗者矣。
知万物皆有所能,有所不能。故说:选择时不能遍及,教导时不能周全,而大道则无遗漏。
5.是故慎到弃知去己,而缘不得已,泠汰于物,以为道理,曰:知不知,将薄知而后邻伤之者也。
因此慎到主张摒弃智巧、去除己见,随缘不强求,听任万物,以此为道理,他说:知自己还有所不知,勉强去追求浅薄的知识,反而会伤害自己。
6.謑髁无任,而笑天下之尚贤也;纵脱无行,而非天下之大圣;
不承担责任,而笑天下崇尚贤者;放纵不羁,而非议天下圣人;
7.椎拍輐断,与物宛转;舍是与非,苟可以免。不师知虑,不知前后,魏然而已矣。
随顺应变,与外物一起变化;舍弃分辨是非,只求可以免于世俗累患。不用智巧谋虑,不瞻前顾后,只是魏然独立而已。
8.推而后行,曳而后往。若飘风之还,若羽之旋,若磨石之隧,全而无非,动静无过,未尝有罪,是何故?
推动而后前行,拖曳而后退往,像飘风往返,像羽毛飞旋,像磨石转动,本性淳厚而不偏颇,动静适度而无过失,从未有罪,是何缘故?
9.夫无知之物,无建己之患,无用知之累,动静不离于理,是以终身无誉。
就像无知觉之物,不会有标榜自己的忧患,不会有运用智谋的牵累,动静不偏离自然之理,故终生无毁誉。
备注:此篇整理于二0二四年十二月读书笔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