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湖战役
一九四一年四月,日本帝国主义从准备发动太平洋战争的需要出发,为巩固和扩大其在台湾海峡这一重要战略交通线两侧的“安全范围”,决定扩大对我省的占领区。是月十九日,日本华南派遣军第四十八师团和第十八师团第二十三旅团组成,是从天皇家乡四国调来的原属“四国师管区”的部队,代号“晋町部队”,是日军的精锐部队之一,在福建的连江、长乐两地登陆。日军登陆后,立即向省城福州进犯。福州守军是陆军第一〇〇军(军长陈琪)所辖的第八十师(师长何凌霄),该师未与日军激战,即放弃福州。福州遂于二十一日陷落。日军气势汹汹,竟企图以少数部队深入腹地,直捣闽北战略要地南平。四月二十三日,军政部第十三补充兵训练处处长李良荣毅然向福建省主席兼第二十五集团军总司令陈仪电陈请缨,愿率第十三补训处仅有的一个刚装备起来的补充团(成立于邵武,以下称装备团)开赴前线阻截敌人(李部为新兵训练机构,直属军政部,本没有直接参加第一线作战的任务)。数日后,陈仪请得第三战区司令长官顾祝同批准,命令李率装备团开赴福州前线,并按战斗序列派李担任第二十五集团军第一纵队司令,有权指挥闽江左岸所有部队(主要是原第一〇〇军的部队)。
李良荣(福建同安人,黄埔一期)在抗战初期曾参加过几次战役,但都失利;特别是在一九三八年五月的河南兰封一役中,在与日军第十四师团(师团长土肥原贤二中将)所部交战时,李率领的第四十六师苦战七昼夜,全师损失殆尽,李因而去职。此后李入陆军大学肄业,一九四〇年调为第十三补充兵训练处处长,来到福建。经近一年半的苦心努力,训练工作初见成效,组建了五个补充团和一个装备团。装备团是由刚从福建及江西、湖南等省农村征集入伍,只受过几个月训练的新兵组成的步兵团。该团的军士全是仅比新兵早几个月从福建各地招考入伍,由李良荣亲自督训,毕业于“学兵队”的知识青年。其中一部分是陈嘉庚、秦望山、桂华山诸先生从南洋各地招考或保送回国受训的爱国华侨青年。团长萧兆庚(福建长汀人)系黄埔六期工科出身,副团长郭志雄(福建惠安人)系军校七期炮科出身,其他军官也多是军官学校的毕业生。全团约一千五百人,辖三个步兵营(第一、二、三营营长分别为陈维金、庄子卿、骆维藩)和一个迫击炮排,每营辖三个步兵连和一个重机枪连(只有两挺机枪),每个步兵连只有六挺捷克式轻机枪和一些德制步枪(不配刺刀,全团仅五百支)、汉阳造步枪。下级军官未配备手枪、望远镜,打仗拿步枪。
一九四一年四月下旬某日,装备团在南平誓师,李率全团官兵宣誓:“……如不获胜,无颜见福建父老,无颜见先烈于地下!”南平各界热烈欢送。接着,装备团乘十余艘轮船沿闽江东下,在距闽侯县白沙二十里的大目埕登陆后,即向大湖的兰田乡推进。到达兰田一星期后又向江洋推进。李良荣将纵队司令部设在江洋。
五月二十一日晚,侵入福州的日军派出一个加强联队,兵分两路进犯大湖。一路从大小北岭沿陆路前进;一路乘橡皮艇由福州溯江而上,在白沙登陆后向北推进。另有汽艇数艘在白沙与大目埕的江面上执行警戒巡逻。日军计划在大湖会合后再向古田挺进,继而进取南平。大湖是福州、古田之间的一个山间小盆地,四面环山,散落着几个村庄,有石路北通古田、南达福州,东南方的山下有一条已被破坏的公路通闽江左岸的白沙镇。装备团获悉敌情,即南下迎敌。二十二日晚,装备团的尖兵连(即第三营第七连,我任连长)到达大湖东南的秦洋村(离大湖二十多里)。秦洋也是群山中的小盆地,附近有一高峰叫漈头顶,海拔约七百米,是该地的制高点。此时从白沙来的日军先头部队也到达秦洋,于是两军遭遇,战斗打响。装备团尖兵连以迅速勇猛之势抢先夺取了漈头顶,迫使日军处于挨打地位,杀伤了许多敌人。日军乘尖兵连只有少数兵力到达峰顶,立足尚未稳妥,集中全力数次向峰顶发起猛攻,但都未得逞。激战数小时后,日军再以一个大队投入战斗,把漈头顶包围起来,并以四门山炮、六架飞机向漈头顶轰击,掩护步兵冲锋,但在我尖兵连奋力抵抗下,仍未能得逞。此时尖兵连与前卫本队已失去联系,我自行决定冲下山到敌人后方去。于是命两个排(其中一个排的排长是陈维廉,军校十六期)固守漈头顶,我自己则带一个排向山下冲去。我军这突如其来的行动使敌措手不及,敌只是胡乱射击,我军冲下山来竟无一人受伤。下山后,我即率这排人向白沙扑去。日军着了慌,忙从围攻漈头顶的兵力中抽出百余人,转头追赶我这一排人,但始终没有追上。日军分兵后,留守漈头顶的两排人没有受到攻击。最后,日军放弃了夺取漈头顶的计划,在夜色掩护下,绕道窜往大湖方向。
秦洋发生遭遇战的时候,李良荣和装备团团长萧兆庚等几个指挥人员在离漈头顶战场不远的一个高地观察战况。根据战场情况和当时敌我的总态势,李良荣决心让日军倾全力去对付尖兵连,待彼精疲力竭后再诱其往大湖扑空,然后抓住机会,将其各个击破。于是,李把装备团的绝大部分兵力隐蔽在战场后方,并指示正与敌军对阵的前卫营营长(即第三营营长骆维藩)不要暴露主力,让尖兵连单独去打。但骆营长在接到指示前已派出第八连占领另一高地,该连由于过早暴露,致被日军杀伤三分之一。可是日军却误认该连为我军主力,已被其击败,因而骄傲大意起来。此时李良荣已把主力秘密向大湖东南面山中转移,前卫营向大湖西面转移,并在各个山头、道路、村落设置疑阵。此时,已撤退到福州北面山区的第八十师闻日军沿闽江左岸进行大包围,又急忙向古田转移。种种情况都诱使日军向大湖推进。白沙来敌因被阻击数小时,已极疲惫;又自认为当面之敌已被击溃,急向大湖集中,企图休息整顿。自大、小北岭来犯之敌,一路未遇抵抗到达大湖。两路日军会合后就散住在大湖各村。李良荣得到这个情报,知道敌人已进入口袋里,待装备团主力在大湖东南面的崇山中埋伏好之后,就连夜制订作战计划,调遣部队,指示各部务必在拂晓前进入攻击准备位置。
二十五日,东方刚露曙光,一颗信号弹腾空而起,副团长郭志雄(刚在香港结婚,闻战事发生即回队参战)率领二十余人的突击队,首夺江洋通大湖要道上的寨上关,继而占领寨上村,并随即向东北面双髻山下的敌哨所攻击,不幸被敌重机枪击中,壮烈牺牲。突击队员见副团长牺牲,高喊“为副团长报仇”,勇猛地向敌机枪阵地冲去,把该阵地的敌人全部消灭,占领了双髻山。李良荣见突击队得手,立即指挥全团向大湖之敌发起猛攻。敌人在睡梦中遭此突袭,慌了手脚,无法进行有组织的抵抗,各自仓皇逃窜,甚至为了争相逃命而开枪互击。我军迅速缩小包围圈,未能逃出之敌,只好龟缩在零散的村庄里作困兽之斗。我军曾用日语喊话,要他们投降,但没有反应,因此不得不与敌展开残酷的逐屋战。敌人虽没能集中在一起,但都各自为战,负隅顽抗,不是被打死,就是弹尽后自杀。有一个小山少尉就是在弹尽之后,突然跑到我军面前自杀的。我军付出了相当大的代价,才全歼了据屋抵抗的敌人。酣战之际,我军前卫营也及时返回合击,予敌重创。战斗于当天下午结束,突围之敌向白沙逃窜。是役(包括秦洋遭遇战)毙敌三百余,我军官兵也牺牲二百余人(其中有军校十六期的冯煜勋、陈东文、廖华峰、林满法、钟致祥等)。日军经此一败,不敢妄图深入福建腹地,我军因而得有休整的时间。
大湖战役后,陈仪、顾祝同向军事委员会推荐李良荣任第八十师师长,调第三战区司令部少将高参谢懋权任副师长,并允许李良荣按他自己的意愿去收拾和改组第八十师部队。李即将装备团和第十三补训处的一些军政干部调入第八十师,在古田按照他自己治军的方法,彻底改组该师,使其焕然一新,成为有战斗力的新生力量。该师辖三个团,第二三八团团长罗达时(黄埔六期),第二三九团团长萧兆庚,第二四〇团团长宋安。同年九月收复福州,第八十师编入从浙江入闽的陆军第七十军建制,驻守福州、连江等地。
战后,省府在大湖主村建了一座阵亡将士纪念碑。李良荣将寨上关改名为“志雄关”,以纪念为国捐躯的郭志雄副团长。
大湖之役,惠安县籍官兵牺牲最多。一九四三年秋,为纪念烈士,惠安各界特在县城举行隆重追悼会,海外侨胞与社会各界送来挽联甚多。郭志雄夫人陈漱凤从海外寄来一联:“回忆去年良辰美景,结帨香江,一月姻缘成幻梦;反看今日苦风凄雨,抚孤菲岛,三餐涕泪自伤情。”蒋介石亦送一联:“殉国死如归,试看史牒千秋独标大节;忠魂长不泯,为告我军四日已复坚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