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9章 子张19.4
19.4子夏曰:“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不为也。”
子夏,卜商也。本篇下面连续几句都是子夏讲的话,我们可较为全面的了解认知一下子夏的思想。在学习释义本句之前,先回顾一下《论语》前十八篇有关子夏的章句。
1.7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
2.8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3.8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
6.13子谓子夏曰:“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
11.15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
12.5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兄弟,我独亡。”子夏曰:“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
12.22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问知。子曰:“知人。”樊迟未达。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樊迟退,见子夏曰:“乡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何谓也?”子夏曰:“富哉言乎!舜有天下,选于众,举皋陶,不仁者远矣。汤有天下,选于众,举伊尹,不仁者远矣。”
回到本句子夏曰:“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不为也。”
子夏说,天下有“大道”,也有“小道”,只要不是“歪门邪道”,就有可以值得认可、肯定的地方。但是呢,如果想学以“致远”,走小道的结果恐怕是大概率会遇到泥泞、滩涂,而无法到底理想的彼岸。所以,君子不为,不专注于走“小道”,而是致力于走“阳光大道”。
朱熹说:小道,如农圃医卜之属。泥,不通也。
杨时说:百家众技,犹耳目鼻口,皆有所明而不能相通。非无可观也,致远则泥矣,故君子不为也。
邢昺说:此章勉人学为大道正典也。小道谓异端之说,百家语也。虽曰小道,亦必有小理可观览者焉,然致远经久,则恐泥难不通,是以君子不学也。
朱熹认为,“小道”是商、农、医等技艺“小业”,而读书出仕“齐家治国,平天下”等“大业”才算是“大道”。邢昺认为,“小道”是百家杂学异说,“大道”是《诗》《书》《礼》《易》《乐》《春秋》《论语》《孟子》等正典学说。
时代不同,“道”会不会不同了呢?按照孔子的看法,“天道”应该是不善变的,“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天道喻政道、人道,要让人民聚在你身边拥护你,就要倚靠“德”行,而不是倚靠其他,譬如暴力、欺骗、愚弄、倾轧……所以不论斗转星移,北辰居其所,为政以德就是不变的“道”,失德就失道,失道必然失其所,道理就这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