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Ⅰ部分 实验室基本知识和基本技术
第一章 概述
制药工程专业实验是制药工程专业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使学生能进一步理论联系实际,掌握仪器分析、药物合成、药物制剂、药物分析、药物分离工程等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提高学生实际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养成严谨科学态度和良好工作作风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
为了保证实验顺利进行和实验室的安全,必须要了解和掌握实验室的基本情况、实验必须注意的事项和实验室的规章制度。
①遵守实验室制度,维护实验室安全,不违章操作,严防爆炸、着火、中毒、触电、漏水等事故的发生。若发生事故应立即报告指导教师。
②实验前作好预习,明确实验内容,了解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实验过程应养成及时记录的习惯。凡是观察到的现象和结果及有关的重量、体积、温度或其他数据,应立即如实记录,实验完毕后,认真总结,写好报告,交给老师。
③实验室中保持安静,不许大声喧嚷,不许抽烟,不迟到、不随便离开,实验台面应保持清洁,使用过的仪器及时清洗干净,存放在实验柜内,废弃的固体和滤纸等丢入废物缸内,绝不能丢入水槽、下水道和窗外,以免堵塞和影响环境卫生。
④药品仪器须节约爱护使用,公用物品用完后立即放回原处。仪器要洗刷干净。破损仪器应填写破损报告单,注明原因。节约用水、用电、药用试剂。严格药品用量。
⑤操作易燃性有机溶剂,回流、蒸馏、减压蒸馏时,不能明火直接加热,要放沸石或一端封死的毛细管,若在加热时发现无沸石则应冷却后再加,防止爆沸冲出。减压系统应装有安全瓶。加液时应停火或远离火源,一般无漏气开口,冷凝水要通畅。
⑥有毒具腐蚀性药品应妥善保管,操作后要立即洗手。勿粘及五官和创口,以免中毒。实验中,有毒气或腐蚀性气体发生时应在通风橱中进行操作。必要时可戴好防护用具进行工作。
⑦保持实验室内整洁,学生采取轮流值日,每次实验完毕,负责整理公用仪器,将实验台、地面打扫干净,倒清废物缸,检查门、窗、水、电、煤气是否关好,并清点仪器后方可离去。
第一节 实验室安全
一、实验过程的人身保护
化学实验均具有一定的危险性,进行化学实验之前,必须认真考虑人身防护(包括实验者和来访者)措施,化学实验室均需配备必要的防护器具。
实验过程中必须穿实验服,不可穿已有污染的实验服进入办公室、会议室、食堂等公共场所,实验服应该经常清洗(但不应带到普通洗衣店或家中洗涤)。
所有涉及挥发性药品(包括刺激性药品)的操作都必须在通风橱中进行;一般情况下,通风橱内不应放置大件设备,不可堆放试剂或其他杂物;操作过程中不可将头伸进通风橱,反应过程中应尽量使橱门放得较低。
实验过程中尽量不要戴隐形眼镜;提倡在实验过程中都佩戴防护眼镜,至少在进行具有潜在危险的化学实验操作以及可能产生对眼部有冲击危险的实验过程中佩戴防护眼镜,同时还必须考虑来自邻近其他实验可能产生的危险因素。
进行所有化学实验操作时,必须佩戴合适的防护手套,应根据实际进行的操作选择对手能起到防腐、防渗或防烫等作用的手套。
任何人不得在实验室穿拖鞋,实验过程中长发应当束起。
二、化学危险品的使用安全
化学危险品通常具有易燃、易爆、腐蚀、毒害和放射性等危险性质;腐蚀性化学药品会损伤或烧毁皮肤;有些易燃化学危险品在受热、遇湿、撞击、摩擦、电弧或与某些物品(如氧化剂)接触后,会引起燃烧或爆炸;化学药品配制、使用不当可能引起爆炸或者液体飞溅;随意倾倒化学废液会导致环境污染;微量剧毒药品侵入机体,短时间内即可使人、畜严重中毒、致残或有生命危险;剧毒药品使用不当会造成环境的严重污染;短时间大剂量的射线照射会导致人体机体的病变,长时间小剂量的射线有可能产生遗传效应,大量吸入放射物质可能导致人体内脏发生病变。
因此,我们必须了解化学药品的使用、保存、安全处理和废弃的程序;使用化学药品前,要详细查阅有关化学药品的使用说明,充分了解化学药品的物理和化学特性;严格遵照操作规程和使用方法使用化学药品,避免对自己和他人造成危害;佩戴合适的个人保护器具,在通风橱中操作实验,实验中,不得擅自离开岗位;清楚工作场所所用的危害性物质,了解它们对身体健康的危害,注意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化学危险品使用过程中一旦出现事故,应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并及时向有关老师和部门报告;剧毒药品保管实行责任制,“谁主管,谁负责”,责任到人;剧毒药品管理实行“五双”制度,即双人保管、双锁、双账、双人领取、双人使用为核心的安全管理制度,落实各项安全措施;必须使用专用保险箱,严防发生被盗、丢失、误用及中毒事故;剧毒药品使用时必须佩戴个人防护器具,在通风橱中操作,做好应急救援预案;实验过程中产生的剧毒药品废液、废弃物等要妥善保管,不得随意丢弃、掩埋或者水冲;学生使用剧毒物品必须由教师带领,废液、废弃物等应该集中保存,由学校统一处理;临时工作人员不得使用剧毒物品;剧毒物品不得私自转让、赠送、买卖;放射工作人员必须掌握放射防护知识和有关法规;进入放射性实验室或操作放射性物质者,必须穿实验服、戴口罩、穿工作鞋和戴工作帽,严重伤风和外伤时,不准做放射实验;严禁将食具带入实验室,严禁在放射实验室喝水、吸烟和吃东西;不准戴手套拿公共药品、仪器以及触摸门窗把手等,不准穿实验服在非放射性试验区乱走。
应保持放射性实验室内清洁、整齐,离开实验室时应用仪器进行污染检查。
三、化学废液、废物的处理方法
有毒、有害化学废液(包括所有有机废液,无论浓度大小)都要随时收集;化学废液要分类收集,用适当的容器盛装存放,定点保存,并标明化学物质名称和体积及实验室名称;废旧剧毒性化学物质、固体化学物质、放射性物质由实验室单独存放(不可置于明处),且不可倒入废液桶,与实验室安全员联系慎重处理;过期的、不知名的固体化学药品也要妥善保存,交由学校统一处理。
值日生必须每天按时处理当日积存的实验垃圾。
四、实验室其他方面的安全
要经常保持实验室环境的整洁卫生,做到地面、桌面、设备三清洁;实验室自来水水龙头要关紧,水暖管道有漏水现象及时通知有关部门修理;用冷凝水时水管要接好,并保证排水通畅;正确使用通风橱、电扇、空调等设施,发现问题及时汇报,集中修理。
每天下班前检查实验室门、窗是否关好,电气线路、通风设备、饮水设施等是否切断电源,自来水是否关紧;最后一名离开实验室的人员,应该确保实验室安全锁好。
第二节 实验准备及数据处理
一、实验准备
实验之前,必须查阅实验相关文献,了解实验反应的类型、原理、方法,掌握实验所使用的各种试剂的理化性质、安全知识等。
二、实验记录和实验报告
正确记录实验过程及书写实验报告,是训练学生进行正规实验的重要内容。实验是在理论指导下的科学实践,目的在于经过实践,掌握科学观察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分析判断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是培养探求真知、尊重科学事实和真理的学风,培养科学态度的重要环节。
为此,要求学生在实验前必须预习、理解基本原理和实验基本步骤、注意事项,列出所需仪器和试剂,认真执行操作,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如实作好记录,书写实验报告。
(一)实验记录
实验记录要整洁、字迹清楚。
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结果和数据,要及时如实地直接记在记录本上,尽量详尽、清楚。实验中使用的仪器的类型、试剂的规格、化学式、相对分子质量、浓度等,都应记录。完整的实验记录应包括日期、实验题目、目的、操作、结果。
(二)实验报告
实验结束后,应及时整理实验结果和记录,写出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应包括实验名称、实验日期、目的要求、原理、试剂和仪器、操作方法、实验现象、实验结果与讨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