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肾虚,身体出现异常信号
身体一但出现了畏寒肢冷、足跟痛、胫骨酸痛、股阴痛等症状,都可能是肾虚造成的,最好去看一下中医,也可以通过观察外象找些食疗方自己调理。
畏寒肢冷,应考虑肾虚的可能
“畏寒”指有怕冷而且怕风吹的感觉,一旦遇到降温天气,将会感到异常难熬。“肢冷”指四肢手足冰冷,情况严重的甚至会冷至肘、膝关节。“畏寒肢冷”往往伴随腰膝酸痛、神疲倦卧、少气懒言、口淡不渴等肾虚症状。
如果患者朋友在惧怕寒冷的同时,还经常伴有精神不振、面色黧黑、腰膝酸软等症状;男性朋友伴有阳痿、早泄、滑精的症状;女性朋友伴有白带清稀的症状,那么就要考虑是由肾虚引起的了。
对于由肾虚引起的畏寒怕冷,要从治疗肾虚入手。关于肾虚的治疗,建议采用食疗法、穴位按摩法。
下面给大家推荐一道食谱。
清蒸鲈鱼
材料:鲈鱼1条,熟火腿30克,笋片30克,香菇4朵,香菜少许,姜片、葱丝各5克,盐5克,料酒15克,酱油少许,鸡汤50克。
做法:将鲈鱼去除内脏,收拾干净,擦净身上多余水分,放入蒸盘中;将火腿切成与笋片大小相近的片,码在鱼身上;香菇用温水泡发,去蒂,切片,也码在鱼身及周围处;将姜片、葱丝放入鱼盘中,再倒入盐、酱油、料酒;香菜择洗干净,切段备用。大火烧开蒸锅中的水,放入鱼盘,大火蒸8~10分钟,鱼熟后立即取出,拣出姜片、葱丝。将鸡汤烧滚后,浇到鱼身上,饰以香菜段即可。
功效:鲈鱼味甘性平,入肝、脾、肾三经,具有健脾、补气、益肾、安胎之功效。鲈鱼秋后始肥,肉白如雪,有“西风斜日鲈鱼香”之说。
按摩穴位,也可达到治疗肾虚的目的。下面介绍一下关于太溪穴的按摩。
太溪穴,位于足内侧,内踝后方与脚跟骨筋腱之间的凹陷处,双侧对称。太溪穴的主治病症为:肾病、牙痛、喉咙肿痛、气喘、支气管炎、手脚冰凉、女性生理不顺、关节炎、精力不济、手脚无力、风湿痛等。此穴位为人体足少阴肾经上的主要穴位之一。
太溪穴是肾经的原穴,补之则济其亏损,泄之则去其有余,所以它既能治疗肾阳虚导致的男女生殖方面的病症,又能治疗阴虚火旺引起的盗汗、咯血以及五官等方面的病症。古代很多医家面对垂危的病人,多用这个穴“补肾气、断生死”,如果在这个穴位上能摸到动脉的跳动,说明病人肾气未竭,还可救治;如果没有跳动,就说明病人阴气缠身,比较危险了。
刺激太溪穴有提高肾功能的作用,可以经常按揉太溪穴,每次5分钟左右便可,不必拘泥于按摩方法。当然在肾经的流注时间,即17~19点时按摩的效果更好,按揉时可用对侧手的拇指按揉,也可以使用按摩棒或光滑的木棒按揉;按揉的力度,除了要有酸胀的感觉之外,还要有麻麻的感觉。
中医认为手脚冰冷主要是体内有虚寒,是肾阳不足引起的。对于这类患者,最好的方法就是每天临睡前在太溪穴处艾灸,每次灸15分钟左右便可。
足跟痛,足跟时常疼痛多半是肾虚
足跟痛是指足跟一侧或两侧疼痛,不红不肿,行走不便,又称脚跟痛,是足跟的骨质、关节、滑囊、筋膜等处病变引起的疾病。中医学认为,足跟痛多属肝肾阴虚、痰湿、血热等因所致。肝主筋、肾主骨,肝肾亏虚,筋骨失养,复感风寒湿邪或慢性劳损便导致经络瘀滞,气血运行受阻,使筋骨肌肉失养而发病。
足跟痛其实是一种常见病,以足跟肿胀、麻木疼痛、局部压痛、行走困难为特征。在中医学属于“骨痹”范畴,发病原因多与老年肾亏劳损,外伤和感受寒湿有关。为治疗日久或初起之足跟痛,选择众多祛风除湿、温经散寒、软坚消肿、活血镇痛的中药浸泡或者是外敷足部,不损伤皮肤、无毒副反应。
传统中医对足跟痛之症早有研究,隋代著名医学家巢元方称足跟痛为“脚根颓”,书云:“脚根颓者脚跟忽痛,不得着也,世俗呼为脚根颓。”金元四大家之一的大医学家朱丹溪在《丹溪心法》中称之为“足跟痛”。足跟痛有不同的类型。
气滞血瘀型
各种原因导致局部血行缓慢、瘀血阻滞,脉络被阻,则气血运行不畅而痛,且痛有定处,疼痛拒按,行走受限。
◎足跟痛,其主要表现为单侧或双侧足跟或脚底部酸胀或针刺样痛,步履困难,常由肾虚引起。
肝肾亏虚型
肝肾及其分支别络绕跟部行走,肝主筋、主藏血,而肾主骨、主藏精、精生髓。年老之体,肝肾不足,精血亏虚,经脉失充,则筋失所养,骨失所主,骨痿筋弛,故站立或行走时跟部酸痛、隐痛、乏力,疼痛喜按,触之痛减。
寒凝血瘀型
气血运行缓慢,复感寒邪,寒主凝滞、主收引,致使经络被阻、气血凝滞不通而痛,疼痛拒按,喜热怕凉。
由此可见,足跟痛的病症多半是由肾虚引起的。为什么肾虚会导致足跟痛呢?中医认为,脏腑的病变会通过相对应的经脉表现出来,肾脏则对应肾经,肾经经过足跟。所以,当出现肾虚之时,足跟就会出现疼痛感。如果足跟在经过久立或久行后出现疼痛的感觉,伴有头晕耳鸣、腰膝酸软、两眼昏花等症状,同时还有舌质红的现象,一般是肾阴虚。如果在经过久立或久行后出现疼痛的感觉,伴有头晕耳鸣、腰膝酸软、两眼昏花等症状,同时还有舌质淡、舌苔白的现象,可以确诊为肾阳虚。
如果出现了足跟痛的症状,结合以上列举出的病症,就可以判定是否是由肾虚引起的。如果是肾虚引起的,那么我们在治疗时,就要从治肾虚入手。在这里,我们来介绍一种治疗肾虚的常用方法—皂荚外洗。
皂荚洗脚的配方及用法:皂荚、血余(布包)各100克。将上药加水2000毫升,煎至1500毫升,烫洗、浸泡患处(注意水温适度,以免烫伤)。每日1~2次, 10日为1疗程。
皂荚的作用在古代医书中就有记载:腰脚风痛、不能履地。用皂角子1200个,洗净,以酥少许熬香,研为末,加蜜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30丸,空腹服,以蒺藜子、酸仁汤送下。血余的功用在《药性论》中的记载是消瘀血。
用本方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足跟痛,对于无骨刺形成的足跟痛可以彻底治愈,对于有骨刺形成的足跟痛,虽然根治不了骨刺,但可以缓解疼痛,改善症状。
◎皂荚有祛痰止咳、开窍通闭、杀虫散结的功效。对治疗足跟痛有奇效。
胫骨酸痛,可能是肾虚惹的祸
胫酸即小腿酸软无力,胫酸最早见于《灵枢经》,认为是“髓海不足”所引起。《黄帝内经》中说:“精脱者,胫酸,耳聋也。”意思就是说,如果肾精出现了虚脱的现象,就会引起小腿疼痛、耳聋耳鸣等症状。由此可见,小腿疼痛这一症状,是和肾脏有着紧密关系的。
中医学认为,肾主骨,骨骼之所以能够起到支撑人体的作用,依赖于骨髓的滋养,而骨髓又由肾精所化。如果肾精不足,肾功能出现异常,那么骨头就不能得到充分的滋养,骨头自然会出现酸痛的感觉。有的朋友也许会提出疑问,为什么只是小腿感到酸软呢?这是因为骨髓、脑髓是藏精之所,心肾不交,水火不济会造成精气不足,同时会从最远端的骨髓开始,也就是从小腿骨髓开始,这就是肾虚的朋友感到小腿酸软的原因。如果偶尔感到小腿酸软,可能由多种原因造成,比如长时间站立、坐姿不当等。但如果小腿长期感到酸软,则要考虑是否是肾虚的可能。
肾虚引起小腿酸痛有两种类型:如果小腿疼痛,并且小腿局部有凉意,就像凉风吹过的感觉,腰膝酸软而无力,面色黧黑、溺有余沥,则可以断定为肾气虚。如果小腿疼痛,局部有灼热感,时常头晕耳鸣,并且面色潮红、口咽发干,男性伴有夜梦遗精等症状,则可以断定为肾阴虚。想要摆脱小腿酸痛的困扰,就要从治疗肾虚入手。下面为大家介绍两道食疗佳品。
胫骨酸痛食疗方
补肾猪腿肉块
材料:猪腿肉500克,石上柏100克,酱油适量。
做法:石上柏洗净,滤干,备用;猪腿肉洗净,剔肥留瘦,切成块;将石上柏、猪肉放入砂锅内,加冷水浸没,先用中火烧开,再改用小火煮2小时,待汤汁剩一大碗、肉酥烂时,离火,滤出淡肉汤;猪肉蘸酱油佐膳食。
功效:本品具有补肾气、畅肺气、清热毒、利湿浊的功效。适合肾不纳气、身倦力乏、咳喘者滋补。湿热痰滞内蕴者及肥胖、血脂较高者均不宜多食。
牛尾炖鸡
材料:牛尾500克,母鸡300克,猪油(炼制)、黄酒、盐、大葱、姜、花椒各适量。
做法:牛尾用火烧去细毛,刷洗干净,去掉尾根大骨,剁成段;鸡肉剁块,和牛尾段一起放入沸水中汆烫片刻捞出沥干;在炒锅中放入猪油烧热,放入葱段、姜片、花椒煸炒,炒出香味后放入牛尾段,加入黄酒,继续煸炒至牛尾微有焦色,取出沥干;将牛尾、鸡肉和适量高汤一起同放入砂锅中,先用大火煮沸,再用小火煨炖3小时,直至牛尾与鸡肉酥烂;将牛尾与鸡肉盛至大碗中,汤过滤后淋在肉上即可。
功效:本品具有补虚益气、强筋骨的功效。适合肾气虚弱、肝血不足所致的筋骨痿软、腰膝酸冷、体弱乏力、阳痿早泄、头晕目眩者滋补。感冒发热、火热偏旺、高血压病患者、血脂偏高者均不宜食用。
股阴痛,很可能是肾虚
股指的是大腿,阴指的是内侧,股阴痛就是大腿内侧疼痛,临床表现为单侧疼痛或双侧疼痛,症状严重时可以祸及外阴。《素问·金匮真言论》:“北风生冬,病在肾,俞在腰股。”根据《黄帝内经》的记载,腰和股的部位都属肾所主,腰痛和股痛都与肾有关。这是因为大腿内侧属于肾经部位,平时需要肾精的滋养,一旦肾功能失常,肾精不足,那么大腿内侧就有可能出现疼痛。无论是单侧疼痛还是双侧疼痛,都有可能是肾虚的可能。
由肾虚引起的股阴痛,还经常伴有腰膝酸软、小腿无力、面目黧黑,或可连及外阴;情况严重时还易出现遗尿、脱肛、耳鸣失聪等。大腿内侧疼痛非常顽固,时间长了会导致下肢肌肉萎软。因此,如果出现此症状,万万不可掉以轻心,应及时观察是否出现其他并发症,来判断是否由肾虚引起。
有的患者在面对大腿内侧疼痛时,往往只是采用按摩患处的方法,虽然可以暂时缓解疼痛,但却无法彻底摆脱此症。我们应该从根本入手,首先应该治疗肾虚。关于肾虚的治疗,我们建议采用食疗的方法。下面,给大家推荐几款家居食疗佳品。
◎猪肾具有补肾疗虚、生津止渴的功效,可用于治疗肾虚腰痛、水肿、耳聋等症。
股阴痛食疗方
猪肾皮尾参粥
材料:猪肾200克,粳米100克,薏苡仁25克,皮尾参20克,大枣(干)10克。
做法:将猪肾去膜,切成小块;猪肾同皮尾参、薏苡仁、大枣、粳米共煮成粥即可。
功效:本品具有益肾补气、健脾和胃的功效。适合肾虚血亏、头晕腰酸、脾虚水肿、食少便溏等患者食用。
芪枣羊骨粥
材料:羊骨1000克,黄芪30克,大枣10枚,粳米100克,盐、生姜、葱各适量。
做法:将羊骨打碎,与黄芪、大枣一起入砂锅,加水煎汤,取汁备用;将粳米放入羊骨药汁中煮粥,待粥将成时,加入盐、生姜、葱白调味,稍煮即可。
功效:本品具有健脾益气、补肾强筋的功效。适合脾肾气虚、神疲乏力、大便溏薄、小便清长者滋补。发热患者不宜食用。
看舌头,舌头是肾脏的“窗户”
人体的很多疾病都可以通过舌头表现出来,它就像身体健康状况的晴雨表。舌诊是中医诊断疾病的重要方法。舌通过经络与五脏相连,因此人体脏腑、气血、津液的虚实,疾病的深浅轻重变化,都有可能客观地反映于舌象,通过舌诊可以了解脏腑的虚实和病邪的性质、轻重与变化。其中舌质的变化主要反映脏腑的虚实和气血的盛衰;而舌苔的变化主要用来判断感受外邪的深浅、轻重,以及胃气的盛衰。中医将舌划分为舌尖、舌中、舌根和舌侧,认为舌尖属心肺,舌中属脾胃,舌根属肾,舌两侧属肝胆。
在临床中,中医能够通过舌诊来确定患者是否有肾虚的问题。一般来说,肾阴虚患者的舌体比正常人的舌头瘦小,舌质呈现出绛红色,比正常人的舌质要红,舌面上舌苔并不明显。如果舌面上有一些深浅不同、形态不同的裂纹,同样是肾阴虚造成的。有些患者的舌面上没有舌苔,看上去异常光洁,这是严重肾阴虚的表现,患者朋友要及时注意。如果舌质发红,舌苔边上发黑并且非常干燥,有些部位出现干裂现象,或生出芒刺,这是肾阴枯竭、热邪极端旺盛的表现,属于危重病情,应及时就医。有些患者的舌体比正常人的舌体胖大,舌质比正常人的舌质淡,舌边多有齿印,并且舌苔发白,这是肾阳虚的症状。但如果舌质淡,舌苔发黑并有滑润的感觉,这是极度肾阳虚的表现。
如果发现自己的舌头呈现以上症状,就要考虑是否是肾虚引起的了。下面,给大家介绍两款治肾虚的食疗佳品。
观舌治肾虚食疗方
巴戟煲鸡肠
材料:鸡肠400克,巴戟天15克,姜片、盐、味精各适量。
做法:将鸡肠剪开洗净,切成长段;鸡肠与巴戟天、姜片加水2碗煎至1碗;加盐、味精调味即可。
功效:本品具有温肾补阳、益气养血的功效。
益智仁粥
材料:粳米50克,益智仁5克,盐适量。
做法:将益智仁研为细末;将糯米淘洗干净,放入砂锅内,加入清水,先用武火煮沸,再用文火熬成稀粥;调入益智仁末和少量盐,稍煮片刻,待粥稠停火即可。
功效:本品具有温肾助阳、固精缩尿的功效。适合脾肾阳虚、腹中冷痛、尿频、遗尿、泄泻者滋补。阴虚血热者不宜食用。
看眼神,两眼呆滞、动作迟缓多肾虚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人的精气神、喜怒哀乐等各种情感都可以通过眼睛表现出来。拥有健康体魄的人,他们的眼睛肯定是炯炯有神的;体弱多病的人,他们的眼神肯定是呆滞无神的。这是因为眼睛的功能与脏腑经络的关系非常密切,它是人体精气神的综合反映。《灵枢·大惑论》指出:“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目者,五脏六腑之精也,营卫魂魄之所常营也,神气之所生也”。眼睛是“视万物、别黑白、审短长”的器官,眼睛的健康与工作、学习,以及一切日常生活的关系十分密切。
肾与眼睛关系密切,有些朋友视力渐渐下降,会出现白内障。白内障在中医上认为是肝阴不足,肾阴亏,导致眼睛失去滋养,日久混浊,视力减退,最后造成了白内障。
正常情况下,人体健康,肾气充足,那么,目光明亮,眼珠灵活;从思维来看,就是语言利落,动作协调。反之,则两眼呆滞,反应迟钝。具体到“五轮学说”来看,水轮应肾。水轮眼象:瞳孔变小是出于疲劳过度、精津俱伤、元阳不固,病在肝肾;瞳孔变大是由于肾精不足、阴火上冲;瞳孔颜色变蓝为肝病及肾、肝肾两虚之症;颜色变灰白是由于气血两虚肾精暗耗所致。眼眶周围发黑,可见于肾虚、水饮,也可见妇女寒湿带下症。
那么,肾有问题,到底是阴虚还是阳虚呢?看精神状态,即望其神。阴虚的人常常表现出坐卧不安的状态,大多数患者夜不能寐,凡事心神不定,遇事犹豫不决,有烦躁之感;肾阳虚的人则相反,喜欢安静,不主动说话,即使有人搭讪,也懒得说话,说话有气无力,精神困乏,总给人一种没有睡醒的感觉。
◎不管是在生活中还是工作中,当眼睛感觉到疲劳时,用手按揉眼部能缓解眼部疲劳。
历代养生家都主张“目不久视”“目不妄视”,因为久视、妄视耗血伤神。故《素问》言:“久视伤血。”《养生四要》指出“目者,神之舍也,目宜常瞑,瞑则不昏”。目之神应内守,才有益于形神协调。《老子》云:“五色乱目,使目不明。”因此,《类经》强调“心欲求静,必先制眼,抑之于眼,使归于心,则心静而神亦静矣”,说明养目和养神是密切相关的。在日常生活或工作、学习中,看书、写作、看电视等时间不宜过久,当视力出现疲劳时,可排除杂念,全身自然放松,闭目静坐3~5分钟;或每天定时做几次闭目静养。此法有消除视力疲劳、调节情志的作用,也是医治目疾的有效辅助方法。
若是因为肾虚造成的目光呆滞无神,只是对眼睛进行保健还是远远不够的。我们需要从根本入手,眼睛保健和对肾脏的护理要双管齐下,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肾脏好不好,看看眉毛早知道
眉毛长在眼睛的上方,是眼睛的一道天然屏障,对眼睛有很好的保护作用。中医学认为,眉毛属于足太阳膀胱经,它依靠足太阳经的血气而盛衰。因此,看看眉毛就能自测肾脏好不好。眉毛浓密,说明肾气充沛,身强力壮;而眉毛稀淡,说明肾气虚亏,体弱多病。从眉毛的外形上,还可以看出很多疾病的征兆。《黄帝内经》中就指出:“美眉者,足太阳之脉血气多;恶眉者,血气少也。”所谓恶眉,古人解释为“眉毛无华彩而枯瘁”。所以,眉毛长粗、浓密、润泽,表明人体血气旺盛;反之,眉毛稀短、细淡、枯脱,则反映气血不足。
有的女性为求细眉弯弯,常用力拔去许多“不称心”的眉毛。更有甚者,将整个眉毛拔得精光,再煞费苦心地文眉,这样十分有碍健康。
须知眉毛并非无用之物,眼睛若无眉毛遮挡,汗水和雨水就会直流入眼内,刺激角膜和结膜,引起角膜炎和结膜炎,严重时可导致角膜溃疡。
由于眉毛周围神经血管比较丰富,若常拔眉毛,易对神经血管产生不良刺激,使面部肌肉运动失调,从而出现疼痛、视物模糊或复视等症状,还有损害肾脏的可能。同时,常拔眉毛,也会引起眼睑松弛、皱纹增多,影响美观。
由此可见,眉毛与健康息息相关,所以,奉劝各位爱美的人士不要再随便拔眉、文眉了,自然眉是最漂亮的。即使要改变眉形,也应选择用剃刀轻轻刮去杂眉,尽量不要拔。
◎眉毛可以反应出肾脏的好坏,如果肾脏出现问题,那么眉毛就会出现异样;如眉毛直而毫毛上翘生长,多为肾气引起膀胱疾病的征兆等。
看面色,青、黑、红当心久病肾虚
一个人的身体健康变化在脸上会反映出来。中医认为健康的面色是“红黄隐隐,明润含蓄”,脸色具有红黄之色,隐藏于皮肤之内,光泽明亮润泽。这是人体精神健旺、气血充足、脏腑功能正常的表现。但也会因年龄、体质、遗传、职业、日晒程度等因素又有所差别。如果脸色与平时有较大的改变,排除了正常的外来影响的因素外,就要考虑疾病或亚健康的可能性。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应该有这样的常识:身体健康的人,其脸庞是红润发光的;身体羸弱的人,其面色蜡黄,没有血色。
中医将红、青、黄、白、黑五色与五行相配,黑色属水;将心、肝、脾、肺、肾五脏与五行相配,肾属水。五脏中的肾与五色中的黑色同属于水,所以黑色与肾以类相从,黑色属肾,黑色的事物大多与肾有关。从人的面色来看,如果面色发黑并且晦暗无光,就要考虑肾虚的可能性了。
关于面色黑,有两种情况,一种属于生理性面黑,一种是阳光暴晒造成的,都属于正常范畴里的面色黑,这两种情况同肾虚造成的面色黑是有区别的。这两种面色发黑往往黑里透红,乌黑有光泽,是肾气充足的表现。肾虚造成的面色黑,往往晦暗、无光泽,而且面色憔悴,给人一种很不健康的感觉。由肾虚造成的面色发黑,有肾阳虚和肾精亏虚两种类型。
如果面色发黑且晦暗无光,还伴有耳聋耳鸣、全身怕冷、四肢发凉、腰膝酸软、小便清长(量多,颜色清白)、大便溏泻、尿量减少、水肿(腰部以下明显)的症状,如果看看舌头,还发现有舌体胖大、舌质淡嫩、舌苔白的现象,可以断定有肾阳虚的问题。
如果有水肿的问题,宜用温肾利水之法。如果面色发黑且晦暗无光,还伴有耳轮焦枯、头昏耳鸣、腰膝酸软、头发脱落、牙齿松动、健忘、精神恍惚、足痿无力等症状,如果看看舌头,还发现有舌质红的现象,可以断定有肾精亏虚。此外,全身皮肤发黑、眼圈发黑也应考虑肾虚的可能。
因此,当发现自己面色发黑时,千万不要掉以轻心,应及时进行检查,如果符合以上症状,则很有可能是肾虚病症。下面给大家推荐治疗肾虚的食疗方:
◎脸是健康的晴雨表,满面白色主血虚,脸色发黄是脾虚,面色发黑是肾精亏虚的表现 ,面色发红是血液循环系统出现问题。
鹅肉萝卜虾米汤
材料:鹅肉500克、白萝卜200克、虾米50克,各种调料品各适量。
做法:鹅肉和白萝卜分别洗净切块;虾米用温水浸泡;在砂锅中加适量水烧开,放入鹅肉和姜片,用文火慢慢炖;待鹅肉炖至八成熟时,加入白萝卜和虾米,直到鹅肉烂透、萝卜熟透,放入盐调味。
功效:本品具有补肾益气,提升阳气,调养精神的功效。
看耳朵,耳轮焦黑应考虑肾虚的可能
耳朵,在相术中与祸福紧密相连。“耳朵大有福”,这句俗语尽人皆知,更是流传有很多大耳垂肩的名人事迹。但耳朵作为人体的听觉器官,怎么就跟人的幸福联系起来了呢?这是因为,在中医理论中目、舌、口、鼻、耳这五官与肝、心、脾、肺、肾五脏相配属,耳属肾,耳为“肾之外窍”,由肾气所主。
一方面,耳朵的听觉功能与肾气的盛衰密切相关,肾好听力就好;另一方面,耳轮的荣枯与肾精的盛衰密切相关,耳轮是肾精是否充足的外在表现——这就是“耳朵大有福”的中医理论依据。
一般来说,健康的人,耳轮饱满、红润、有光泽;如果耳轮发黑、晦暗无光,看上去有不干净的感觉,则说明可能有肾虚的问题。
如果发现耳轮焦黑且晦暗无光,并伴有头晕目眩、口干咽干、五心烦热、失眠、遗精、盗汗、腰膝酸软等症,并且伴有舌质红、舌苔少的现象,说明你有肾阴虚的问题,治疗宜用滋补肾阴之法。
如果耳轮焦黑且晦暗无光,并伴有畏寒肢冷、倦怠乏力、腰膝酸软、遗精、阳痿等症状,舌头还发现有舌质淡、舌苔白的现象,则说明你有肾阳虚的问题,治疗宜用温补肾阳之法。
对于肾虚的治疗,应以“补肾”为主,不要盲目地服用药物,可以经常食用滋养肾脏的食物或保健品。给肾虚患者一个建议,可以经常食用鸭肉,或选择其他食物同鸭肉进行搭配。下面,我们来介绍一下鸭肉对于治疗肾虚的作用。
◎鸭肉具有补阴益血、清虚热、利水的功效。治身体虚弱、病后体虚、营养不良性水肿等。
鸭肉,即鸭科动物家鸭的肉。其味甘咸,性微凉,归脾、胃、肺、肾经;能补阴益血、清虚热、利水。适用于体内有热、上火、营养不良、产病后体虚、盗汗、遗精、妇女月经少、咽干口渴者食用,也适宜发低热、体质虚弱、食欲不振、大便干燥和水肿、癌症患者及放疗化疗时食用。但正如上面所说,素体虚寒,受凉引起的不思饮食,胃部冷痛、腹泻清稀、腰痛、寒性痛经以及肥胖、动脉硬化、慢性肠炎等患者应少食,感冒患者不宜食用。
此外,要特别说明的是,鸭肉忌与兔肉、杨梅、核桃、鳖、水耳、胡桃、大蒜、荞麦同食。这里给大家推荐几款补肾、养肾虚的靓汤。
老鸭汤
材料:老鸭1只,芡实200克,葱、姜、黄酒、清水各适量。
做法:取老鸭1只,去内脏洗净后,将中药芡实放进腹腔内,并加葱、姜、黄酒及清水适量,放入砂锅。先以武火烧开,再改文火炖煮2小时,待肉酥即可食用。
功效:此汤对肾阴亏虚的糖尿病患者有效。
鸭肉海参汤
材料:鸭肉200克,海参50克,盐、味精各适量。
做法:将鸭宰杀,清水漂洗两次,取鸭肉切片;海参泡发涨透,切片。鸭肉和海参一并放在砂锅内,加适量清水,先用武火煮沸,再用文火炖煮2小时左右,注意加水,防止烧干。待鸭肉熟烂后停火,加盐和味精调味,当点心或佐餐食用。
功效:本品可用于肝肾阴虚引起的头晕目眩、耳鸣健忘、腰膝酸软、五心烦热、盗汗遗精、小便赤热等病症。
海带炖鸭肉
材料:鸭1只,海带60克,盐适量。
做法:将鸭去肠杂等切块;海带泡软洗净,加水一同炖熟,略加盐调味服食。
功效:鸭肉能补阴抑阳,属凉性,海带味咸凉,有降血压、降血脂的作用。故民间多用本品来防治高血压、血管硬化。
看牙齿,牙齿松动有可能是肾虚
肾主骨,骨靠肾精滋养,肾好骨才好。而齿为骨之余,骨头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牙齿的好坏。所以,肾与牙齿有着密切关系,肾虚则骨失所养,牙齿就会不坚固,出现牙齿松动问题。
肾阴虚和肾气虚均会导致牙齿松动。如果你牙齿松动而干燥、隐隐作痛,并伴有头晕、腰酸等症状,还发现有舌体瘦薄、舌质红嫩、舌苔少或无苔的现象,一般可断定是肾阴虚。临床中发现,出现这类问题的人,往往有房事过度史,或者有遗精史。治疗宜用滋阴补肾固齿之法。
如果你牙齿松动、牙龈淡红,并且伴有咀嚼无力、少气懒言的症状,还发现有舌质淡、舌苔白的现象,可断定是肾气虚,治疗宜用补肾固齿之法。中医学建议采用进补滋养的办法来治疗肾虚。在这里我们来介绍两种食疗佳品。
第一种食疗佳品——豆浆。豆浆是将大豆用水泡后磨碎、过滤、煮沸而成,是中国人喜爱的一种饮品,又是一种老少皆宜的营养食品。中医理论认为,豆浆性平偏寒、味甘,滋阴润燥,“秋冬一碗热豆浆,驱寒暖胃保健康”,常饮豆浆,对身体大有裨益。据《延年秘录》记载,豆浆具有“长肌肤,益颜色,填骨髓,加气力,补虚能食”之功效。
鲜豆浆四季都可饮用。春饮豆浆可滋阴润燥、调和阴阳;夏饮豆浆可消热防暑、生津解渴;秋饮豆浆可解燥除烦、安心颐神;冬饮豆浆可祛寒暖胃、滋养进补。尽管豆浆已成为百姓餐桌的一道靓饮,但喝豆浆有不少讲究。
首先是泡豆。通常情况下,室温20~25℃下浸泡12小时就可以让大豆充分吸水,但夏天为了防止豆浆的口味变差,建议放在冰箱里面泡豆。4℃冰泡豆12小时相当于室温浸泡8小时的效果。
豆浆中的膳食纤维有排毒作用,它能带出人体内多余的脂肪,清洁大肠,可以说既养颜又减肥。餐前都可以喝一杯,每次250毫升左右,一天700~800毫升。如果是五谷豆浆,那再多喝点儿也没事。
◎豆浆具有补虚、清热、化痰、通淋、降血压、利大肠的功效。
芝麻黑豆浆
材料:黑豆、黑芝麻、花生各10克,水1200毫升,糖适量。
做法:将花生与黑豆浸泡6~16小时,备用;将黑芝麻与浸泡过的花生、黑豆一起放入豆浆机,加入适量水,打碎煮熟,再用豆浆滤网过滤后即可食用。
功效:本品有滋补肝肾、乌发养发、润肤美颜、润肠通便、养血增乳之功效。
第二种食疗佳品——核桃仁。核桃仁,又名胡桃仁、胡桃肉、核桃。其味甘酸性温,归肾、肺经,具有补肾温肺、润肠通便之功效;可用于腰膝酸软、阳痿遗精、虚寒喘嗽、大便秘结,适合肾阳虚衰、腰痛脚弱、小便频数者;阴虚火旺、痰热咳嗽及便溏者不宜用。
核桃仁益肾食疗方
蜂蜜核桃仁
材料:蜂蜜20克,核桃仁50克。
做法:将生核桃仁洗净,焙干后研细末,加蜂蜜调匀,分次食用。
功效:本品有补肾益气之功效。适合肾气虚损型早泄,伴听力减退、头晕耳鸣、腰脊酸软、小便频数、面色发白者食用。
核桃仁鸡汤
材料:公鸡1只,核桃仁100克,姜、葱、料酒各适量。
做法:把全部用料洗净后放入锅内,加清水适量,武火煮沸后,改文火煲2小时,下盐调味食用。
功效:本品具有温肾补阳之功效,适于阳虚水肿、肢软、畏寒、小便频数等肾阳不足者食用。
观察小指,关联心肾
我们这里说的中医看手相与算命没有什么关系,而是从中医的阴阳理论来讲的。人的一只手就是一个阴阳俱全的小宇宙,手掌为阴,手背为阳,五个手指刚好是阴阳交错。手指一般代表头,手掌一般代表内脏,手背一般代表我们的背部。人内脏经脉的气出来首先到手指,所以手指非常敏感,一个人内脏的问题很快就可以在手上看出来。
小指长且粗直比较好,一定要过无名指的第三个关节或者与第三关节齐平,如果小于第三关节或者弯曲,说明先天的肾脏和心脏都不是很好;如果小指细小且短,女性很容易出现妇科问题,如月经不调等;如果小指特别小,生育功能会出现障碍,男性就容易出现肾亏、腰酸湿软等;如果其他四指都非常好,就是小指不好,说明先天不足。所以人身体素质的保养看小指很关键。
此外,其他四个手指所对应的其他脏腑的情况。下面我们仔细来看。
拇指:关联肺脾,主全头痛。
指节过分粗壮,气有余便是火,心情偏激,易动肝火;扁平薄弱,体质较差,神经衰弱;拇指指关节缝出现青筋,容易发生冠心病或冠状动脉硬化;拇指指掌关节缝的纹乱,容易早期发生心脏疾病;拇指掌节上粗下细者吸收功能差,身体一般较瘦弱;上粗下粗者则吸收功能好,减肥较难;拇指中间有横纹的,吸收功能较差,横纹越多对人的干扰越大。
示指:关联肠胃,主前头痛。
大肠经经过,所以特别是大肠的问题。正常的指尖应该是越来越小,如果相反则是吸收转换功能比较差;如果示指很清白、弯曲、没有力,一般是脾胃的功能弱,容易疲劳、精神不振;如果在示指根部与拇指之间有青筋,则要注意会有肩周炎。
中指:关联心脏,主头顶。
心包经经过,主要管人的情志、神志。如果中指细且横纹较多,说明生活没有规律,往往提示心脑血管方面的疾病;中指根部有青筋要注意脑动脉硬化,青筋很多有中风倾向。
无名指:关联肝胆、内分泌,主偏头痛。
无名指太短说明先天元气不足。
◎日常生活中经常按摩小指,可以起到调理肾亏的作用。
捏二阴,阴囊松弛多是肾气不足
这里说的二阴,指的是前阴和后阴。
肾开窍于前阴。前阴指的是生殖和泌尿器官,因为肾主生长发育,主生殖,所以肾与前阴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男性阴囊松弛、阳痿、早泄、滑精等与前阴(生殖)有关的问题实际上都是肾的问题。
肾主后阴,大便的问题有时候也是与肾相关的。比如在临床上有很多老年人会出现大便秘结的问题,此病不是常规意义上的大肠的问题,也不是胃火的问题,而是肾虚推动力不足所导致的。有些老年人疾病的治疗,需要从补肾入手。临床上还能见到一种经常五更泻的病人,也就是五更天的时候病人就会上厕所,还有全身怕冷的症状,这也是典型的肾虚的问题,治疗也应该从补肾入手。
《黄帝内经》认为:“肾与膀胱相表里,下开窍于二阴。”肾分阴阳,肾阳被称作“真火”“命门之火”等名称,是肾功能的动力,也是人体热能的源泉,肾阳不足,自然我们的手脚会冰凉,腰也会感觉到冷,“肾开窍于二阴”,这其实就是指肾与膀胱相表里。肾是做强之官,肾精充盛则身体强壮,精力旺盛;膀胱是州都之官,负责贮藏水液和排尿。它们一阴一阳,一表一里,相互影响。“肾主水”,是管理水液代谢的,这一功能的产生又和命门之火的气化功能有关。故在肾功能正常的情况下,水液的分布、排泄才能各走其道。小便之利与不利,与肾也有密切关系。
作为家长,还需要不时关心小男孩儿的阴囊,如果阴囊松弛不收,或者下坠,且颜色淡白,说明肾气不足,如果孩子小,多半是先天不足所致。
口咸,有可能是肾虚
每个人的口味都不相同,有的人喜欢吃稍甜一些的食物,有的人喜欢吃咸味较浓的食物,有的人则喜欢吃辛辣的食物。
中医认为,口味与身体健康相关联,而咸味和肾的关系最为紧密。肾的五行属水,而咸味也同样属水,二者的五行属性相同。有些朋友平时会出现口味变咸的现象,如果这一现象经常出现,就要考虑是否是肾脏出问题了,因为无缘无故的口咸,很有可能是肾虚造成的。
肾虚患者除了口咸外,还经常伴有腰膝酸软、失眠、头晕耳鸣、舌苔单薄等现象。关于肾虚的治疗方法,我们不主张盲目地服用药物,建议采用进补滋养的食疗方法。
在这里,我们给大家推荐一种针对肾虚的食疗佳品—淡菜。
淡菜是大众化的海产品,收获后不易保存,历来将其煮熟后加工成干品。淡菜的营养价值很高,并有一定的药用价值。淡菜蛋白质含量高达59%,其中含有8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脂肪含量为7%,且大多是不饱和脂肪酸。另外,淡菜还含有丰富的钙、磷、铁、锌和B族维生素、烟酸等。由于淡菜所含的营养成分很丰富,其营养价值高于一般的贝类和鱼、虾、肉等,对促进新陈代谢,保证大脑和身体活动的营养供给具有积极的作用,所以有人称淡菜为“海中鸡蛋”。明代医家倪朱谟对淡菜之功尤为赞叹,它虽属食品,但在他看来,“淡菜,补虚养肾之药也”,的确是一味补肾填精的药食两用之物。不过根据前人经验,只有经常多吃才有效果,正如《医学入门》中所言:“须多食乃见功。”
◎淡菜能补肝肾,益精血,消瘿瘤。治虚劳羸瘦,眩晕,盗汗,阳痿,腰痛等症。
淡菜食疗方
淡菜萝卜豆腐汤
材料:淡菜、萝卜、豆腐、枸杞、干蘑菇、芹菜叶、色拉油、盐、鸡精各适量。
做法:淡菜用清水浸泡1个小时以上泡软。将泡好的淡菜去除杂质,洗净。干蘑菇泡发洗净、枸杞冲洗干净、萝卜和豆腐分别切成手指粗细的条状。炒锅置火上,倒油,热油后下淡菜略微翻炒。加清水,大火烧开,移入砂锅里,中火烧开后小火慢炖。另起一锅烧开水,将萝卜略烫后捞出。30分钟以后,将烫过水的萝卜和枸杞一起倒入汤中,烧开后再次用微火炖30~40分钟,再将豆腐、蘑菇一起放入锅中,加盐、鸡精,开锅后再用微火炖20~30分钟,撒上芹菜叶碎,即可上桌。
功效:此汤对肾虚、阳痿、盗汗等症有着明显的疗效。
淡菜拌芹菜
材料:淡菜20克,芹菜60克,食醋、盐、麻油各适量。
做法:将淡菜用开水发软后洗净,放入锅中,加清水适量,先用大火烧开,再用小火煮透。将芹菜洗净,切成段,放入沸水锅中焯水后捞出沥去水分,然后与淡菜同放入碗中,加入盐、食醋、麻油调味,拌匀即可。
功效:补肝肾、平肝阳。可用于肝肾阴虚阳亢引起的头晕目眩、耳鸣、头痛等症的辅助食疗。
韭菜炒淡菜
材料:韭菜60克,淡菜(干)30克,盐2克,味精1克,植物油15克。
方法:将淡菜用开水发软,洗净;韭菜洗净,切段将锅烧热,放入植物油,待油沸,放入淡菜稍煎,再加入韭菜、拌炒至熟,调以味精,即可食用。
功效:滋补肾脏,用于治疗肝肾不足、精血虚亏、眩晕、盗汗、腰痛、阳痿、小便余沥。
打哈欠,可能是肾气不足
人体通过哈欠的深呼吸运动使血液中增加氧气,排出更多的二氧化碳,从而使人精力更加充沛。人困乏的时候往往是哈欠不断,以提醒人体大脑已经疲劳,需要睡眠休息,所以打哈欠也是一种催眠的方法。当人即将进入紧张工作之前,也常会哈欠连连,这可能是人体借助深吸气使血液中增加更多的氧气,提高大脑的活动能力。
但经常哈欠连天却不是一个好现象,因为这很可能证明你的肾脏有问题。因为肾是先天之本,肾脏中的肾精则是支撑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如果肾气不固,肾精不足,就会导致肾虚,继而人就会精神萎靡,哈欠连连。肾虚患者除了打哈欠外,还会出现头晕耳鸣、畏寒怕冷等症状。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个生理现象,都同我们的脏腑有关。如果发现自己的某个生理现象出现异常,切莫大意,或许这就是一个危险的信号。因此,经常对身体进行滋养就成为必不可少的环节。这里给大家推荐几款对肾脏滋补较为显著的食疗方。
肾脏滋补食疗方
肾豆炖排骨
材料:肾豆100克,排骨300克,姜片、枸杞、食用油、盐、黄酒各适量。
做法:把肾豆洗净后,用清水浸泡几小时;排骨洗净,斩成小块,放入沸水中汆烫一下,去除血水后,取出洗净;炒锅中放入适量食用油烧热后,放入排骨翻炒一会儿,再把肾豆、姜片和枸杞共同放入锅中炒匀,调入盐和黄酒,加适量热水没过排骨,煮开后转小火炖30分钟左右,用大火略收汤即可。
功效:健脾养肾,对体弱者大有裨益。
刀豆煨猪肾
材料:猪肾1个,刀豆10克,白菜叶若干,盐适量。
做法:把猪肾洗净剖开,刀豆研为细末,放入猪肾中,外面裹上白菜叶,放入锅中煨煮至熟;去除包裹物,把做熟的猪肾切块,加盐拌匀即可食用。
功效:健脾养肾,对于肾虚腰疼有很好的治疗功效。
打喷嚏,可能是肾虚了
打喷嚏的现象是指在将进入鼻腔的异物(如灰尘、细菌、花粉等)驱赶时出现的一种无意识的“反射”。鼻黏膜受刺激,急剧吸气,然后很快地由鼻孔喷出并发出声音的现象。
打喷嚏是一种常见的生理现象,我们几乎每天都会打喷嚏。人为什么会打喷嚏呢?中医认为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多是由感冒引起的,当气温骤降、天气变凉时,人们常会出现打喷嚏的现象。另一种情况,是由肾气不足、肾虚引起的。身体里的卫气是人体抵御外邪的主要力量,而卫气的来源则是肾脏,并通过肺来宣泄。如果患上了肾气虚,卫气就会不足,肺就无法正常宣发卫气,自然便出现了打喷嚏的现象。
一次偶然的打喷嚏不必忧虑。作为感冒症状的打喷嚏可随感冒病愈而消失,通常在两星期内。然而,持久的打喷嚏或伴有其他过敏症状,如流涕、鼻塞、咽痛或眼睛发痒、流泪,可能有必要看医生了。肾气虚引起的打喷嚏,往往是喷嚏频频,经久不止,同时伴有疲乏无力、腰膝酸软或疼痛、面色无华、怕冷、手足不温等症状,以过敏性鼻炎患者为多。
对于肾气虚引起的打喷嚏,仅仅靠祛邪是难以治愈的,应补肾以固本,让肾气旺盛,卫气充足,身体抵御外邪的能力增强。
与打喷嚏相关的肾虚有肾阴虚和肾阳虚两种。
肾阴虚的人,除了喷嚏频频、日久不愈外,还伴有鼻痒、流浊鼻涕、咽干咽痛、头昏耳鸣、五心烦热等症状,若看看舌头,还会发现舌质红、舌苔少等现象。治疗时宜用滋补肾阴之法,可用知柏地黄丸治疗。
肾阳虚的人,除了喷嚏频频、日久不愈外,还伴有鼻塞、流涕不止(早晚时较重)、畏寒、四肢不温、面色无华、腰膝酸软等症状,如果看看舌头,还会发现舌质淡、舌苔白等现象。
这些都是肾虚的常见症状。对于肾虚的治疗有很多种方法,其中食疗和体育锻炼是最为安全有效的。
唾液异常,小心肾虚“袭击”
唾液是一种无色且稀薄的液体,被人们俗称为“口水”。《本草纲目》记载:“人有病,则心肾不交,肾水不上,故津液干而真气耗也。”李时珍指出:“津液乃人之精气所化。”古代医学家认为“津”系“精”所化,精盈则肾水上升,化为津液,津液再予咽下,能润心,使心火免于过盛,水火相济,阴平阳秘谓之“自饮长生酒”。因此,历代医学家、养生家为强调它的重要性,取名“金津”、“玉液”、“琼浆”、“甘露”、“玉醴”、“华池神水”等美称。
但肾虚患者的肾功能出现异常,肾中的津液分泌不足,口中唾液自然会变少。当发现自己唾液变少,并伴有四肢发冷、耳鸣耳背、心烦失眠、尿频等现象时候,就说明你患上了肾虚。
想要摆脱这些病症,则需从治疗肾虚入手。肾脏功能正常,才能确保身体强健。在这里给大家推荐一种治疗肾虚的食疗佳品—干贝。
干贝即扇贝的干制品,其味道、色泽、形态与海参、鲍鱼不相上下。古人曰:“食后三日,犹觉鸡虾乏味。”干贝富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核黄素和钙、磷、铁等多种营养成分,蛋白质含量高达61.8%,为鸡肉、牛肉、活对虾的3倍。矿物质的含量远在鱼翅、燕窝之上。干贝含丰富的谷氨酸钠,味道极鲜。与新鲜扇贝相比,腥味大减。干贝具有滋阴补肾、和胃调中功能,能治疗头晕目眩、咽干口渴、虚痨咯血、脾胃虚弱等症,常食有助于降血压、降胆固醇、补益健身。据记载,干贝还具有抗癌、软化血管、防止动脉硬化等功效。
◎干贝具有滋阴补肾、和胃调中功能,能治疗头晕目眩、咽干口渴、虚痨咯血、脾胃虚弱等症。
干贝食疗方
干贝冬瓜球
材料:冬瓜球500克,水发干贝70克,鸡汤、盐、味精、料酒、鸡粉、粉团、葱油各适量。
做法:将生冬瓜球500克放汤中,加盐、味精、料酒慢火煮烂,将干贝蒸好,锅内加鸡汤,加冬瓜球、干贝,调好口味,勾芡,淋葱油,盛入盘内即成。
功效:此品能够滋阴补肾,对肾阴虚的治疗有着显著疗效。
材料:小冬瓜500克,干贝20粒,老鸭半只,猪里脊150克,陈皮5克,盐5克,清水2000毫升。
冬瓜干贝老鸭汤
做法:将干贝洗净,放入温水中浸泡2小时。小冬瓜连皮洗净,切开后去除里面的冬瓜子,切成5厘米左右大的厚片。老鸭洗净,去除内脏和鸭头鸭尾,切成大块。猪里脊和陈皮也洗净待用。锅中倒入清水,大火煮开后,放入鸭块,焯烫3分钟后捞出,用清水冲净鸭块表面的浮沫。焯烫鸭块的水倒掉不用,将锅洗净倒入清水,放入鸭块、冬瓜块、猪里脊、泡涨的干贝、陈皮,大火加热煮开,煮开后如再有浮沫,用勺子撇干净后盖上盖子,用中小火煲2个小时即可。食用前调入盐。
功效:此品常食有助于降血压、降胆固醇、补益健身。
喜暖畏寒,往往肾气虚弱
肾中的阳气被称为生命的真火,借助于肾阳的温煦,人体的脏腑才能够更好地维持正常功能,推动生命的各项活动。阳气旺盛的人,身体各方面的机能就比较强健,抵御外邪的能力也较强。
阳气是人体物质代谢和生理功能的原动力,是人体生殖、生长、发育、衰老和死亡的决定因素。人的正常生存需要阳气支持,所谓“得阳者生,失阳者亡”。“阳气”越充足,人体越强壮。阳气不足,人就会生病。阳气完全耗尽,人就会死亡。阳气虚就会出现生理活动减弱和衰退,导致身体御寒能力下降。《灵枢》上称:“人到四十,阳气不足。损与日至。”意思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阳气会逐渐亏耗。身体强壮的小伙子很少有怕冷的,因为他们的阳气旺盛,我们习惯称之为“火力旺盛”,当上年纪的人身穿厚衣的时候,有些小伙子还身着单衣,丝毫不畏惧外界寒冷的侵袭。但如果阳气衰弱,人就会显得很怕冷,身体也越来越虚弱,抵抗力也会下降。不管年轻时候怎样“火力壮”,人老以后都会开始怕冷,就是肾中阳气开始衰弱的缘故。只要及时补肾就能够让体内的真火熊熊燃烧,人也就不那么怕冷。人们在调养时,也基本会从滋补肾中阳气入手,阳气旺盛,生命力就旺盛。
很多人怕冷是因为不爱运动,那些经常跑跑跳跳,活动比较多的人很少会怕冷。但现代人往往缺乏运动,体力活动较少,工作基本是待在办公室里,出了办公室也不运动,出入都以车代步,一天之中的运动时间屈指可数。久坐不动,气血流通就会减弱,阳气自然得不到生发。要避免怕冷、调理肾虚,首先就要多运动,改变这种不活动的习惯。动则升阳,年轻人可以上下班多走走路,业余时间去健身房做做运动或者爬山、打球等。老年人则可以练练太极拳、跳跳舞,参加一些舒缓、不激烈的运动。
如果正值壮年,但经常感到寒冷单薄,喜欢待在温暖的房间里,那你就需要提高警惕了。这有可能是因为阳气不足造成的,是肾虚的表现,需要及时调节和滋补。
补肾说到底是要注意补,而从饮食上入手是最好的调补方法。在寒冷的冬天,喝一碗温热的羊肉汤,身体自然会感觉温暖无比,也就不那么怕冷了。所以肾虚怕冷的人,可以多吃一些温热的食物,如羊肉、泥鳅、虾、韭菜、桂圆等。很多男人饮食上不注意,什么可口吃什么,丝毫不讲究饮食搭配,这也容易让肾阳受伤。注意温补肾阳,就能够给身体增暖。
另外,要补肾增暖,男人还应注意情绪的调节。保持愉快的心情,多想、多做高兴的事也有助于身体阳气的生发。心情不好的时候,听听让人振奋的音乐,看一些有趣的娱乐节目,都能够改善不良情绪,心里感觉温暖了,身体也就不会怕冷。这就是我们经常说的,“拥有一颗火热的心,就不畏惧寒冷”。
◎补肾增暖,男人还应注意情绪的调节。保持愉快的心情,高兴的事也有助于身体阳气的生发。
长期便秘,有可能是肾虚
便秘是临床常见的复杂症状,而不是一种疾病,主要是指排便次数减少、粪便量减少、粪便干结、排便费力等。随着人们饮食结构的改变及精神心理和社会因素的影响,便秘发病率有增高趋势。便秘在人群中的患病率高达27%,但只有一小部分便秘者会就诊。便秘可以影响各年龄段的人,女性多于男性,老年多于青、壮年。因便秘发病率高、病因复杂,患者常有许多苦恼,便秘严重时会影响生活质量。
便秘常表现为便意少,便次也少;排便艰难、费力;排便不畅;大便干结、硬便,排便不净感;便秘伴有腹痛或腹部不适。部分患者还伴有失眠、烦躁、多梦、抑郁、焦虑等精神心理障碍。便秘的“报警”征象包括便血、贫血、消瘦、发热、黑便、腹痛等和肿瘤家族史。如果出现报警征象应马上去医院就诊,作进一步检查。
由于便秘是一种较为普遍的症状,症状轻重不一,大部分人常常不去特殊理会,认为便秘不是病,不用治疗,但实际上便秘的危害很大。
便秘在有些疾病如结肠癌、乳腺疾病、早老性痴呆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这方面有很多研究报告。早期预防和合理治疗便秘将会大大减轻便秘带来的严重后果,改善生活质量,减轻社会和家庭负担。
很多人把便秘归因于肠道问题,认为是肠道蠕动减慢,废物不能及时排出所致。其实,便秘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肾虚、肠道传运无力也会造成大便艰涩。肾虚导致肾气衰弱,肾阳不足导致阴寒内生,而寒气凝滞于肠胃,使得阳气不运、津液不行、肠道传导不力,肠道虽然是大便通行的道路,但其传导功能需要肾气的作用,肾气不足就能够导致大便艰难。
便秘患者一定要多饮水,可在每天早晨起床后喝一杯温热的蜂蜜水或淡盐水,以促进肠道蠕动,加快排便。在饮水时,要注意大口大口饮下,一次饮用量可以稍多一些,在200毫升左右。
而为了温补肾阳,一定要注意在饮食上的调理,避免那些辛辣刺激或寒凉生冷的食物,可以选择一些清淡的水果和蔬菜,吃一些既能够补肾阳又能够润肠道的食物,如黑芝麻、核桃仁等。饮食习惯不良或过分偏食者,应纠正不良习惯和调整饮食内容,增加含纤维素较多的蔬菜和水果,适当摄取粗糙而多渣的杂粮,如标准粉、薯类、玉米、大麦等。油脂类的食物、凉开水、蜂蜜均有助于便秘的预防和治疗,多饮水及饮料。多食富含B族维生素及润肠的食物,如豆类、银耳、蜂蜜等,炒菜时适当增加烹调油。忌酒、浓茶、辣椒、咖啡等食物。多活动也是缓解便秘不可缺少的一环。尤其是肾阳虚的人,本来身体就阳气不足,如果再久坐不动,气血流通就会减缓,阳气就更加衰弱,自然对于改善寒气凝滞不利。经常快步走上0.5~1小时,或进行一些下蹲练习,能够促进肠道气血流通,对于缓解便秘也有一定帮助。
下面给大家介绍两道补充肾气、滋补肾脏的食疗菜谱。肾气得到恢复,便秘就能够得到很大程度上的缓解和治疗。
补充肾气食疗方
公鸡汤
材料:公鸡1只,葱、姜、盐各适量。
做法:取公鸡,去毛,洗净切块;把公鸡清炖煮熟,可根据个人口味加适量葱、姜、盐调味。
功效:补气益血,滋阴补肾。
酒煮雄鸡
材料:雄鸡1只,米酒250克,姜、盐各适量。
做法:取雄鸡,用米酒和清水各一半煮熟,可根据个人口味加适量姜、盐调味。
功效:补肾助阳益精,主治阳痿不举、手脚发冷等肾虚精亏之症。
频繁起夜,多是肾虚造成
起夜是指在睡眠时间内,因突发事件而导致的苏醒状态,多因大小便而苏醒,常见于老年人。但起夜并不是老年人的专属,有些人岁数并不大,但仍有起夜的毛病。起夜次数过多应当属于尿频,尿频是指排尿次数增多。这多是肾气不足造成的。肾司二便,起夜多与肾功能衰弱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补肾能够改善起夜多的问题。
在中医看来,肾能够升清降浊,调节人体的水液代谢平衡。尿液的生成和排泄都依赖于肾阳的作用。如果肾中阳气不足,则水就无法正常地被送达各个脏腑,而滞留于肾,导致尿液增多。中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肾阳会慢慢衰弱,影响了水液的代谢平衡,而且夜里本来阴气较盛,从而加重了阴阳的不平衡,使得中老年人夜尿增多。要告别起夜多的状况,就要从补足肾阳做起。而用牛肉、羊肉煲汤喝就有很好的补肾阳的作用。有起夜毛病的朋友在睡觉时还要注意保暖,因为受寒会加重肾阳虚,从而使更多的水液滞留体内,夜尿就会更多。而在起夜时,也要特别注意避免受寒。同时,我们要记得即使起夜次数多,也不能故意憋尿。
为了减少起夜次数,要注意晚上尽量少喝粥、汤或饮料,以减少排尿量。有的人觉得起夜时尿量很少但次数很多,对于这样的情况,可以通过养成定时排尿的习惯来改善。坚持一段时间之后,就不会一有尿意便要去排尿,从而减少起夜次数。还有些人会因为起夜次数多而变得情绪烦躁,一到晚上就感觉紧张、焦虑,这对于改善睡眠、补足肾阳毫无益处。所以,为了缓解多次起夜,还需要注意情绪的调整,以消除紧张感。在睡觉之前,用热水泡脚不但能够活跃气血,为身体保暖,还能够起到放松作用。
以上的办法只是缓解起夜现象,想要摆脱起夜的困扰,还要从补充肾阳,滋补肾脏入手。肾气充沛,就可以远离起夜的毛病,获得良好的睡眠。
下面给大家介绍一种适合进补肾脏的食疗方法——红薯补肾法。
◎红薯富含蛋白质、淀粉、果胶、氨基酸、维生素及多种矿物质,有“长寿食品”之誉。
《本草纲目》《本草纲目拾遗》等古代文献记载,红薯有“补虚乏、益气力、健脾胃、强肾阴”的功效,使人“长寿少疾”。还能补中、和血、暖胃、肥五脏等。当代《中华本草》说其:“味甘,性平,归脾、肾经”“补中和血、益气生津、宽肠胃、通便秘。主治脾虚水肿、疮疡肿毒、肠燥便秘”。
红薯鸡蛋饼
材料:红薯1个,鸡蛋1个,白砂糖、面粉各适量。
做法:红薯削皮洗干净后,先切成薄片,再切成条,最后切小粒;鸡蛋打进面粉里,加入白砂糖和水,一起搅拌均匀成面糊;把红薯粒加进面糊里;平底锅加热,刷上一层薄油,倒进面糊,小火煎,煎至两面金黄即可。
功效:经常食用可以滋补肾脏,强身健体,帮助消化。
红薯烩饭
材料:红薯1个,起司1片,白米1杯,盐、油各适量。
做法:将米洗净,加入1杯水,浸泡15分钟;将地瓜去皮切丁备用,起司也切成小丁片备用;将地瓜丁、油加入米中,稍微拌一下,放入电饭锅中蒸熟,取出后立即放入起司片及盐拌匀。
功效:经常食用此品,对治疗脾虚气弱、大便秘结、肺胃有热有着显著疗效。
气短、气喘,可能是肾不纳气
气短是指呼吸比正常人短促,躁而带粗,气若有所窒,语言不接续和呼吸勉强。气短有虚实之分,虚多是肺、脾、肾虚所致。
气喘,“哮喘”的俗称。气管病患者支气管过敏,只要受到一点儿刺激就会有反应。而支气管受到刺激后会引起收缩、支气管黏膜肿大并分泌黏液,经过一连串的作用后,支气管内径会变得狭窄。如此一来,只有及少数的空气可以通过,因而引起喘鸣及呼吸困难。
在日常生活中,这两种病症多为肺部疾病的并发症,大家在出现气短、气喘之时也会首先考虑到自己是否是肺部不适。但这两种病症并非全部由肺部疾病所引起的,肾气不足同样可以诱发气短、气喘。
肾主气之纳。所谓的纳,即固摄、受纳之意。这里是说肾具有摄纳肺所吸入的清气,防止呼吸表浅的效用。《类证治裁·喘证》指出:“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肝主出气,肾主纳气,阴阳相交,呼吸乃和。”可见,肾主纳气与肺主气有明显的不同,这里主要是从闭藏的角度来讲的,即是肾的闭藏之功在呼吸上的一种体现。所以,尽管人的呼吸由肺所主,但必须依赖肾的闭藏,即纳气。从这里可以看出,呼吸均匀和调必须使肾的纳气功能正常。
一个人如果出现气短、气管炎、支气管扩张、哮喘、肺气肿等常见疾病,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不能单纯地认为是呼吸问题,还需要考虑是否是由肾功能异常引起的。因为肾功能失调,吸入之气不能归纳于肾,人就会出现呼多吸少、气短、气喘等病症。有些朋友肺部功能正常,但仍然患有气短、气喘等症状,这很有可能是肾功能出现了异常。在临床中,中医学看重对全身脏腑的调节,从而达到整体的阴阳调和。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同样需要秉承这一点原则。如果气短患者的肺部功能正常,要及时考虑是否是肾脏功能出现异常,以便及时进行调理和治疗。
◎在中医看来如果得了哮喘,那么应从肾入手治疗,肾功能异常就会出现哮喘等症。
耳鸣、耳背,有可能为肾精不足所致
耳鸣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它并不是一种疾病。耳鸣通常是指在无任何外界相应的声源或电刺激时耳内或头部产生声音的主观感觉,即主观性耳鸣,简称耳鸣。耳鸣可分为耳源性耳鸣和非耳源性疾病。非耳源性疾病是源自于听觉系统以外的疾病,如贫血、高血压、甲亢、肾病等。
引发耳背的原因有很多种,主要包括:遗传性因素,烟酒过度,有全身性疾病,如高血压、动脉硬化、糖尿病等,不良的饮食习惯,长期接触噪声,如工业、农业、建筑、娱乐中的噪声。
《灵枢·口问篇》说:“耳者宗脉之所聚也。”耳为全身经络分布最密的地方,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的别气都走于耳,此外还有许多经脉注于耳。耳朵上有260个穴位,前面200个穴位,耳背60个穴位。中医学认为,人的耳朵就像一个倒置的胎儿,人体的每一个器官和部位在耳朵上都有相应的代表点。所以耳和全身的关系非常密切,耳的衰退也就是全身器官的衰退。耳好全身好,延年又益寿。
平常很多人都曾有过类似的感觉,身体很健康,但突然听力下降,老觉得耳朵里吱吱乱叫,对外界的声音也无法进行正常的接收和判断,究其原因就是肾气不足。
肾为人体的先天之本,肾阴、肾阳是全身各个器官的阴阳之本,所以补肾也就是增加全身器官的“能源”。《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里讲“肾开窍于耳,”《灵枢》也有“肾气通于耳,肾和则耳能闻五音矣”之说,所以一个人的听觉灵敏与否,与肾精气的盛衰有密切关系。肾精充足,就会耳聪目明;反之,若肾精不足,则听力减退。从这个角度来说,要想耳鸣、耳背得到缓解,就要使耳朵多获得一些气血“救济”,归根到底就要使肾功能更强大。耳鸣、耳背患者日常生活需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可以每天坚持读报纸,延缓语言中枢的退化,也能起到锻炼听力的作用;慢跑、散步等可以促进全身血液循环,达到改善内耳血液供应的目的。
◎听力与肾精有密不可分的关系,肾精充足听力就会强,反之就会出现耳病或听力弱。
八岁了还尿床,多是肾气不足
一两岁的小男孩身体尚未发育健康,在肾气不富裕的环境下都会遗尿,这属于正常的情况。两岁半以上的男孩大概60%在夜间不再尿床了。如果男孩都八岁了,还每月尿床一次以上,这就属于病症了。有的男孩也会偶然因为疲劳、睡前喝水过多等原因而遗尿,这种情况不在我们讨论的范围。
◎如果家里的孩子到了八岁了,还会经常出现尿床的问题,那么就说明需要给孩子补补肾气了。
很多家长在孩子出现遗尿现象后,希望能通过限制孩子晚上的饮水、夜间叫孩子起床小便、训练孩子憋尿等方法来杜绝这种情况,但收效往往不大。在中医看来,只要孩子的泌尿系统没有器质性的问题,那么,遗尿症的发生多与肺、脾、肾功能失调有关,尤其是肾气不足最多见。所以,患有肾炎的孩子也多伴有遗尿的现象。如果仔细观察,大家就会发现患有遗尿症的男孩子多数先天发育不良,身体消瘦,这一方面可能与先天禀赋不足,另一方面后天调养不足,使得肺脾气虚,膀胱的约束无力而遗尿。
对于小儿遗尿,在治疗的时候应以培元补肾为原则。我们可以采用艾灸关元、肾俞两穴的方法调治。先灸关元15分钟,再灸肾俞15分钟,至局部皮肤灼热潮红为度。
除了这一艾灸方法之外,下面的两种方法也适用于小儿遗尿。
(1)取气海、关元、三阴交为主穴,肾俞、足三里为配穴,先灸主穴,再灸配穴。采用温和灸和雀啄灸,两种方法交替进行,使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度,每日1次,7次为一疗程。
(2)治疗时患儿平卧,医者用一指禅按揉百会、关元、肾俞、中极、膀胱俞、足三里、三阴交等穴,每穴1分钟,使各穴有酸胀感,然后取关元、百会、肾俞、中极、足三里五穴灸治,每穴2~3分钟,患儿感到有温热感为宜。
脱发,可能是肾虚的原因
脱发是指头发脱落的现象,病理性脱发是指头发异常或过度的脱落,其原因有很多种。
脱发的主要症状是头发油腻,如同擦油一样,亦有焦枯发蓬、缺乏光泽、有淡黄色鳞屑固着难脱、灰白色鳞屑飞扬、自觉瘙痒等。若是男性脱发,主要集中在前头与头顶部,前额的发际与鬓角往上移,前头与顶部的头发稀疏、变黄、变软,终使额顶部一片光秃或有些茸毛。
中医认为脱发的病因主要在肾,若肝肾两虚、气血不足,全身的血液循环就疲软,无力将营养物质输送到人体直立的最高处“头顶”,头上毛囊得不到滋养,渐渐萎缩,就会引起脱发。“肾藏精,主生殖,其华在发”“发为血之余”,认为肾为先天之本,头发为血液的产物。精血同源,相互转化,两者缺一不可。同时,中医治疗脱发的方式也就围绕这些理论开展。肾藏五脏六腑之精华,肾虚使精血不足,精血不足导致头发缺少营养供应,引起头发脱落。中医认为,脱发主要有肾气阴两虚和肾精亏虚两种证型,大家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对症治疗。
◎中医认为脱发的病因主要在肾,若肝肾两虚、气血不足,营养物质无法到达头顶,头上毛囊得不到滋养,渐渐萎缩,就会引起脱发。因此,调补肾脏有助于改善脱发。
肾气阴两虚型脱发
主要表现为头发油亮、头屑多、经常掉头屑、头痒,日久头顶或两额角处逐渐稀疏,常伴有耳鸣、腰膝酸软等症。
肾气阴两虚型的脱发,可选用方药知柏地黄丸合二至丸治疗。
组成:黄芪、泽泻、西洋参、丹皮、知母、黄柏、山茱萸各10克,茯苓、熟地黄、墨旱莲、女贞子、何首乌、枸杞、白术各15克,麦冬、怀牛膝、山药各3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也可选用中成药知柏地黄丸合二至丸治疗,按照说明书或遵医嘱使用。
肾精亏虚型脱发
主要表现为平时头发发白或焦黄,头发没光泽,头屑较少,经常呈小片脱落,还伴有头晕耳鸣、心烦、失眠、腰膝酸软无力等症状,可选用以下食谱进行治疗。
首仙雀参杞蓉汤
材料:麻雀3只,红枣10克,西洋参、仙鹤草、何首乌、枸杞、肉苁蓉各15克,芡实30克,盐适量。
做法:将麻雀杀好洗净,红枣洗净去核,与其他原料一同放入砂锅内,加水适量,武火煮沸后用文火炖2小时,最后加盐调味即可。
功效:这个食疗方适用于肾精不足型脱发患者食用。
须发早白,肾精不足的表现
须发早白是指青少年或中年人的头发、胡须过早变白的表现。中医则认为须发早白主要有以下主要原因。
肾阴亏损致白发:先天禀赋不足,后天精气易亏,如用力过度、房事太频,均可导致肾中精气亏损,阴液不足,须发不荣而头发过早地变白。如隋代巢元方著《诸病源候论》说:“肾气弱则骨髓枯竭,故发变白也。”《医学入门》也说:“因房劳损发易白。”肾阴亏损致早白者,多见于中年人,亦可见于青少年。白发的出现一般先是偶然见到数根,以后数量逐渐增多,或黑发色变灰淡,再由灰淡变为灰白,甚则头发全部变白。一般多无自觉症状,有的可见头发稀疏脱落。中年患者可伴见头晕眼花、耳鸣耳聋、腰膝酸软、夜尿频数,舌红或暗胖,脉虚弦或细数等症状。
肾精亏虚型白发:肾精亏虚型白发,多表现在头发花白至全白,发质纤细脆弱易断无光泽,患者还常伴有头昏眼花、耳鸣耳聋、腰膝酸软等症。多见于中老年人、久病不愈之人。缓解此类型的白发可用——七宝美髯丹。
组成:炒白芍、当归、茯苓、甘草、怀牛膝各10克,何首乌、熟地黄、枸杞、菟丝子、补骨脂、龟甲、巴戟天、肉苁蓉各15克。
用法:水煎服,每天服2次。
营血虚热致白发:青少年血气方刚、阳气偏盛,若邪热入血,煎耗阴液,则须发失荣而早白。如张从正在《儒门事亲》中所说:“发早白落,或白屑者,此血热而太过也。”营血虚热致早白者多见于青少年,其白发多呈花白,先有少量白发,以后逐渐增多,黑白相杂,甚则白发可占全部头发的70%~80%。一般多无自觉症状,有的伴有头皮灼热、瘙痒,有白屑脱落或见虚烦不安,失眠多梦,记忆力不佳等症状。
肝郁气滞致白发:忧思虑怒过度、肝失疏泄、气机郁结、血气运行不畅,或郁热化火、灼伤营血,均可致须发不荣而早白。肝郁气滞致早白者多见于中壮年,少见于青少年。其白发出现比较迅速,短期内可见大量白发甚至可致全白。一般有精神情志因素可寻。多数患者伴见情志抑郁、胸闷胁痛、心烦易怒、善太息、不思饮食、舌红、脉弦或弦数等症状。
年轻人出现白头发和肾精亏虚有一定的关系。中医认为精血是可以相互化生的,也就是说肾精可以化血,而血可以转变成肾精。血和头发的关系非常密切,这是因为发为血之余,发的生机源于血。血液的充盈状况对头发的影响很大,因此从表面上看决定头发状况的是血,但从根本上看决定头发状况的是肾。若肾精亏虚,精血不能互生,头发得不到滋养,人就会出现白发、脱发等问题。
因此,养发护发应从养肾入手。
泄泻,很有可能是肾虚
泄泻亦称“腹泻”,是临床上常见的症状,是指排便次数增多,粪便稀薄或泻出如水样,是脾胃运化失常、元气不足,或脾肾虚衰所致。古人将大便溏薄者称为“泄”,大便如水注者称为“泻”。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夏秋两季多见。本症可见于多种疾病,临床可概分为急性泄泻和慢性泄泻两类。前者是指腹泻呈急性发病,历时短暂,而后者一般是指腹泻超过2个月者。
泄泻致病原因有感受外邪、饮食不节、情志所伤及脏腑虚弱等,脾虚、湿盛是导致本病发生的重要因素,两者互相影响,互为因果。
急性泄泻,因饮食不节,进食生冷,不洁之物,损伤脾胃,运化失常;或暑湿热邪,客于肠胃,脾受湿困,邪滞交阻,气机不利,肠胃运化及传导功能失常,以致清浊不分,水谷夹杂而下,发生泄泻。发病势急,病程短,大便次数显著增多,小便减少。兼见大便清稀,水谷相混,肠鸣胀痛,口不渴,身寒喜温,舌淡,苔白滑,脉迟者,为感受寒湿之邪;便稀有黏液,肛门灼热,腹痛,口渴喜冷饮,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脉濡数者,为感受湿热之邪;腹痛肠鸣,大便恶臭,泻后痛减,伴有未消化的食物,嗳腐吞酸,不思饮食,舌苔垢浊或厚腻,脉滑者,为饮食停滞。
慢性泄泻,由脾胃素虚、久病气虚或外邪迁延日久,脾胃受纳、运化失职,水湿内停,清浊不分而下;或情志不调,肝失疏泄,横逆乘脾,运化失常,而成泄泻;或肾阳亏虚,命门火衰,不能温煦脾土,腐熟水谷,而致下泄。发病势缓,病程较长,多由急性泄泻演变而来,便泻次数较少。兼见大便溏薄,腹胀肠鸣,面色萎黄,神疲肢软,舌淡苔薄,脉细弱者,为脾虚;嗳气食少,腹痛泄泻与情志有关,伴有胸胁胀闷,舌淡红,脉弦者,为肝郁;黎明之前腹中微痛,肠鸣即泻,泻后痛减,形寒肢冷,腰膝酸软,舌淡苔白,脉沉细者,为肾虚。
泄泻患者要加强平时生活的调理,注意饮食卫生,不暴饮暴食,不吃腐败变质食物,不喝生水等。泄泻病人饮食要清淡易消化,不宜吃甜、冷、肥腻的食物。某些食物进食后会引起泄泻者,应忌食。慢性泄泻病人,应加强锻炼身体,以增强体质,还要对肾脏进行调理和滋补。
◎慢性泄泻病人,应加强锻炼身体,以增强体质,还要对肾脏进行调理和滋补。
焦虑抑郁,应考虑是否肾虚在作怪
焦虑是一种复杂的心理,它始于对某种事物的热烈期盼,形成于担心失去这些期待、希望。焦虑不只停留于内心活动,如烦躁、压抑、愁苦,还常外显为行为方式,表现为不能集中精神于工作、坐立不安、失眠或梦中惊醒等。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境障碍,可由各种原因引起,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临床特征,且心境低落与其处境不相称,严重者可出现自杀念头和行为。
短时期的焦虑抑郁,对身心、生活、工作无大妨碍;长时间的焦虑抑郁,能使人面容憔悴、体重下降,甚至诱发疾病,给身心健康带来影响。如果一个人久陷焦虑情绪而不能自拔,内心便常常会被不安、恐惧、烦恼等体验所累,行为上就会出现退避、消沉、冷漠等。而且由于愿望受阻,常常会懊悔、自我谴责,久而久之,便会导致精神变态。
◎长期焦虑情绪者, 大多产生痛苦、担心、嫉妒、报复等情绪,能使人面容憔悴、体重下降,甚至诱发疾病,给身心健康带来影响。
焦虑抑郁在临床中注意表现为:常常觉得自己不能放松下来,全身紧张。患有面部绷紧、眉头紧皱、表情紧张、唉声叹气,每时每刻都像一个放哨站岗的士兵对周围环境的每个细微动静充满警惕。由于他们无时无刻不处在警惕状态,影响了他们干其他事情,甚至影响他们的睡眠。患者的交感神经系统常常超负荷工作,就会有出汗、晕眩、呼吸急促、心率过快、身体发冷发热、手脚冰凉或发热、胃部难受、大小便过频、喉头有阻塞感等症状。
中医指出,肾虚容易导致焦虑抑郁情绪的产生。肾主水,肾水可抑制心火,如果肾功能失常,造成肾气不固、肾水不济,肾水无法上扬抑制心火,从而导致心火独亢。心火旺盛就容易诱发焦虑抑郁。因此,摆脱焦虑抑郁的困扰,应考虑从滋补肾脏,补益肾水入手。
对于肾脏的进补,我们应以“安全、稳步”为原则,不要急功近利,盲目服用药物。下面给大家介绍一种有效治疗肾虚的食物—粟米。
粟米性凉,味甘咸,有益气、补脾、和胃、安眠的功效。适宜脾胃虚弱、反胃、呕吐、泄泻,或伤食腹胀之人食用;也适宜失眠或体虚低热者食用。宜煮粥食用。李时珍称:“粟米煮粥食益丹田,补虚损,开肠胃。”《食医心镜》中说:“治消渴口干,粟米炊饭,食之良。”《本草纲目》称:“粟米味咸淡,气寒下渗,肾之谷也,肾病宜食之,虚热消渴泻痢,皆肾病也,渗利小便,所以泄肾邪也,降胃火,故脾胃之病宜食之。”《随息居饮食谱》:“粟米功用与籼、粳二米略同,而性较凉,病人食之为宜。”
粟米能供给人体丰富的营养,它的粟粒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脂肪、糖类、维生素和矿物质。粟米胚中脂肪含量约占52%,在粮食作物中,其含量仅次于大豆。其蛋白质和维生素的含量亦高于大米。不过,粟米缺少一些必需氨基酸,所以若与豆类、大米、面条等混合吃,可以弥补它的不足。
粟米脂肪中的维生素E含量较高,有益于促进人体内分泌活动;粟米中含有的谷氨酸都有健脑作用;玉米须有很好的利尿、降压、止血、止泻和健胃等功效,对治疗肾炎、水肿、胆囊炎、胆结石、黄疸性肝炎、糖尿病、高血压、血尿、消化不良性腹泻等都有良好效果。值得一提的是粟米油,长期食用粟米油,可降低血中胆固醇并软化动脉血管,是动脉硬化症、冠心病、高血压、脂肪肝、肥胖症患者和老人理想的食用油。
◎粟米能益脾胃,养肾气,除烦热,利小便。用于脾胃虚热,反胃呕吐或脾虚腹泻等。
粟米能补养肾气,去脾胃中热,益气,陈者味苦。能治胃热、消渴,利小便,止泻痢,解丹石及小麦毒。煮粥食性暖,喂养初生小儿,可研细煮粥,如乳汁,每天少量喂食,可以帮助消化,通调肠胃;不能与杏仁同食,否则会引起呕吐、泄泻。
粟米食疗方
粟米粥
材料:粟米100克。
做法:将粟米洗净,加水煮粥食用。
功效:有养肠胃、止渴、补肾作用。治脾虚食少、口渴。若加红糖食用,对产后有补益作用,可治产后体弱。
粟米山药大枣粥
材料:粟米30克,淮山药15克,大枣5枚。
做法:煮粥食用。
功效:治脾胃虚弱所致的泻泄及气血不足的体虚。
“六淫”近身,外在环境伤肾的根源
六淫,是风、寒、暑、湿、燥、火六种外感病邪的统称。阴阳相移,寒暑更作,气候变化都有一定的规律和限度。如果气候变化异常,六气发生太过或不及,或非其时而有其气,以及气候变化过于急骤,超过了一定的限度,使机体不能与之相适应的时候,就会导致疾病的发生。于是,六气由对人体无害而转化为对人体有害,成为致病的因素。
“六淫”之名。首见于宋·陈无择《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二》,他说:“夫六淫者,寒暑燥湿风热是也。”又说:“六淫,天之常气,冒之则先自经络流入,内合于脏腑,为外所因。”六淫的“淫”有太过和浸淫之意。“六淫”亦可理解为六气太过,或令人致病的六气。“六淫”之名可能是从《左传·昭公元年》医和所说的“天有六气……淫生六疾……阴淫寒疾,阳淫热疾,风淫末疾,雨淫腹疾……”
六淫往往是合力对人体发起进攻的,比如风与寒、寒与湿,湿与热,热与燥往往共同侵犯人体。如风寒感冒,就是风邪和寒邪同时侵入人体造成的。在各种外邪之中,寒邪是肾脏最大的敌人。寒邪损伤肾脏经络,会导致经脉收缩、气血运行受阻、阴阳失衡,严重的话会危及生命。
要避免六淫伤肾,主要从日常生活细节入手。如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合理饮食、不挑食偏食、起居规律等。
◎要避免因六淫原因引起疾病,日常就要经常锻炼及合理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