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宋代岁时民俗文献研究
李文宁更新时间:2025-04-28 20:21:33
最新章节:作者简介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本书主要使用文献学及文本细读的研究方法,对宋代岁时民俗文献的形式和内容展开全面研究,一方面将其置于中国古代岁时民俗文献发展的历史长河中,试图总结中国古代岁时民俗文献书写的三种模式:月令模式(自上而下的视角),个人回忆模式(平等视角,老百姓节日活动)、节日阐释模式。另一方面将宋代岁时民俗文献置于宋代特有的政治经济及思想文化环境中,探讨宋代岁时民俗中渗透的儒家意识形态以及娱乐化因素,并梳理中国古代节日阐释体系从注重天人关系转向注重人人关系的发展脉络。
品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上架时间:2021-12-01 00:00:00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宋代岁时民俗文献研究最新章节
查看全部- 作者简介
- 后记
- 参考文献
- 第二节 《岁时广记》的体例和内容
- 第一节 《岁时广记》的作者和版本
- 第四章 岁时民俗专著《岁时广记》
- 第三节 《事物纪原》中的岁时民俗部分
- 第二节 《事类赋》中的岁时民俗部分
- 第一节 《太平御览》中的岁时民俗部分
- 第三章 宋代类书中的岁时民俗部分
李文宁
主页
同类热门书
最新上架
- 会员
中华创世神话的精神世界
中国人的神话世界从来不是单向度的,其超长时段的历史积淀和文明绵延,超级复杂的文化多样性和共同体结构,决定了这是一个学术“深渊”。毫不夸张地说,神话就像变幻莫测的云层,若不能抓住其形散神聚之“神”,则无法真正参透其之于中华文明的意义。在“朝向当下”的神话学视野中,女娲、大禹、嫦娥、创世始祖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不仅鲜活地存续于今日中国大地上,更以惊人生命力活跃在影视艺术和互联网社会中,且不断强化有关创文化22.2万字 - 会员
传统节日的由来
《传统节日的由来》是一本深入探究中国传统节日起源与发展的书籍。书中详细阐述了众多传统节日,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腊八节、寒食节以及上巳节等。对于每个节日,它从起源传说展开,像端午节中屈原投江、伍子胥的渊源、孝女曹娥传说与端午的联系;中秋节古代祭月习俗的发展和嫦娥奔月神话与中秋的关联等。同时,也对各节日的传统习俗及其背后的文化内涵进行了深入解读。如七夕节乞巧、拜织女文化3.6万字 - 会员
神话观的民俗实践:稻作哈尼人神话世界的民族志
不同于溯源、考订和宏观比较的神话研究,本书致力于探索当代西南稻作族群民俗实践中的神话世界。生活在云南哀牢山腹地的哈尼人,在其围绕梯田稻作的文化实践中,有关宇宙、人神、生死、谱牒的基础性观念奠定了山地社会文化传承的基石。“神话观”在哈尼人的本土知识中主要体现为口头传统“哈尼哈巴”,并藉由祭祀、节庆、礼仪、服饰等文化表现形式反复表达和操演。基于对以上文化表现形式的深描,经典概念工具“母题”在动态实践层文化27万字 - 会员
元代风俗史话
本书从饮食、丧葬、信仰等方面阐述元代的风俗,展示了元代独有的基于民族融合的风俗特点,具体而生动的反映了这一时期的社会风貌。文化29.5万字 - 会员
宋代岁时民俗文献研究
本书主要使用文献学及文本细读的研究方法,对宋代岁时民俗文献的形式和内容展开全面研究,一方面将其置于中国古代岁时民俗文献发展的历史长河中,试图总结中国古代岁时民俗文献书写的三种模式:月令模式(自上而下的视角),个人回忆模式(平等视角,老百姓节日活动)、节日阐释模式。另一方面将宋代岁时民俗文献置于宋代特有的政治经济及思想文化环境中,探讨宋代岁时民俗中渗透的儒家意识形态以及娱乐化因素,并梳理中国古代节日文化13.1万字 - 会员
先秦民俗典籍与客家民俗文化
本书内容由两大部分组成,一是对《周易》等先秦民俗典籍及其与民俗的关系展开探讨;二是对客家文化尤其是客家民俗文化进行解读。本书的第一部分讨论了《周易》等先秦著作与中国哲学、史学尤其是民俗的关系,梳理、具体论析了《周易》等书中丰富的先秦生产民俗、生活民俗以及民间信仰等方面的丰富资料,对《周易》等书于我国后世民俗包括客家民俗文化的深远影响,进行了探讨和阐述。本书的第二部分是对客家文化进行研究。其中,有从文化21.1万字 - 会员
农业民俗研究:节气、农具与乡土景观
本书分为三部分,“节气研究”主要包括二十四节气的历史及其现代传承、海外传播,二十四节气歌谣谚语的流变及其与农业民俗的关系,二十四节气的现代保护等内容;“农具研究”主要包括民具学的发展研究,通过实例研究农具与农民、与民俗的关系等;“乡土景观研究”主要包括日本乡土景观研究方法及对中国乡土景观研究的借鉴意义,太湖东部平原“浜村相依”、哈尼族梯田文化、兴化垛田等方面的实例研究。文化25.2万字 - 会员
广府文化(第10辑)
本书为第10辑,设有广府历史地理与城市文脉研究、广府文学与艺术研究、广府民俗文化研究、广府商业文化研究四个栏目。拓宽广府文化研究的领域,加强对现有侨批局旧址等资源的开发利用,将有利于增加广州市的历史厚度,推动荔湾区的文创事业的发展。文化19.7万字 - 会员
草民的江湖:中国底层百姓的生存智慧
江湖是什么?不是乔峰的霸气,不是独孤求败的孤高,更不是楚留香的风流,而是生存。诡诈骗局,幽默江湖。江湖是主流社会之外的另一个社会形态。风云几百年,影响至深,像钙一样流在炎黄子孙的血液里,已成一种情结。所以,有中国人的地方,我们就无法相忘于江湖。江湖社会很神秘、令人热血沸腾、令人心神往之。江湖里有恩怨情仇、也有刀光剑影,更多的是生存智慧。实际上,江湖就在我们身边,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在每个中国人的心文化17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