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空间想象与文化记忆:1980年代以来城市叙事中的建筑书写
更新时间:2025-04-22 17:18:13
最新章节:后记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城市是由各式空间与建筑片断构成的整体,文学家对城市的书写掺杂着个体的空间想象与文化记忆。本书以建筑书写为焦点,结合空间叙事的动力机制与空间构形的权力关系对1980年代以来的城市叙事进行全面考察,探绎建筑与城市景观、空间、符号、身份在文学层面的互动关联,从而勾勒出一套有别于以往的“文学城市”地图。
品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上架时间:2019-06-01 00:00:00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空间想象与文化记忆:1980年代以来城市叙事中的建筑书写最新章节
查看全部- 后记
- 参考书目
- 二 中国:都城与文人
- 一 西方:从宗教到世俗
- 附录 比较视野下的中西方“城市建筑书写史”
- 第三节 城市与乡村的互文
- 第二节 “他城”体验与跨城书写
- 第一节 “我城”:对峙或和解
- 第五章 对话建筑:城市与人
- 第三节 欲望物象、通属城市及乌托邦
最新上架
- 会员
中华文学史料(第四辑)
“中华文学史料”对中华文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为促进中国古代文学史料学与地域文学文献的研究,增进会员之间的学术交流与友谊,中华文学史料学学会古代分会2017年年会暨中原文学文献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17年10月6日至8日在河南郑州召开。会议由中华文学史料学学会古代文学史料研究分会主办,由郑州大学文学院承办。会议主要议题有中国古代文学史料学学科理论与方法,中国古代文学名家、名著史料研究,大数据时文学22万字 - 会员
超验主义散文艺术比较研究
超验主义从一开始便既是一场文学运动,同时也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它是美国文艺复兴的巨大驱动力量和主导力量,并代表了其发展的高峰。超验主义最突出的文学成就表现在散文的创作上。本书将美国超验主义散文置于世界文学的视域下,主要以古代希腊散文和中国明清散文为借镜,进行比参研究,为我们全面考察超验主义散文的精神风貌和文化及艺术品格提供一条新的认知途径,并为跨文化间的散文艺术比较研究提供一个平等对话的平台。文学15万字 - 会员
性别书写历史与本文讲述
性别批评始于对文学文本、文学史的女性主义关注和解读,而后才逐渐向艺术和文化领域拓展。本书以时间顺序为主,地域分布为辅。论题中既包含对女性文学史书写的研究、中国女神研究及文学文本的研究,也涉及现代文学史上重要女作家的个案研究和与性别相关的文学母题研究。特别是对中国大陆网络耽美小说的研究,将视线移向一个学界很少关注的领域——耽美文学世界。文学26.8万字 - 会员
桐城派与清代学术流变
桐城派作为清代人数最多、影响最大的散文派别与清代学术发展有着密切关系。这种关系表现在:第一,作为清代理学中坚的桐城派在发展轨迹上与清代理学存在相似性;第二,它与清代汉学之间存在既相争又兼容的复杂关系。桐城派在有清一朝居于学术正统的地位,清朝灭亡后又被斥为“谬种”。这种学术及政治地位上的大起大落使桐城派具有了学术研究上的典型意义,对桐城派学术思想流变的梳理,不仅有助于对中国近代学术思想流变的认识,也文学17.6万字 - 会员
刘向刘歆学术活动与西汉中后期文学嬗变
本书以刘向刘歆父子学术活动为线索、以始于汉成帝河平三年的“领校中五经秘书”工作为中心,探索了汉武帝独尊儒术以来西汉学术、政治演变与这次校书工作的关系,论述了刘氏父子校书的意义及其与西汉中后期文学演进的关系。本书探讨了刘氏父子校书中对文学文献整理、对雅俗文艺的态度及其呈现的宗经文学观念,深入探究了西汉中后期赋的创作及赋论的变化,讨论了西汉中后期奏议文风、说理文的新变等问题。文学19.7万字 - 会员
曾灿研究
本书以明末清初“易堂九子”之一曾灿为研究对象,对其生平经历、著述、交游情况、诗歌创作、诗学主张及其所编大型诗歌选本《过日集》进行全面梳理与考察。力图以曾灿个案研究为契机,揭示作家的生存状态、人际关系、创作实绩以及相关著述的文学史意义和精神品格,并回应、解决相关的学术问题。文学25.2万字 - 会员
空间想象与文化记忆:1980年代以来城市叙事中的建筑书写
城市是由各式空间与建筑片断构成的整体,文学家对城市的书写掺杂着个体的空间想象与文化记忆。本书以建筑书写为焦点,结合空间叙事的动力机制与空间构形的权力关系对1980年代以来的城市叙事进行全面考察,探绎建筑与城市景观、空间、符号、身份在文学层面的互动关联,从而勾勒出一套有别于以往的“文学城市”地图。文学17万字 - 会员
童语童言 译笔生花:任溶溶汉译英语儿童文学经典化研究
本文以任溶溶翻译的英语儿童文学作品为研究对象,从社会学的视角切入,整合了翻译批评中的格式塔理论和互文理论进行译本分析和比较,以布迪厄社会实践理论中的“场域”、“资本”和“惯习”等关键概念为理论工具,探讨任溶溶译作经典化生成的机制和经典化历程中的各种可能的推动因素。文学21.5万字 - 会员
百年新诗选本与中国新诗的经典化研究
本书第一次将1920—2020年百年来的新诗选本作为一个整体对象加以研究,揭示选本对新诗经典化所起的作用,强调新诗选本涉及文学、教育、社会心理、出版、传媒等多种要素。本书的研究,对于新诗、中国文学、教育与文化的发展,都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现实意义。文学26.6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