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火神祝融

祝融是炎帝的后人,相传他长着野兽的身子、人的面孔。每当需要出门时,他就召唤出两条龙充当坐骑。
在很小的时候,祝融就特别喜欢玩火。那个时候,人们已经发明了钻木取火,但是还不怎么会保存火和利用火。
火冒三丈
形容十分生气。
人们一边烤火,一边抱怨(yuàn):“火真暖和呀!不过太难保存了,而且除了取暖,好像也没有什么别的作用。”
祝融听了火冒三丈:“才不是!火的作用可大了。”
为了向族人证明火的作用,祝融找来一只新打的兔子。他把兔子洗剥干净,用木棍串起来,放在火上烤(kǎo)。
见状,有人气得直跺(duò)脚:“胡闹,打一只兔子多难啊,就这样烧掉了。”
其中有一个人说:“等等吧,看他到底要做什么。”
过了一会儿,兔子被烤得滋(zī)滋冒油,一股奇特的香味惹得所有人直流口水。等肉终于烤好了,祝融把肉撕(sī)得小小的,给族人们一人分了一块。
“真好吃!”

“比直接吃香多了,而且吃了浑身暖暖的。”
所有人都对祝融赞不绝口。祝融对大家说:“除了烤肉,火还可以用来照明、驱赶蚊虫,还能吓跑野兽呢!”
明灭无定的火,到了祝融手里,总能长期保存下来。谁也不敢再小瞧这个十几岁的少年,还把管理火种的任务交给了祝融。
有一次部落迁徙(xǐ),祝融带的火种熄灭了。他用钻头在木头上钻呀钻,累得满头大汗,一个火星也没看到。
“什么破东西!”一怒之下,祝融把钻头丢了出去。钻头重重地击打在石头上,顿时击起了火花。
祝融灵机一动,把一些易燃的干草放在石头上,然后用两块石头相互击打,这就是击石取火。这方法可比钻木取火方便多了。
祝融渐渐出了名,黄帝派人来请祝融去做专门管火的火正之官。有一次,黄帝和蚩尤(chī yóu)作战。眼看黄帝渐渐落了下风,聪明的祝融想出了火攻的办法:“蚩尤的部下都披着兽皮,很容易被点燃的。”
果真,火苗在蚩尤的部队里四处乱窜(luàn cuàn),很快就连成一片。蚩尤的队伍被烧得遍地打滚,黄帝乘胜追击,一举打败了蚩尤。
祝融立了大功,黄帝也越来越重视这位难得的火神了。


学有所悟
祝融击打石头发明了新的取火办法,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应该仔细观察,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新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