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8章 广宁风云起
边陲重镇广宁,就像一口大锅,表面上是熙熙攘攘的商贸活动和多民族混居带来的嘈杂活力,底下却暗藏着猜忌、冲突和随时可能爆发的危机潜流。而那队狼狈溃退、浴血而归的汉军骑兵的出现,无疑像一块滚烫的烙铁投入油锅,瞬间将这种潜藏的紧张气氛彻底引爆。
恐慌和不安,如同无形的瘟疫,迅速在广宁城内外蔓延开来。
驿馆之内,刚刚卸下行囊、准备喘口气的商队众人,也被这突如其来的变故搅得人心惶惶。驿馆外急促的马蹄声、士兵的呵斥声、以及隐约传来的哭喊和争论声,都让这些长途跋涉、刚刚经历过一场血战的商旅们感到一种强烈的不安。
“怎么回事?外面发生什么事了?“
“听说是北边打仗了!咱们的官军好像……吃了败仗!“
“什么?败仗?那咱们这趟生意还能做吗?胡人会不会打过来?“
“天啊!早知道这么危险,就不该来这鬼地方!“
各种议论声、抱怨声在驿馆的院落里此起彼伏。一些胆小的伙计和车夫已经面色发白,甚至有人开始打退堂鼓,想要立刻南返。
“都给我静一静!“钱管事扯着嗓子,试图维持秩序,但效果甚微。连他自己脸上都难掩忧虑之色。
张世平和苏双两位东主更是脸色凝重到了极点。他们相互看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深深的忧虑和一丝懊悔。边境贸易利润丰厚,但风险也同样巨大。他们虽然预料到此行不会太平,却也没想到刚到广宁,就遇上边境战事失利的坏消息。这无疑给他们即将展开的易马交易蒙上了一层厚厚的阴影。
就在这人心浮动之际,刘备、关羽、张飞三人沉稳的表现再次起到了稳定军心的作用。
“慌什么!“张飞一声断喝,如同平地起雷,瞬间压下了院子里的嘈杂声。他手按丈八蛇矛,环眼扫视众人,自有一股威慑力,“天还没塌下来!有俺们兄弟在,定保诸位周全!谁敢再妖言惑众,扰乱军心,休怪俺老张的矛不认人!“
关羽则默不作声地走到驿馆门口,如同一尊铁塔般伫立在那里,他那双微眯的丹凤眼冷冷地扫视着外面街道上的动静,无形中给人一种安全感。
刘备则走到张世平和苏双面前,沉声说道:“二位东主不必过忧。兵者,凶事也,胜败乃常事。眼下情况未明,我等不宜自乱阵脚。当务之急,是尽快弄清楚边境的具体情况,以及此事对我等易马交易的影响,再做定夺。“
“玄德公所言极是。“张世平强自镇定下来,感激地看了刘备一眼,“只是……这兵荒马乱的,我等人生地不熟,如何去打探消息?“
“此事交给我兄弟几人即可。“刘备说道,“我等先去向驿馆的官吏打听一番,再设法接触一下方才入城的那队官兵,或许能了解到第一手的情况。二位东主只需约束好商队人员,看管好货物,静候消息便可。“
“如此……便有劳玄德公了!“张世平和苏双也知道,此刻只能倚仗刘备他们了。
刘备点了点头,随即转向王宇:“子轩,你随我同去。你心思缜密,观察入微,或许能发现一些我们注意不到的细节。“
“是,大哥。“王宇立刻应道。他也正想出去看看情况。他知道历史大势,幽州边境在汉末一直不太平,乌桓、鲜卑等部族时叛时附,与汉朝冲突不断。光和末年(也就是现在这个时间段前后),张纯、张举就曾联合乌桓在幽冀一带发动大规模叛乱,虽然已被平定不久,但余波未平,边境局势依然紧张。刚才那队败兵,很可能就是与叛乱残余势力或趁火打劫的游牧部落发生了冲突。
刘备留下关羽和张飞坐镇驿馆,弹压队伍,自己则带着王宇,以及两名看起来比较机灵的护卫,走出了驿馆,汇入了广宁城混乱而紧张的街道。
街道上的气氛果然与他们刚进城时截然不同。之前的喧嚣繁华被一种恐慌和压抑所取代。许多店铺匆匆关上了门板,行人也行色匆匆,脸上大多带着惊惧之色。不同民族之间的界限似乎也变得更加分明,汉人、胡人各自聚集,相互警惕地打量着对方。城门口的守卫更加森严,盘查也更加严格,甚至有几队士兵开始在城内巡逻,驱赶聚集的人群。
刘备先是找到了驿馆的驿丞。那驿丞是个上了年纪的汉人小吏,看起来颇为世故。刘备递上一些碎银,客气地询问方才败兵的情况。
驿丞掂了掂银子,脸上露出一丝苦笑,压低声音道:“唉,还能有什么情况?咱们广宁都尉派出去剿匪的一哨人马,在城北十里的地方中了埋伏,听说……是鲜卑人干的!死伤惨重,连都尉的侄子,一个年轻的校尉,都……唉,差点回不来!“
“鲜卑人?“刘备眉头一皱,“他们竟敢深入长城以南如此之近?“
“谁说不是呢!“驿丞叹了口气,“这几年边境就没消停过!以前是乌桓人跟着张纯他们闹,好不容易平下去了,这鲜卑人又开始不老实了!听说这次来的还是一支精锐的游骑,来去如风,凶悍得很!都尉大人吃了这么大一个亏,现在城里都快炸开锅了!“
“那……现在城里的情况如何?守备力量可还充足?“刘备继续问道。
“守备?哼!“驿丞撇了撇嘴,“广宁城看着人多,但正经的官军也就那么千把号人,还要分守长城关隘。都尉大人手下那点兵,平日里欺负欺负老百姓还行,真遇上塞外那些不要命的胡骑,顶个屁用!现在吃了败仗,士气低落,能不能守住城都难说呢!“他顿了顿,又看了一眼刘备,“我看几位气度不凡,想必也是有些来历的。听我一句劝,要是没什么要紧事,还是早点离开这是非之地为好。万一鲜卑人真的打过来,这广宁城……“他没再说下去,但意思已经很明显了。
从驿丞那里出来,刘备和王宇的心情都有些沉重。情况比他们预想的还要糟糕。鲜卑人袭扰,官军新败,城内守备空虚,人心惶惶。这对于他们接下来的易马交易,无疑是雪上加霜。
“大哥,看来这张、苏二位东主的易马计划,恐怕要有所调整了。“王宇低声说道,“鲜卑人既然敢在广宁城附近伏击官军,说明他们的活动范围已经很近了。我们若按原计划出城去与乌桓部落交易,风险太大,难保不会被鲜卑人盯上,或者被卷入双方的冲突。“
刘备点点头,面色凝重:“子轩说的是。此事需从长计议。我们先去看看那些败兵的情况,或许能得到更准确的消息。“
他们打听到,那队败兵暂时被安置在城南的一处军营里。两人便朝着军营方向走去。
军营门口守卫森严,气氛肃杀。营内不时传出伤兵的呻吟声和军官的呵斥声。刘备上前,报上自己受中山客商张、苏二人所聘,担任护卫头领,听闻官军遇袭,特来探望,看是否有需要效劳之处。他言辞恳切,态度谦和,又适时地递上了一些银钱作为“慰问“。
守门的军官见刘备气度不凡,身边跟着的王宇也显得颇为精干,又听说是来“慰问“的,态度稍缓,但还是表示军营重地,外人不得擅入。不过,他倒是透露了一个信息:“今日带队突围回来的,是公孙瓒将军麾下的一位别部司马,姓赵,单名一个云字。“
“公孙瓒将军?“刘备心中一动,“可是镇守辽西的白马将军公孙伯珪?“
“正是!“那军官脸上露出一丝敬佩之色,“赵司马便是公孙将军的爱将,此次是奉命前来广宁协防,谁知……“他摇了摇头,没再多说。
赵云!字子龙!
王宇听到这个名字,心脏猛地一跳!他下意识地看向刘备,发现刘备眼中也闪过一丝难以言喻的光芒!
那可是赵云啊!常山赵子龙!演义中近乎完美的武将,忠勇无双,一身是胆!没想到竟然会在这里,以这种方式,出现在他们面前!虽然历史记载中,赵云确实早期跟随过公孙瓒,但这时间、这地点、这身份(别部司马,一个不算太高也不算太低的军职),都让王宇感到一种奇妙的宿命感。
刘备显然也对这位公孙瓒麾下的赵司马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再次恳请,希望能见一见这位赵司马,哪怕只是表达一下慰问之情。
或许是刘备的态度足够诚恳,或许是那“慰问金“起了作用,那军官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派人进去通报了。
过了一会儿,通报的人回来说,赵司马愿意见他们。
刘备和王宇对视一眼,整理了一下衣冠,随着通报之人走进了军营。
军营内一片狼藉。伤兵随处可见,许多士兵丢盔弃甲,士气低落,空气中弥漫着血腥味和药味。在一处相对整洁的营帐外,他们见到了那位刚刚经历了一场惨败的赵司马。
只见此人身量极高,猿臂蜂腰,虽然身上穿着的皮甲沾满血污,略显残破,脸上也带着几道划痕和掩饰不住的疲惫,但依旧难掩其英挺的轮廓和卓尔不群的气质。他面如冠玉,剑眉入鬓,一双星目虽然此刻带着几分黯淡和自责,却依然清澈明亮,透着一股凛然的正气和不屈的坚韧。
这就是赵云!年轻的赵云!王宇心中暗赞,果然如同演义中描绘的那般英武不凡!
“某乃刘备,字玄德,见过赵司马。“刘备上前一步,郑重地行了一礼。
“在下王宇,字子轩,见过赵司马。“王宇也跟着行礼。
那年轻的赵司马,也就是赵云,目光在刘备和王宇身上扫过,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惊讶。他似乎没想到前来“慰问“的所谓“商队护卫头领“,竟是如此气度沉稳的人物,而且身边还跟着一个看起来颇有见识的年轻人。他也连忙回礼:“某赵云,字子龙,见过玄德公,子轩先生。云兵败失利,损兵折将,累及袍泽,实乃愧对公孙将军重托,有何颜面受玄德公慰问。“他声音清朗,带着一丝沙哑和深深的自责。
“赵司马言重了。“刘备温言道,“胜败乃兵家常事。司马能于重围之中,浴血奋战,将残部带回,已是难能可贵。备忝为汉室宗亲(刘备适时地报出了自己的身份),听闻官军遇挫,胡虏猖獗,心中忧愤,特来探望,聊尽绵薄之力。“
听到刘备自称“汉室宗亲“,赵云眼中闪过一丝讶异,随即又化为敬重,再次行礼:“原来是中山靖王之后!失敬失敬!云无能,未能御敌于国门之外,致使边民受难,愧对祖宗,愧对陛下!“他语气沉痛,显然对这次失败耿耿于怀。
“赵司马不必如此自责。“王宇在一旁开口道,他知道此刻需要安慰和鼓励这位未来的名将,“小子斗胆,方才听驿丞所言,此次乃是鲜卑精锐游骑设伏,敌众我寡,地利亦失,非战之罪也。司马能拼死突围,保存有用之身,已是万幸。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将来必有雪耻复仇之日。“
赵云诧异地看了王宇一眼,似乎没想到这个年轻人竟能说出这番话来。他苦笑道:“子轩先生谬赞了。鲜卑此次来势汹汹,其前锋骑兵便如此悍勇狡猾,只怕……后续主力不日将至,这广宁城……危矣!“他语气中充满了忧虑。
“鲜卑主力将至?“刘备心中一凛,“赵司马可有确切消息?“
赵云摇了摇头:“尚无确切情报。但此次伏击我军的鲜卑骑兵,装备精良,战法娴熟,绝非一般部落游散可比。我怀疑,这只是他们的先头试探部队。而且,我军斥候在更北方的长城沿线,也发现了大规模骑兵集结的迹象。广宁都尉贪生怕死,只知固守城池,不敢主动出击探查,以致我军……“他没有再说下去,但其中的无奈和愤懑显而易见。
接下来的交谈中,赵云详细讲述了他们遭遇伏击的经过。原来,他是奉公孙瓒之命,率领五百精骑前来协助广宁都尉加强边防。广宁都尉却嫉妒公孙瓒的威名,对他颇为排挤。前几日,有情报称一股鲜卑游骑在附近劫掠,都尉便故意派赵云带兵出城清剿,却只给了他三百兵力,而且粮草辎重皆不充足。赵云明知其中可能有诈,但军令难违,只得带兵出发,结果果然在黑风口以北遭遇了上千鲜卑精骑的埋伏。经过一场惨烈的血战,赵云凭借高超的武艺和拼死的决心,硬生生杀出一条血路,带回了不到一百名残兵,自己也多处受伤。
听完赵云的叙述,刘备和王宇都对这位年轻将领的勇武和忠诚更加敬佩,同时也对广宁都尉的卑劣和边关形势的严峻有了更深的认识。
“赵司马,如今广宁城守备空虚,敌情未明,不知你有何打算?“刘备问道。
赵云眼中闪过一丝决绝:“云虽兵败,但守土之责未卸!只要云尚有一口气在,定与广宁共存亡!我已派人快马加鞭,向公孙将军求援,只盼援兵能早日抵达。“
“只是……“他顿了顿,脸上露出一丝忧色,“如今城内人心惶惶,兵无战心。那都尉又是个只顾自身安危之辈,若鲜卑大军真的围城,只怕……“
刘备沉默了。他知道赵云的担忧不无道理。广宁城一旦被围,内无粮草,外无援兵,军民离心,陷落几乎是必然的。
“赵司马,“刘备忽然开口,语气坚定,“备虽不才,忝为汉室后裔,食汉禄,受皇恩,岂能坐视边关危殆,胡虏逞凶!若司马不弃,备愿率麾下兄弟,助司马一臂之力,共守广宁!“
“什么?“赵云和王宇都吃了一惊!
赵云看着刘备,眼中充满了震惊和不敢置信:“玄德公……此言当真?你……你可知这意味着什么?这广宁城,很可能就是一座死城!“
“备知道。“刘备坦然道,“但我等深受张、苏二位东主厚恩,护卫商队乃分内之事。如今商队困于城中,进退两难,若广宁城破,我等亦难幸免。与其坐以待毙,不如奋力一搏!何况,保境安民,乃我辈武人应尽之责!备虽力薄,亦愿为国尽忠,为民请命!“他这番话说得是慷慨激昂,大义凛然。
王宇在一旁听得也是热血沸腾,同时心中暗自分析:大哥这个决定,看似冒险,实则高明!一来,确实有保卫商队和自身安全的现实需要;二来,临危受命,协助守城,若能成功,必将获得极大的声望和军功,远比单纯完成一次商业护卫要有价值得多;三来,这也是一个结交赵云,甚至收服这位未来名将的绝佳机会!患难见真情,雪中送炭远比锦上添花更能打动人心!
赵云被刘备这番大义凛然的话语深深打动了!他看着刘备那真诚而坚定的眼神,心中的敬佩和感激之情油然而生。他猛地站起身,对着刘备深深一揖:“玄德公高义!云……云替广宁阖城军民,谢过玄德公!“他声音哽咽,激动不已。
在国家危难、同僚倾轧、前途未卜的绝境中,一个素不相识的“汉室宗亲“,一个“商队护卫头领“,竟能挺身而出,愿与自己并肩作战,共赴危难,这份情义和担当,怎能不让赵云感动!
“赵司马快快请起!“刘备连忙扶起赵云,“你我一见如故,不必如此客气。守城之事,还需司马多多指教。“
“玄德公言重了!“赵云激动道,“有玄德公及麾下两位万人敌的壮士相助,云信心倍增!广宁城,或许还有一线生机!“
两人相视一笑,一种英雄相惜的情谊在彼此眼中流淌。
随后,刘备和赵云开始商议守城的具体事宜。赵云虽然兵力不足,但他毕竟是公孙瓒麾下的将领,熟悉边防军务,对广宁城的防御部署也了然于胸。刘备则有人望和整合能力,手下有关羽、张飞这样的超级猛将,还有二十多名经历过血战、听从指挥的护卫,再加上王宇这个能出谋划策的“智囊“,双方正好可以形成互补。
他们决定,首先要稳住城内人心,整顿防务。赵云负责约束自己的残部和城内尚存的部分官军,刘备则负责整合商队护卫以及城内自愿协助守城的青壮(如果能招募到的话)。然后,要加固城防,储备物资,派出斥候严密监视城外动静,随时准备迎接鲜卑大军的到来。
当然,他们也面临着巨大的困难:兵力严重不足,粮草器械匮乏,城内军民士气低落,还有一个掣肘的、可能随时会坏事的广宁都尉。
商议完毕,刘备和王宇告辞离开军营。返回驿馆的路上,王宇忍不住问道:“大哥,我们真的要留下来协防广宁?这张、苏二位东主……“
刘备脚步一顿,转头看着王宇,目光深邃:“子轩,我知道你在担心什么。此事确实风险极大,也未曾征得二位东主同意。但为兄以为,大丈夫生于乱世,当行大义之事!若只顾眼前安危,与禽兽何异?况且,赵子龙乃当世英雄,能在此危难之际与之结交,并肩作战,实乃幸事。至于张、苏二位东主那边,待回去后,我自会向他们陈明利害,晓以大义,相信他们亦是深明事理之人。“
王宇看着刘备那坦荡而坚定的眼神,心中再无疑虑。这才是他认识的那个刘备,他点了点头:“大哥说的是,小弟明白了。无论大哥做什么决定,小弟都誓死追随!“
回到驿馆,刘备立刻召集了关羽、张飞以及张世平、苏双、钱管事等人,将打探到的消息和自己决定协防广宁的决定,坦诚地告知了众人。
正如刘备所料,张世平和苏双闻言大惊失色!
“什么?协防广宁?玄德公,万万不可啊!“张世平急道,“那鲜卑人凶悍无比,官军都打不过,我们这点人手如何是对手?广宁城危在旦夕,我们应该尽快想办法离开才是啊!“
苏双也连连附和:“是啊玄德公!我们是商人,不是军人!易马之事固然重要,但身家性命更要紧!留在这里,简直就是死路一条啊!“钱管事和其他一些商队高层也是满脸惶恐,纷纷劝阻。
倒是关羽和张飞,听完刘备的话,虽然也有些惊讶,但并未反对。
关羽抚髯道:“大哥既已决定,想必有大哥的道理。我等兄弟,自当追随大哥,共赴危难!“
张飞更是拍着胸脯道:“怕什么!不就是鲜卑蛮子吗?来多少杀多少!正好让俺老张的矛饮饮血!大哥在哪,俺老张就在哪!“
刘备感激地看了两位兄弟一眼,然后转向张世平和苏双,正色道:“二位东主,备知你们的担忧。但请细想,如今广宁城四门紧闭,戒备森严,我等商队人多物重,想要悄然离开,谈何容易?就算侥幸出城,外面鲜卑游骑遍布,我等又能逃往何处?一旦被追上,下场恐怕比留在城里还要凄惨!“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留守广宁,看似危险,实则未必是死路。赵子龙将军乃英雄人物,其部下虽败,尚有战力。我等兄弟亦非庸手。若能同心协力,稳住城防,坚守待援(公孙瓒的援兵),未必没有一线生机!而且,若能守住广宁,挫败鲜卑,此乃大功一件!不仅我等能名扬天下,二位东主亦能获得官府嘉奖和百姓爱戴,对你们日后的生意,也是百利而无一害!“
“更何况,“刘备加重了语气,“我等深受二位东主厚恩,如今商队受困,岂能弃之不顾?若备今日贪生怕死,独自离去,纵能苟活,又有何面目立于天地之间?此事关乎信义!备意已决,纵是刀山火海,亦要与广宁共存亡!二位东主若愿留下,备必拼死护卫周全;若执意要走,备亦不强求,只是……前路凶险,望君珍重。“
刘备这番话,先是分析利害,再是晓以大义,最后更是不惜以自身安危相托,情真意切,感人肺腑。
张世平和苏双听得是面面相觑,心中天人交战。他们都是精明的商人,自然能听出刘备话中的利弊权衡。逃,风险极大,且有背信弃义之嫌;守,同样风险巨大,但若成功,回报也难以估量,更能赢得刘备等人的死忠和天下人的敬重。更重要的是,刘备那番关于“信义“的话,深深触动了他们。
两人沉默良久,最终张世平一咬牙,说道:“玄德公高义!我张世平虽是一介商人,但也知何为信义!今日便舍了这万贯家财,陪玄德公赌这一把!我等愿留在广宁,听凭玄德公调遣!所有粮草物资,尽可动用!“
苏双也点头道:“不错!富贵险中求!我苏双也愿与玄德公共进退!“
“好!“刘备大喜,紧紧握住两人的手,“有二位东主鼎力相助,何愁大事不成!“
就这样,在刘备的感染和说服下,商队最终决定留在广宁,与赵云合兵一处,共同抵御即将到来的危机。一场原本只是为了易马求利的商业活动,因为边境的风云突变和刘备的挺身而出,悄然演变成了一场充满未知和凶险的守城之战。
广宁城的天空,阴云密布,山雨欲来。一场更大的风暴,即将在地平线上升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