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36章 新的发家路
王向阳有点意外的看着眼前这个眼镜妹,挺专业的,像是计算机发烧友。
既然她说的这些都没问题,那肯定是其他原因。
他拆开看了看电脑,全是顶配。
这一台机箱内的东西,起码价值4000美刀。
就固态硬盘,国外就至少价值1000美金。
要把它从国外弄回来卖的话,涨个50%的价格,轻轻松松的。
看她一身穿着打扮,感觉很普通。
王向阳也不认识牌子,倒是对方手上戴的手串有股香味,闻着挺舒服的。
他检查了一遍,也没看出哪有问题。
王向阳试着扒了固态硬盘,擦拭了下后,又重新插上。
修电脑就这样,就是死马当活马医。
反正不是这有问题,就是那有问题,挨个排除就行。
刚插上,电脑就奇迹般的开机了。
一直盯着王向阳看的眼镜妹,嘴角抽搐了下,原来是硬盘松动。
王向阳在确保电源已经关闭的情况下,检查硬盘接口是否有明显的松动或者损坏。
如果有,就要尝试将接口推回原位。
如果接口有损坏,可能就需要更换新的接口。
如果硬盘接口松动是由于硬盘在机箱内的位置不固定导致的,可以使用硬盘固定螺丝来解决问题。
如果以上方法都不能解决问题,那么可能是硬盘本身或者主板的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可能需要更换新的硬盘或者整个主板。
但这台电脑情况还好,用硬盘固定的螺丝,给它固定下就搞定了。
“老板多少钱?”
王向阳微笑着回道:“200元。”
眼镜妹脸有点黑,但还是掏出两张百元大钞。
这些修电脑的都黑,这一家还算好的,200块搞定了。
前几家,不是叫她换CPU就是换主板。
真要听了他们的,几千块没了。
眼镜妹付了钱后没走,而是递给王向阳一张纸条:
“帅哥,看你技术不错,等你下班了请你吃热干面。”
王向阳摇了摇头:“事情挺多的,忙不过来。”
眼镜妹哼了一声,抱着计算机走了。
王向阳愣了下,因为他这才反应过来。
1990年的计算机非常笨重,一般在30公斤左右。
对方轻轻松松的抱着就走,这是碰上大力水手了?
没生意了,王向阳就看书。
这段时间,白芍光的表哥白晓云通过市委办公厅的同学关系。
卖了一台“三色牌”中文打字机,赚了1000块。
不过,请同学吃饭和给红包花了500块。
后面几天生意越做越大,白晓云的同学又给他们介绍生意。
一连签了市委办公厅、武昌区委、江岸区等等好几个大客户。
他们的耗材非常恐怖,王向阳他们赚麻了。
就这种同学推同学的关系,他们靠着卖色带、打印纸、复印纸、传真等等。
一个月时间就赚了几万。
要知道前半个月时间,他们都没有开张。
也就是说短短半个月时间左右,他们就赚了几万,简直暴利。
而且有意思的是,他们无意中发现了一个新的业务。
有一天周末,王向阳正在那儿看书。
赵叔就带着几个气场很强的大佬走过来:
“王总,这几位是我以前的老领导,需要用一下传真机,你看能不能帮帮忙?”
王向阳愣了一下:“没问题,你们随便用。”
因为他们的办公地点在珞珈山饭店,在这里出差的开会的人很多。
而王向阳他们所在的店铺里面摆满了各种办公设备,比如打印机,复印机,传真机等等。
一些人就跑来找他们帮忙,本来王向阳不想理会的。
但是赵叔的老领导,该给的面子还是要给。
但是这几个人不打印还好,一打印又突然冒出来了一群人。
好像这一群人都是来开会的,多多少少都有点儿关系。
王向阳发现这可能是一门生意,于是他叫雷布斯把这门业务开展起来。
又在外面立了个牌子,复印,打印,传真等等。
这一开张就不得了,当天他们店就排起了长队,一天营业额居然高达几百块。
事后他算了一笔账,成本低的吓人。
比如说打字业务,一张纸收费6元,纸张才3分钱。
传真一张30块,成本也才两三块。
复印一张A4纸也才几分钱,但往机器上一放,那就是6毛1张。
如同印钞票一样,利润很吓人。
特别是印名片,一盒名片能赚5块。
一般情况,一个人都是三五盒,也就是说一个人至少能赚15块。
刚开始雷布斯还对这种业务不屑一顾,觉得这种几毛几分的业务没什么搞头。
王向阳专门把人召集起来,开了一次会。
在会议上,给他们算了一笔账之后,一群人的积极性都来了。
打印复印业务他们一天都能够有几百块的收入,这笔钱都能够覆盖所有的房租和工资支出。
第二天有打印,复印,传真的这种业务,他们就开始抢着做。
很快,“三色牌”打印机靠着高质量和同学的关系打开了市场。
从开始的单机销售,慢慢有了批量销售,可以说是白晓云那位同学帮了大忙。
但是量大了,有时候就没货,找不到稳定的货源。
“王总,赶紧想想办法呀!
我们公司都成立快两个多月了,都还没有一部电话。
这没有电话不好搞啊,你赶紧想办法装个电话呀!”
王向阳看着在他耳边不停嗡嗡嗡的白晓云,他无比头疼。
“我不是没找,我找了很多关系没用啊。”
这真不怪他,这个年代,你想安装一部电话,真不是你想安装就能安装的。
他求爹爹告奶奶,送了一大堆礼都没搞定这事。
白晓云不爽道:“小领导说话不行,你找大领导啊。”
王向阳看傻子一样看着她,不过,好像也不是不行,他想了想回道:
“行!你问问你同学,看能不能够跟领导见一面,给我们批个接电话的条子。”
白晓云兴奋道:“好的,王总,我立刻去办。
好多顾客都问我们这儿有没有电话,这肯定是一门好生意。”
王向阳看着工作积极性爆棚的员工,有时候也有点儿无奈。
他有时候都有点儿疑惑,二三十年后的人都是想方设法的偷懒。
而这个时代的员工,却是想方设法的让公司赚钱。
只能说这一群人,真的太可爱了。
也许可能是因为时代的原因,他们对一份高薪工作很珍惜。
王向阳通过白晓云的关系,联系到他的同学。
请他在酒店吃了一顿好的,包了1000块的红包。
在第二天,居然联系上了赵副市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