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财商故事系列:神奇的银行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章
银行的前身:柜坊、钱庄、票号

在现代社会,银行帮助人们存钱、理财,那么在没有银行的古代,古人又让谁帮忙呢?别担心,古代有很多功能类似现代银行的店铺,比如柜坊、钱庄、票号等。

今年暑假,几个小伙伴都要跟着父母出远门,有的去旅游,有的回老家,一个个可高兴了。

咚咚他们家早就计划好了,先去上海的乡下看望姥姥姥爷,然后一起去山西游玩。咚咚的妹妹小亦可高兴了,一想到又可以吃到上海正宗的排骨年糕,她就直流口水。

到了姥姥姥爷家,小亦和咚咚除了陪两位老人之外,就是跟着咚爸咚妈出去玩儿。

“今天咱们去参观一处有特色的名胜古迹。”咚爸说。

“好呀!”小亦愉快地答应着。

他们来到一个古老的街区,看到一座非常陈旧但保存完好的古宅,宅门上面的牌匾上写着“钱庄”两个字。

“爸爸,钱庄是装钱的地方还是姓钱的人家住的地方?”小亦问道。

“钱庄相当于古代的银行。”咚爸解释道。

“真的吗?那钱庄都办理什么业务呢?”小亦又问。

“一开始钱庄的功能很少,主要的工作就是帮人们兑换钱币。”咚爸说。

“什么?兑换钱币?当时人们不是都用铜钱、银两什么的吗?有什么可兑换的?”小亦十分不解。

“是这样的,自从宋朝人发明了纸币之后,市面上流通的钱币包括银两、铜钱和纸币等,还有很多私钱。”咚爸继续解释。

“什么是私钱?”小亦问。

“就是民间一些人偷偷摸摸铸造的钱币,这些钱币有的分量不足,以次充好。”咚爸说。

“这样的确太乱了。”小亦说。

“可不是嘛,后来就有人创建了钱庄,主要帮人们兑换钱币,并收取一些兑换费,从中可以赚一些钱。”咚爸说。

“可是,这样赚的钱也太少了吧。”小亦说。

“哈哈,钱庄的老板们也这么想,所以他们后来就开始帮人们存钱、贷款等,从中赚了更多的钱。”咚爸笑着说。

明清时期,南方的商品经济很繁荣,上海、杭州等城市遍地都是钱庄。在北方,这样的店铺叫作银号。最初,钱庄只给来往的商人兑换钱币,后来,一些大钱庄推出了存钱、取钱、贷款等业务。

在上海看完姥姥姥爷后,他们一家人又去山西平遥古城游玩儿。整个古城古色古香,在这里玩儿就像穿越到古代一样。

转着转着,咚咚看到一家名叫“日昇昌记”的店铺,就问咚妈:“咦,这家店铺是干什么的?”

“这是一家票号。”咚妈说。

“票号是什么?”咚咚从没听说过这种店铺。

“相当于现在的银行。”咚妈认真地解释道。

“那一定很好玩儿,我们进去看看吧。”咚咚来了兴趣。

看到门口的介绍牌,咚咚认真地读着上面的字,说:“原来这家票号是咱们中国第一家票号呢!”

“对呀,这家票号很厉害,不但能帮老百姓存款,还给一些工厂贷款、汇兑金银、汇兑铁路经费等。”咚爸说。

“那真的是很厉害呢!”咚咚说。

票号也叫票庄、汇兑庄,是人们兑换银票、存款等的地方。日昇昌记票号是我国第一家票号,成立后生意非常红火,在全国开了很多家分店,可进行异地汇兑。在它的带领下,山西商人纷纷创建票号,比较著名的有蔚泰厚、蔚丰厚、日新中等。

“有比票号更古老的银行吗?”咚咚问咚爸。

“有啊,比如钱庄,但是钱庄有区域限制,只能在同一个地方进行汇兑,日昇昌记票号的老板发现钱庄有这个弊端之后,就创建了可以异地汇兑的票号。”咚爸解释说。

“就像现在的银行,在北京存钱后,也能去上海取钱,对吗?”小亦问道。

“对,就是这样。”咚爸说,“其实除了钱庄,古时候还有柜坊、交子铺户等。”

“什么是交子铺户?”小亦问道。

“什么是柜坊?”咚咚也问。

咚咚和小亦还想刨根问底,可是咚爸也没法给他们一一准确解答。

“你们回家后自己查资料吧。”咚爸笑着说。

从山西回来后,咚咚和小亦上网查阅了很多资料,终于理清了我国古代银行的发展脉络。

中国很早以前就有一些和银行职能很像的店铺了,例如唐朝的柜坊。柜坊是由邸店衍生出来的。邸店除了为来往的商人提供住宿外,还帮他们存钱、存货、招揽生意等。后来邸店的业务分成两部分:为商人存放货物的塌房,以及为商人们存放钱财的柜坊。柜坊就是银行的雏形。

到了宋朝,交子铺户诞生了。它和柜坊很像,专门为来往的商人提供存钱、取钱的业务,还发行了纸币“交子”。后来,随着时间的流逝,钱庄应运而生,帮人们兑换钱币、存钱、贷款等。不过,钱庄只能办理本地业务,无法满足人们跨地域办理业务等其他需求。于是,功能更全的票号诞生了,在各地的票号中,要属山西票号最强大。到了清朝末年,真正的银行才在我国生根发芽。

“哇,原来银行存在这么久了!”小亦感慨道。

假期很快就要结束了,几天后皮蛋儿也回来了,小伙伴们兴奋地聊着各自的见闻,别提有多高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