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地上的西农印迹:高校助力脱贫攻坚的合阳实践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三节 精准扶贫中的高校担当

为贯彻落实《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和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的精神,国务院扶贫办等八部门于2012年11月8日联合下发了《关于做好新一轮中央、国家机关和有关单位定点扶贫工作的通知》(国开办发〔2012〕78号)(以下简称《通知》),《通知》强调指出:定点扶贫是中国特色扶贫开发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中央、国务院为加快扶贫攻坚进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同时,为中央、国家机关各部门和各有关单位确定了新一轮定点扶贫结对关系,第一次实现了定点扶贫工作对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的全覆盖。按照《通知》要求,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定点帮扶的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是陕西省渭南市合阳县。

2013年1月29日,教育部办公厅下发《教育部关于做好直属高校定点扶贫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要求“各直属高校务必高度重视,将承担定点扶贫任务作为重大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按照八部门通知要求,把定点扶贫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在新一轮定点扶贫工作中取得佳绩”。同时,《意见》指出,直属高校参与定点扶贫要立足自身优势,结合定点帮扶县实际,有针对性地为帮扶县的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发挥出高校扶贫的最大功效,重点在教育扶贫、人才扶贫、智力扶贫、科技扶贫、信息扶贫和专业扶贫六个方面开展工作,特别指出农林类院校要通过加强对农林业的指导、帮助发展特色产业等方式为当地服务,而合阳县也被教育部明确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定点帮扶县。

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湘西考察时提出“扶贫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要精准扶贫,切忌喊口号,也不要定好高骛远的目标”。[6]由此,国家开始大力实施精准扶贫方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指出,到2020年,中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2015年11月29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发布,要求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门按照部门职责落实扶贫开发责任,实现部门专项规划与脱贫攻坚规划有效衔接,充分运用行业资源做好扶贫开发工作。2016年11月23日,国务院印发的《“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在“定点帮扶”中指出,要结合当地脱贫攻坚规划,制订各单位定点帮扶工作年度计划,以帮扶对象稳定脱贫为目标,实行帮扶举措,提升帮扶成效。各单位选派优秀中青年干部到定点扶贫县挂职,担任贫困村第一书记。当年12月16日,教育部等六部门联合印发《教育脱贫攻坚“十三五”规划》,强调坚持“政府主导,合力攻坚”的基本原则,要求落实地方政府主体责任,充分发挥教育系统人才优势,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激发贫困地区内生动力,构建多方参与、协同推进的教育脱贫大格局。

在国务院扶贫办尚未将合阳县列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定点帮扶单位之前,学校就曾于20世纪80年代选派李立科等专家教授到渭北平原的合阳等地开展科技扶贫工作,而白水县苹果试验示范站的专家也曾到合阳开展科技培训活动,双方早就建立起良好的扶贫合作关系,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专家教授的参与为当地的产业发展和转型升级做出了重要贡献。

定点扶贫任务下达后,学校积极承担时代赋予高校的扶贫责任,高度重视定点帮扶工作:2013年即在合阳县建立了葡萄试验示范站;后又依托科技推广处成立扶贫工作办公室,由王亚平任主任,王增信任副主任;选派崔永健到合阳县挂职副县长,协助分管脱贫攻坚工作;选派陈怀祥到合阳县挂职团县委副书记;选派韩锁昌到合阳县坊镇乾落村任第一书记。2013年以来,学校始终把合阳定点扶贫列为全校年度重点工作之一,明确党委书记李兴旺、校长吴普特同志为定点扶贫工作第一责任人。为切实推进定点帮扶工作取得新进展,助力合阳县顺利完成脱贫摘帽工作,在脱贫攻坚的关键期,学校组建实施了“三团一队”,将定点扶贫工作由点上做亮发展到面上做强,做到全区域、全方位、全产业、全覆盖。“三团一队”中“三团”即书记帮镇助力团、专家教授助力团和科技镇长助力团,而“一队”则指的是为合阳县培育一支优秀人才先锋队,使定点帮扶落地生根,全面深化服务。[7]

书记帮镇助力团,是学校根据各学院(系、所)学科专业优势,由水土保持研究所、农学院、植物保护学院、人文社会发展学院、资源环境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园艺学院、动物科技学院、动物医学院、化学与药学院、林学院、风景园林艺术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葡萄酒学院、生命科学学院、成人教育学院、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机械与电子工程学院、信息工程学院19个学院(所)的党委书记组成的,团队由校党委组织部任组织管理单位。每位书记挂帅,一个学院牵头,组建一个专家团队,对接一个乡镇,干好一件事情,带动一批贫困人口精准脱贫,使合阳县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实现全覆盖。

在前期校地科技扶贫合作的基础上,学校选派115名专家教授,组成专家教授助力团,对接12个镇(街)、相关行政部门和农业园区,立足合阳县产业资源优势,协助做好农业产业项目提质增效。校县合作共建了10个产学研一体化示范基地,学校每年列支50万元专项经费予以支持。校县联合创办了科技推广工作站、产业服务平台、学生实习基地等科技兴农创新平台。

学校先后选派两批28名综合素质好、专业水平高、组织协调能力强的全日制在校优秀硕博士研究生,组建科技镇长助力团,挂职担任合阳县12个镇(街道)副镇长和涉农部门副职领导,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注入新鲜血液,为培养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一懂两爱”型基层高素质干部队伍奠定基础,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撑。2018年3月12日,第一批优秀硕博士研究生到合阳县正式上岗;9月20日,第二批科技镇长助力团开始工作。

图1-1 李兴旺书记(右)与合阳县委书记李县平共同为研究生助力团工作站揭牌

同时,由合阳县人才工作协调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结合行业特点,各选派10名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热心服务基层的行业精英,与学校农民发展学院合阳县分校合作,全面提升当地干部业务素质和能力水平,争取将他们培养成为“一懂两爱”型本土“三农”人才。截至2018年12月底,合阳县已组建优秀人才先锋服务队10余支、队员120余人,开展活动20余次,受益群众超过千人。

仅在2018年,学校已投入482.84万元帮扶资金,引进330万元帮扶资金;实施37项科技项目,先后有998人次(其中,校长、书记3人次,副校长、副书记10人次)专程赴合阳县开展定点扶贫工作;培训基层干部246名,培训贫困人口和专业技术人员7800余人次;引进大樱桃、红薯、葡萄、苹果、猪、羊等动植物新品种90余个;购买地方农产品600余万元,帮助销售贫困地区农产品3000余万元;直接带动发展的定点扶贫县建档立卡贫困户1688户,带动贫困人口8000余人;合阳县的贫困发生率由2017年的13.2%下降到2018年的1.41%。

在产业帮扶方面,学校和合阳县政府联合在坊镇建立了红提葡萄[8]示范园,在黑池镇建立了红薯示范园和标准化养殖示范基地,在洽川镇建立了九眼莲示范基地,在金峪镇建立了大樱桃示范基地,在甘井镇建立了矮砧苹果示范基地,在和家庄镇建立了中药材示范基地,共建立了8000多亩的示范园,吸纳贫困户1688户。同时,依托西农大合阳葡萄试验示范站,按照“1+10+10+n”的科技扶贫模式,校地两方建立了1个产业扶贫示范基地,组建了10支科技产业帮扶团队,实施了10个现代农业园区提升工程,开展了n项具体帮扶措施,构建了“政府+大学+产业园(合作社)+贫困户”的产业帮扶模式。

图1-2 吴普特校长(右)与合阳县长邓宽社共同为“产学研一体化示范基地”揭牌

在教育帮扶方面,学校组织开展各类培训活动60余场次;农民发展学院在校内为合阳县举办了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专题培训班、涉农职业教育系统骨干教师管理干部培训班;校团委派出第十九届、第二十届研究生支教团和35支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服务队到当地开展支教活动;学校为合阳籍在校大学生建档立卡实现资助全覆盖;县、校团委联合组织坊镇中心小学、新池小学、新池中心小学部分贫困学生走进校园开展研学旅行活动;人文社会发展学院开展了“大手牵小手”教育三扶活动;葡萄酒学院开展了“农业科技一日营”活动等。

在智力帮扶方面,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提出用沟壑地形解决沉沙和排沙问题的设计思路,为合阳县渭北高效节水灌溉工程项目的实施及后期运行节约成本数百万元;资源环境学院在同家庄镇为养牛企业提供牛粪无害化和肥料化技术实施方案,为农村生活垃圾的卫生填埋处理选择地点,为农村污水处理提供解决方案,为合阳县特色种植业采取测土、定制配方施肥;葡萄酒学院以智力和资金投入近50万元,完成合阳县“红提产业田园综合体”规划设计方案;风景园林艺术学院联合园艺学院、经济管理学院等多个单位,为王村镇200亩桃园进行规划设计;动物医学院在黑池镇吴仁社区引进陕西正能集团,引进2000头种猪和100吨饲料,帮助111个贫困户户均增收1500元;经济管理学院以首届农产品模拟营销大赛为契机,开展合阳县农产品系列推送活动,助力当地罗非鱼、九眼莲等特色农产品打开销售市场……

在文化帮扶方面,学校积极挖掘合阳县地域非遗文化资源,用现代理念对民间文化、民间艺术和传统技艺进行凝练升华,借用新媒体予以推广,帮助打造合阳文化品牌;捐资30万元,帮助合义村建成文化广场;协助洽川镇顺利拍摄“绿色观摩”宣传片;帮助洽川镇完成王村、天柱山环线景点绿化亮化的规划设计工作;组织校艺术团到合阳开展文化惠民演出,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开展普法宣传,增强农民法律意识。

在志愿帮扶方面,校机关党委26个部门12个帮扶组结合各部门的职能特点,充分发挥学校科技优势,为帮扶贫困户鼓信心、献良策,投入帮扶资金7万多元;科技镇长助力团成员开展了关爱特殊儿童教育、保护环境捡垃圾、高考志愿者服务等活动;经济管理学院为洽川镇政府送去营销农产品的“金点子”,为当地特色农产品进市场出谋划策;科技镇长助力团联合学校扶贫办、校团委、风景园林艺术学院和合阳县团委举办葫芦创意设计大赛,助力特色农村手工艺品发展。[9]

除此之外,学校还在人才帮扶、扶贫扶志和消费帮扶等方面都做了诸多工作,全面开创了整县域推进定点扶贫工作的新局面。整体来看,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继承了建校以来“情系三农,服务民生”的扶贫传统,积极承担时代赋予的扶贫责任,通过强化组织领导,整合校内资源,实施全员参与,以科技扶贫和产业扶贫为主要抓手,全方面推动了合阳县的脱贫攻坚工作。2019年5月,合阳县退出贫困县序列,“三团一队”智力扶贫模式被国务院扶贫办认定为“好经验好典型”。7月,学校作为教育部指定唯一一所高校代表出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成都举办的国际论坛“教育扶贫政策与最佳实践”,交流定点扶贫工作经验。9月,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及第六个国家扶贫日即将到来之际,由学校报送的“‘三团一队’精准发力助推合阳脱贫摘帽”项目,成功入选教育部第四届直属高校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十大典型项目,标志着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助力脱贫攻坚工作获得高度认可,“三团一队”成为高校助力脱贫攻坚战的典型模式。


[1] 李兴旺:《写好奋进之笔 须弘扬科学家精神》,《中国科学报》2019年7月31日,第4版。

[2] 关于赵洪璋院士的主要材料来源于《纪念赵洪璋院士诞辰100周年座谈会讲话汇编》。

[3] 《〈麦济苍生〉全网首发!隆重纪念赵洪璋院士诞辰100周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新媒体中心,http://baijiahao.baidu.com/s?id=1602085507022188156。

[4] 《李振声:赵洪璋院士是我们的良师益友》,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新闻网,http://news.nwsuaf.edu.cn/xnxw/82261.htm。

[5] 关于王辉教授的资料可参见陈晨、余晓洁《育种者的生命密码——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小麦专家王辉》,新华社,2016年1月7日;韩秉志、雷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王辉扎根黄土地 潜心育良种》,中国经济网,2016年1月8日。

[6] 《新中国峥嵘岁月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精准扶贫”》,新华网,http://www.xinhuanet.com/2019-11/28/c-1125286329.htm。

[7] 侯沛:《“三团一队”助力合阳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校园网,2018年3月26日。

[8] 红提葡萄一般是指红提,当地及农技员也称之为红提葡萄。

[9] 本部分内容的材料主要来源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8年定点扶贫工作自评报告》和《2018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扶贫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