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和合文化的当代价值开发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前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主要依托和丰厚沃土,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文化根基,是当代中国发展的突出优势。

中华和合文化是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日常生活、政治实践中产生和不断发展起来的以整体和谐、和而不同、执中用和、仇必和解等和合理念为主要特征的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蕴含着丰富的、可资借鉴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内容、原则、方法和机制,是当前创新和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精神资源和思想资源:其对民族意志的整合和社会秩序的协调对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关系和谐具有重要启示;中华和合文化的内容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思想来源和组成部分;中华和合文化的方法论对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中华和合文化的以文化人机制对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建设具有指导作用。中华和合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当代思想政治教育应该深入研究和不断发掘中华传统和合文化的当代价值,从中华和合文化中吸取养分。

思想政治教育是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和实践品格的意识形态教育,在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事业中肩负着重要任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各种思潮和文化交流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而变得更加普遍,不同思想文化之间的交锋变得更加频繁,从而对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因此,广泛吸收和借鉴中华和合文化的合理成分,是当代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客观需要。

本书既从思想政治教育的角度分析中华和合文化,将中华和合文化解读为包含和合价值目标、和合价值体系、和合方法论和以文化人机制的体系,有利于推动中华和合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传承;也借助中华和合文化的平台来反思思想政治教育,促进思想政治教育者转变教育理念、改进教育方法,从而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总体来看,有利于建设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写作内容方面,基于新时代背景从思想政治教育学视角系统发掘中华和合文化的当代价值并就如何开发其价值进行探讨。首先,阐释中华和合文化的内涵及主要功能。其次,厘清“中华和合文化”和“思想政治教育”二者的内在逻辑关系,为开发中华和合文化的当代价值奠定理论基础。再次,通过对中华和合文化中优秀精华内容的整理,挖掘中华和合文化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进一步肯定其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丰富且重要的资料来源的价值作用。最后,从中华和合文化的视角对当前思想政治教育进行反思。从中华和合文化的视角审视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发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之间的关系、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等领域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矛盾和冲突,如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失衡;角色冲突、利益不同和价值观差异导致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关系的疏离;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已不能很好地满足当前人们的精神文化需要,如部分道德传统的断裂、新兴伦理规范的缺位等;在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上当前主要沿用理论灌输的方法,其与时代要求的不适应逐渐显现出来,如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与目标、内容等其他要素之间的整合不够、不同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之间协同不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之间的互动沟通不足、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与教育规律的背离、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存在失谐现象等,这些不和谐现象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顺利实施,阻碍了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实现。应对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的这些挑战,需要从中华和合文化中吸取营养,寻找化解之途。

本书主要研究成果和创新之处在于:

首先,通过对大量文献资料的梳理和研读,将中华和合文化界定为在中国古代特殊的地理文化背景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以和合理念为主要特征的思想观念体系,主要包括和合伦理规范、和合价值体系、和合方法论、和合环境育人机制等,并对中华和合文化产生的社会条件以及功能进行了剖析。

其次,挖掘中华和合文化的理念:整体和谐、和而不同、执中用和、仇必和解。以和合理念为指导,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应追求工具性和价值性的统一、坚持超越性和现实性的动态平衡、保持个体性和社会性的适度张力,以和谐人格培育为目标,努力实现人与自身的和谐统一、人与社会的共同发展、人与自然的协调平衡。

中华和合文化的伦理规范如义以为上、兼爱处中、求同存异、推己及人等,对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和合关系的建立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当前应积极借鉴和合伦理规范来协调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的关系,做到以义制利、维护公正、爱众亲仁、强化责任,宽容并包、相互尊重,至诚守信、合作共赢等。

中华和合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应辩证地扬弃中华传统和合文化并拓展内容体系:坚持和合理念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承继发展和合道德传统,建设现代公民道德体系;摒弃中华和合文化中的封建落后思想,确立现代思想观念。

中华和合文化的和合相生、和合相济、和合相成、和合相融方法是被实践证明的符合科学规律的方法。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借鉴和运用和合方法要坚持时代性原则、平等性原则、交互性原则、有效性原则、协调性原则。具体来说,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可以运用地位平等的民主对话、相互理解的心灵沟通、情理相融的交往互动、贴近生活的情感体验、知行合一的率先示范等和合方法。

当前思想政治教育与环境之间的失谐现象对于和谐人格的培育极其不利。中华和合文化通过道德教化、礼法规范、艺术熏陶和民俗约化等不同种类、不同形式的思想政治教育组合在一起,相互支撑、相互印证、紧密配合,营造出和合的文化氛围,使得和合的理念和精神深入人心。中华和合文化以文化人经验对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明确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建设的方向、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与环境之间的互动、建设政通人和的社会环境、构建自由和谐的学校环境、营造温馨和美的家庭环境。

中华和合文化内涵丰富,体系庞大,其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远不止前面所论述的内容。受资料限制和笔者理论水平的制约,还有许多有价值的思想没有被发掘出来,将和合文化作用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操作方法也存在进一步探讨的空间。本书的出版只是一次阶段性尝试,还望读者诸君阅后不吝赐教。


[1]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17,第4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