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空经济发展指数报告(2019)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摘要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新旧动能转换是实现创新驱动、推动经济由高速度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的重大战略举措。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机场是国家发展一个新的动力源”的强调,将机场对经济发展的战略贡献作用提到全新高度。

改革开放40余年以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增长,围绕机场以及航空运输形成的航空经济也获得了极大的发展,已经成长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不仅在产业经济层面也在区域经济层面,成为我国当前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推动力。开展航空经济研究,量化分析我国航空经济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对于促进我国航空经济乃至整个社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

中国航空经济发展指数以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经济发展新动能的形成为评价核心,包括枢纽带动指数、腹地经济及空间带动指数、新动能指数、国际开放指数、体制机制创新指数、协调性发展指数、绿色发展指数、民生发展指数8个二级指数,由18个三级指数、51个四级具体指标构成,力求对航空经济区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剖析。指数评价涵盖2018年旅客吞吐量超过一千万人次的机场所在的36个航空经济示范区(包括14个国家级航空经济示范区),从不同的侧面对我国航空经济区的发展情况进行客观监测和评估,展示航空经济区创新发展的细节特征,有利于在各类航空经济区之间寻找差距、树立科学的发展目标导向,为社会各界了解和认识临空经济区提供一个开放的窗口,为相关部门的研究和管理工作提供一定的实践支撑。

从总指数得分看,位列第一集团的上海、北京、广州得分远高于排名第四的深圳,且各分项指数表现均衡,无明显短板。由于独特的双机场优势和较高的国际开放指数,上海总得分高于北京;北京体制机制创新指数表现抢眼;广州协调性发展指数高于北京和上海。这三个临空经济区的典型特征是机场发展动力强劲,腹地经济支撑有力,机场发展与腹地经济之间形成了良好的互动关系。位列其后的深圳、成都、杭州、重庆、南京、郑州、武汉等城市的枢纽带动指数表现不俗,腹地经济及空间带动指数、新动能指数等分项指数也有较好的表现。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作为国内最早获批的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经过几年的发展,排名进入前10。从总体上看,总指数得分高于平均分的仅有16个城市,其余20个城市的得分均低于平均分,说明这些航空经济区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在排名前19的城市中,有13个城市拥有国家临空经济示范区(北京2个),而深圳、武汉、天津、昆明、厦门、济南6个城市以强大的腹地经济支撑在“临空经济区国家队”中抢占了一席之地。

分项指数中枢纽带动指数排名前10的城市分别为上海、北京、广州、深圳、重庆、南京、武汉、杭州、青岛、成都。武汉机场数据虽排名都在第14~16名,但其强大的铁路、公路交通枢纽位置将其排名提升不少。发展腹地经济及空间带动指数排名前10的城市分别为上海、北京、广州、深圳、重庆、杭州、南京、厦门、长沙、武汉。重庆地区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等数值均较高。新动能指数排名前10的城市分别为上海、北京、广州、深圳、成都、杭州、南京、厦门、长沙、武汉。除北上广深之外,成都在相关指标上表现较为均衡,总得分高于其他城市。国际开放指数排名前10的城市分别为上海、深圳、北京、广州、天津、厦门、珠海、杭州、重庆、成都。天津对外开放支撑度和社会国际化程度均较高。体制机制创新指数排名前10的城市分别为北京、上海、广州、郑州、成都、西安、南京、杭州、重庆、青岛。郑州由于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为唯一获国务院批准成立的国家级航空港经济发展先行区,且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管委会为正厅级单位,得分较高。协调性发展指数排名前10的城市分别为广州、上海、杭州、北京、深圳、重庆、青岛、成都、武汉、天津。绿色发展指数排名前10的城市分别为海口、厦门、三亚、深圳、福州、昆明、珠海、南宁、大连、青岛,多为沿海城市,中西部城市均排名靠后。民生发展指数排名前10的城市分别为上海、北京、杭州、广州、南京、珠海、深圳、宁波、厦门、温州。

最后,本书基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航空经济区发展的特点,从发展动力、发展绩效、发展支撑、发展环境和发展路径等方面提出中国航空经济区高质量发展的思路,给出在新时代背景下中国航空经济区高质量发展的路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