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46章 河西节度使
与此同时。
在关东十五路兵马联合讨楚的时候。
大周西部边陲,安西节度使,北庭节度使集结六万兵马,聚集于河西凉州。
河西节度使宋崇兰乃西部三镇河西、北庭、安西中最强者,手下精兵高达八万。
如今三路兵马会师凉州,意图联军讨楚。
凉州节度使府。
厅内,河西,北庭,安西三地将领正在厅内饮酒庆祝结盟之事。
“哈哈哈哈,我等联合,十四万大军,兵发长安,只需要攻破陇右,就能长驱直入,直取京城,活捉楚逆。”
“如今关东诸侯联合十五路兵马,发兵四十万,攻打潼关,我等正好前后夹击,使其首尾不能相顾,如此,楚贼必败。”
“哈哈哈哈!”
众将畅聊之间,面露喜色,仿佛已经打进了长安城。
然而此时,坐在上首的河西节度使宋崇兰眼底却是闪过一抹不易察觉的厉色,旋即猛然将手中酒杯一摔。
“啪!”
“刀斧手何在!”
一声怒喝。
踏踏踏!!!
厅内四周迅速冲出无数河西甲胄兵士,厅内饮酒的河西将领更是一个个猝然拔剑,直接劈砍向周围的北庭,安西将领。
北庭,安西两地将领还没有反应过来,就被砍杀殆尽,北庭节度使,安西节度使更是直接被众甲胄兵士生擒,七八把横刀架在脖子上。
两人刚刚上头的酒意瞬间被吓醒,不敢置信的喊道。
“姓宋的!姓宋的!你!你!你这个畜生!”
“宋崇兰!我等好心邀请你结盟!你为何如此!为何如此!”
安西节度使,北庭节度使看着被砍杀在厅内的手下将领,皆是双眼猩红,怒骂河西节度使宋崇兰。
“难道你还想投靠楚逆!你别忘了,你全家都死在了京城!”
宋崇兰一身明光大甲,身躯庞大如山,将近六十的年纪,却依旧气血不减,虎背熊腰,豹头环眼,不怒自威。
“哼!”
宋崇兰冷哼一声,怒斥道:“我等家眷都是被那北海侯,王辅等人所杀,其同党三族一万余人皆因此事在长安被斩首,你等为何还是执迷不悟。”
“朝廷封我等为边疆节度使,意在抵御吐蕃,守护我大周边民,你等私自调兵离开北庭、安西,若是吐蕃,草原趁机进军,你们将我大周百姓置于何地!”
“还妄想裹挟老夫,弃河西百姓于不顾!来啊,给我砍了他们的脑袋,送到京城去!”
说到最后,宋崇兰猛的一发怒,一巴掌拍下,嘭的一声炸响,直接将身前的条案拍成两节。
“宋崇兰!”
“宋崇兰!你这个奸贼!”
噗嗤!
两名节度使的怒骂,随着一刀砍下,戛然而止。
.......
数日后。
长安。
太极殿。
“禀太尉公,关东十五路人马,以陈王周昭为首,在洛阳集结四十万大军,进攻潼关,直指长安。”
早朝尚启,便接到了潼关的加急奏报。
满朝文武,顿时哗然。
唯有楚禾与一众西川高级将领神色未变,各地节度使起兵之事,早在预料之中。
兵部尚书陈登当即出列,道:“太尉勿虑,关东诸将,登视之如同草芥,登愿率兵马,前往潼关,斩尽贼首!”
陈登刚刚说完,又有一将出列,千牛卫中郎将赵骁,奏道:“太尉,杀鸡焉用宰牛刀,不劳陈将军亲往,我斩关东诸将,如探囊取物。”
赵骁出列之后,又有大量西川将领出列,皆奏道:“末将愿同往。”
“好。”
白玉阶上,楚禾点头,道:“诸位将军有心杀敌,乃朝之大幸,但,此次出战,只可据守,不可出兵,稍待时机,半年后,贼军弹指可破。”
“此战之时,本太尉,自领天下兵马大元帅,羽林军将军陈登,加封为羽林军大将军,任东征副元帅,领兵八万,驻守潼关,千牛卫中郎将赵骁,加封你为千牛卫将军,领兵两万,前往河中风陵渡口处驻守。”
“得令!”
“得令!”
陈登,赵骁高声领命。
随后,楚禾又对一众西川将领皆有加赏,一同随军出征。
十一万神策军,先前两万驻扎潼关,如今又派四万,再加四万来自关内和朔方的精兵,潼关精兵已达十万,据天险而守,纵使有百万敌军,亦难破之。
赵骁率两万神策军前往河东风陵渡口驻守,谨防敌军从黄河偷渡,绕道偷袭潼关。
……
午后。
楚禾正在国公府内编写《六学大典》,妻子杨怡在不远处的软榻上躺着,一边看话本子,一边欣赏楚禾认真书写的模样。
忽然王知行从宫中赶来汇报。
“大元帅,有河西派来的人,言北庭节度使、安西节度使纠集六万兵马至凉州,意图裹挟河西节度使宋崇兰反叛,被其斩杀,将二人人头送到了宫外。”
“哦。”
楚禾闻言将手中的事情放下,自从十六地节度使家眷被杀之后,楚禾便做出了布置,依靠潼关守关东。
又令陇右紧守要道,防备西边的三镇节度使。
没想到现在,河西节度使家人被杀后,不仅没有反叛,反而还斩杀了其他两个意图反叛的。
“宋崇兰在京中的家眷可还有未曾受害的。”楚禾当即问道,那日十六地节度使家眷被几乎杀尽,可那么多人,总归还有些旁支亲眷。
王知行略思索了下,回答道:“回大元帅,宋崇兰在京中的家眷,那日都遇害了,不过他还有一个孙女,已经嫁人,且那日恰巧没有赴宴,所以没有受害。”
“孙女。”楚禾想了下,道:“我记得宋崇兰祖籍乃是晋阳,你回宫中拟一道旨意,加封他孙女为晋阳郡主,赐郡主府一座,再拨五十精兵以充郡主仪仗护卫。”
“是。”
王知行立刻领命离去。
处理完这件事,楚禾又重新回去继续编写《六学大典》。
.......
潼关。
有诗曾言,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潼关,关中天险,素称天下第一关,历朝历代拱卫关中平原的重要屏障。
一旦潼关被破,整个关中便是一马平川,再无险可守。
潼关位于黄河,渭河,潼水汇流交界处,潼关也因潼水而得名潼关。
北望黄河,南靠秦岭。
塬,是关中附近一种特殊地貌,呈台状,其上,平坦如镜面,四周则是刀削般的悬崖峭壁。
而从中原地区,进攻关中,在秦岭和黄河之间,便是大量的这种“塬”地貌。
顶部平坦开阔,四周则是深达百米的狭窄深沟,从一个塬到另外一个塬,便要走过这些狭窄深沟。
而潼关不仅仅是一座简单的关隘,在麟趾塬靠近黄河的河滩处,修建了潼关关城。
而后在潼关和秦岭之间连接的塬上,又修建了十二连城,以及大量的子关,孙关,扼守各个塬之间连接的深沟要道。
这些关隘之间互相通行,形成一个完整的防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