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4章 王爵天授
浓重的血腥气在午门外盘旋了三日未散。
朱红宫墙上凝结着暗褐色的血痂,几只乌鸦掠过石砖缝隙间残留的碎肉,发出刺耳的嘶鸣。
当值太监提着铜盆泼水冲刷地面时,发现砖缝里嵌着半片指甲,在晨光里泛着青白的光。
紫宸殿内,少年天子将染血的密信掷在蟠龙金砖上,玄色龙袍的袖口还沾着平成侯临刑前喷溅的血沫。
那封用蜡丸封存的密信已被破译,字迹是三皇子府上豢养二十年的幕僚所书,信尾却赫然盖着安国公府的私章。
“陛下息怒。“李宗成俯身拾起密信,玉笏上的金丝流苏垂在青筋暴起的手背,“平成侯九族尽诛,安国公此刻怕是连书房暗格里的兵符都攥出汗了。“
话音未落,殿外忽传来沉闷的撞击声。
值夜的金吾卫拖着个披头散发的女子跨过门槛,女人绣着银雀的裙裾拖出蜿蜒血痕。
当她的脸撞上龙案时,新帝认出了那双与三皇子肖似的杏眼——正是平成侯夫人,安国公嫡亲的胞妹。
“教坊司的人来领罪眷了。“
云羽卫统领跪地时,铠甲缝隙里掉出块带血的玉佩,正是三皇子去年秋猎赏给平成侯次子的信物。
女人突然发出尖利的笑声,染着蔻丹的指甲抠进金砖缝隙:“你们以为杀得尽吗?安国公府圈养的死士...“
新帝抓起案上鎏金兽首镇纸砸过去,女人的额角顿时绽开血花。
李宗成却盯着那块沾血的玉佩,忽然想起三日前抄家时,平成侯书房暗格里那叠未送出的密信,每封都盖着三皇子私刻的“安“字印——这枚私印,本该在十二年前先帝赐死安王时就熔了。
“传旨。“新帝抓起朱笔时,笔尖的墨汁在明黄绢帛上洇出狰狞的痕迹,“三皇子...“
“陛下且慢!“李宗成突然撩袍跪倒,额头重重磕在染血的砖面上,“您可记得武德九年玄武门之变?唐太宗屠尽兄弟十人,却在史书上留了百年骂名。“
老臣抬起头时,浑浊的眼里闪过鹰隼般的精光,“三皇子如今就像惊弓之鸟,不如赐他安王爵位,再加食邑三千户。“
殿角的铜漏突然发出清脆的“咔嗒“声,更漏官刚换上寅时的刻箭。
新帝的朱笔悬在半空,一滴墨落在“诛“字上,慢慢晕染成血痂般的圆斑。李宗成膝行两步,袖中滑出本泛黄的《贞观政要》,书页间夹着张陈年舆图——正是安国公封地的山川关隘。
“这是臣昨夜在教坊司搜到的。“
老臣枯瘦的手指划过舆图某处,“安国公在封地私设的十二座冶铁坊,位置与三皇子去年进献的《山河赋》里描写的景致...分毫不差。“
新帝猛地攥紧舆图,绢帛在掌中发出裂帛声。他想起三个月前春猎时,三皇子献上的那幅长卷:画中云雾缭绕的山谷间,隐约可见铸铁炉腾起的青烟。
当时只当是画师渲染意境,如今想来,那作画的角度分明是站在鹰嘴崖俯瞰...
“报——!“殿外突然传来八百里加急的脚步声,云羽卫捧着沾满尘土的铜匣闯进来,“安国公府今晨送出十八辆马车,说是给三皇子妃送生辰贺礼!“
李宗成抚掌而笑,眼角的皱纹里藏着毒蛇吐信般的冷意:“陛下此刻若赐下安王金印,那十八辆马车里的刀枪剑戟...就该换成真正的绫罗绸缎了。“
三皇子接到圣旨时,正将最后半瓶鹤顶红倒入酒樽。
雕着蟠螭纹的青铜酒器是从安国公府密道运来的前朝古物,映得他惨白的脸泛着青灰。
宣旨太监跨进府门时,他握着酒樽的手剧烈颤抖,碧绿的毒酒泼溅在《山河赋》的真迹上,晕染了半幅江山。
“圣谕:朕膺昊天之眷命,承列圣之洪休,统御万方,夙夜兢业。惟亲亲之道,乃固国之本;彰德彰功,实帝王之隆典。咨尔三皇子元璟,秉性敦和,器量宏深,夙娴礼度,克尽孝悌,昔在先皇膝下,已显瑚琏之质;今佐朕躬左右,更彰麟凤之姿。
兹特封尔为安王,赐九旒冕,建藩开府,永固藩屏。冕旒垂九,昭亲王之贵;玄衣纁裳,彰宗室之荣。赐金册宝印,领河安府三千户食邑,岁入粟帛,准亲王仪。府邸敕造于永安街,丹楹刻桷,画栋飞甍,一应规制皆如祖制。更赐东海明珠十斛、蜀锦百端、西域良驹二十乘,以彰恩宠。
其爵世袭罔替,子孙承祧,与国同休。
凡安国一脉,代代袭王爵,岁岁享隆仪。尔当恪守臣节,翊赞中枢,上敬天地,下抚黎元,勿负朕推心置腹之诚,勿忘先祖栉风沐雨之艰。若使山河永固,必以尔族为肱骨;倘有奸佞生乱,亦当执锐锋以靖国难。布告天下,咸使闻知。文宣二年二月初十日。“
当听到“世袭罔替“四个字时,三皇子突然踉跄着撞翻了紫檀案几。案底暗格里滚出个鎏金匣子,里面安国公的亲笔信还未读完:“...待秋收粮足,死士三千...“
“殿下,该接旨了。“宣旨太监的声音像淬了冰,目光扫过滚到脚边的金匣时,嘴角扯出若有似无的笑。
三皇子匍匐在地,额头抵着冰冷的地砖,突然闻到圣旨上淡淡的沉香味——这是新帝惯用的龙涎香,却混着丝若有似无的血腥气。
当夜,安王府后门驶出三辆蒙着黑布的马车。
车轮碾过青石板路的声响惊醒了打更人,却没人看见车厢底部暗格里的密信:安国公的亲笔字迹被火漆封存,收件人落款处却空白一片。
更夫只记得马车拐进朱雀街时,有张惨白的脸从车帘缝隙间闪过,额角还沾着未擦净的朱砂——那是三皇子最宠爱的伶人,三日前就该死在教坊司的刑房里。
教坊司的琵琶声在血腥气里响了七天七夜。
当平成侯家的女眷被铁链拴着穿过西市时,酒肆二楼临窗的雅间里,李宗成正在煮茶。
红泥小炉上煨着的君山银针腾起白雾,模糊了老臣眼底的算计。
“阁老真要留三皇子性命?“刑部侍郎压低声音,袖中滑出张染血的供词,“教坊司的姑娘们说,平成侯夫人临刑前喊了句'三皇子府中地窖'...“
李宗成用银匙舀起茶沫,动作轻柔得像在抚摸情人的发丝:“你可知先帝为何将五门兵马司都指挥使之职空悬十年?“
他突然将滚烫的茶汤泼向窗外,楼下游街的女眷发出尖叫,“缺了饵的鱼钩,怎么钓得出潭底的老鳌?“
暮色四合时,一顶青布小轿悄无声息停在安王府角门。
轿夫抬着沉甸甸的箱笼进去时,守门的瘸腿老兵闻到浓重的檀香味。
箱笼里装的是新帝赏赐的东海明珠,最底层的夹板却放着本《金刚经》——经书空白处密密麻麻写满人名,都是这半月来被秘密处决的安国公暗桩。
秋雨落下的那夜,安王府地窖的烛火亮到天明。
安王握着安国公的最新密信,发现火漆封印的纹路与往日不同:本该是蟒纹的位置,赫然印着半片龙鳞。
当他颤抖着拆开信笺时,里面夹着的枯荷突然渗出黑血,在宣纸上晕染出八个字:
“君赠王爵,臣奉山河。”
地窖深处传来铁链拖动的声响,那个本该死在教坊司的伶人从阴影里走出,剥落的假皮下露出李宗成门客的脸。他捧着的鎏金托盘上,安国公的头颅正在慢慢结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