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经济千年史(精校本)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中文版序

本书所做的研究将各国经济的长期表现进行了系统性的量化。它探索了导致富裕国家成功的力量,同时分析了影响落后地区进步的障碍。它也考察了富裕国家同其他国家的相互影响,并且在此基础上评价在何种程度上这种关系是剥削性质的关系。

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中国一直是世界上数一数二的经济体,但是它发展的节奏同世界通常的模式有着截然的不同。在宋朝末期,中国无疑是这个世界上的领先经济体。同亚洲的其他部分或中世纪的欧洲相比,它有着更高的城市化程度和人均国民收入。从那个时期开始,中国一共经历了三个主要的发展阶段。

1300—1820年,中国经济受到了从元朝到明朝,再由明朝到清朝之间出现的多次动乱的影响。但是整体上观察,这个时期是一个粗放式的经济增长时期,该时期人口的大量增加与生产的增长几乎是同步的。虽然在同一时期内,欧洲的人口增长速度大大低于中国,但是到1820年时,它的人均收入水平已经是中国的两倍。欧洲的进步归功于更快的科学技术进步,也源于对美洲大面积地区的征服和殖民所带来的收入,以及它同亚洲和非洲的贸易所带来的收入。在这几个世纪之中,中国基本上同世界经济相隔绝。即使如此,在1820年时中国的总产出仍居世界第三位,而中国人口在世界人口中的比重还要更高一些。按照世界的标准,它的人均收入水平仍然是令人钦佩的。

现在让我们来展望一下2015年时可能出现的情况。如果使用美国人口普查局的人口预测数据,同时假定中国的人均收入增长可以保持它在1990—2001年间的速度,那么到2015年时,中国可以在GDP总量和人口数量上重新获得它昔日曾经拥有的头号世界经济体的地位(见表0-1)。

表0-1 中国与美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1700—2015)

资料来源:1700—2001年的数据来自The World Economy:Historical Statistics,OECD,2003;2001—2015年的预测数据来自Development is Back,OECD,2002。

我非常感谢我的挚友伍晓鹰教授和尊敬的许宪春博士,还有其他所有参与翻译工作的人员。是他们克服了本书翻译中的种种困难,最终将我的研究成果可以高质量地、完美地呈现给我的中国读者。我也要感谢北京大学出版社的编辑林君秀女士,是她极为细心的工作和热情的支持使本书的中文版得以顺利地出版发行。

安格斯·麦迪森
2003年11月于法国寓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