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72章 爹你说啥
朱棣也没想到今天他居然这么轻易就蒙混过关。
老爹居然几句话就放过了自己。
不过朱棣的性格十分江湖。
既然朱元璋不追究,他才不上赶着往自己身上揽事。
当即大大咧咧做了下来。
“爹,这是什么酒?好香啊!”
刚一坐下,朱棣就注意到了桌子上的白酒。
他受身边武将的影响,本来就好酒。
北平寒冷的天气又加深了他的酒瘾。
现在看到自己父皇居然有一种他从未见过的好酒,顿时双眼放光,有种垂涎三尺的感觉。
“这是为父好不容易搞到的好酒。叫什么「二锅头」!你也坐下尝尝。”
“好嘞!”
朱元璋让内侍又取了一副餐具。
朱棣也不客气,自己给自己倒了一杯。
一饮而尽!
“好酒!好酒!”
“这才是酒啊!”
“和这个酒相比,我以前喝得简直就是马尿!”
酒刚一入喉,朱棣就立刻赞不绝口,连呼过瘾。
大明现在还没有完全掌握蒸馏酒工艺技术,而且不分头锅、二锅、尾锅,全部掺起来一块卖。
所以二锅头这个后世十分常见的蒸馏酒,在朱棣这个大明亲王眼里,简直如同琼浆玉露一般!
“嗯!”
朱元璋也点了点头。
虽然他觉得朱棣用词太过粗俗,但是自己第一次在李小子那里喝到二锅头时,和老四的心情一模一样。
“老四,再尝尝这几道下酒菜,可以助酒兴。”
朱元璋指着桌子上的土豆、红薯和玉米说道。
“嗯!好吃!好吃!”
“爹你是从哪找到的这些东西?”
“我怎么从来没有见过?”
朱棣一边往自己嘴里塞,一边嘟嘟囔囔地说道。
这三道菜简直是太好吃了。
不论是煮玉米、烤红薯还是炸薯条,都是再好不过的下酒菜了。
就是这几个原料比较奇特,自己居然从来没有见过。
也不知道是不是海外番国的贡品。
“哈哈哈……”
“这个是红薯。这个是用玉米做的。你手里的薯条是用土豆切条油炸而成。”
“这三个神物不仅可以使华夏子民摆脱无粮可食之苦,更可以使我大明江山社稷绵延万年。”
“堪称是泽被苍生,造福万世的祥瑞啊!”
看着狼吞虎咽的朱棣,朱元璋心情大好,给他介绍起三种农作物的神奇之处。
“什么?目前一千二?这个最低三千,最高五千?这个能有七千斤的产量?”
听到玉米、土豆和红薯的产量之后,朱棣顿时惊呆了。
连送到嘴边的酒都忘了喝!
看着自己儿子目瞪口呆的样子,朱元璋更加得意了,顺便把李平安告诉自己三大神物在经济、民生和军事方面的用途讲述了一遍。
这下朱棣更吃惊了!
本来以为有了这三种高产的农作物,大明的百姓就不用挨饿了。
没想到它们不仅可以作为宝钞锚定物抵消通货膨胀,更可以通过经济手段吸血周边国家。
等到朱棣听朱元璋讲到种植土豆和玉米这两种耐寒耐寒的农作物可以将长城以北的广大土地全部掌握在大明手里以后,顿时拍案而起!
相比较大明亲王,朱棣更加像是蓝玉这种纯粹的武将!
封狼居胥勒石燕山才是他心中最宏伟的夙愿。
现在听到他不仅可以完成这两个愿望,还有可能更进一步,将北方和西域的地盘彻底掌握在大明手中。
朱棣怎能不心潮澎湃,激动万分?
“爹,那你倒是赶快让人种啊!”
朱棣大声催促道。
他仿佛已经看到了自己率领大明天兵,横扫大漠无敌天下,将北元鞑子揍得鬼哭狼嚎的样子。
看着朱棣意气风发的模样,朱元璋微微一笑:
“那老四,你愿意去种地吗?”
朱元璋一脸期待地看着朱棣。
“爹?你说什么?”
朱棣诧异地摸了摸自己的耳朵,以为自己听错了。
“去种地啊!你没听清?”
朱元璋也懵了。。
怎么自己说得还不够大声吗?
“种啥?”
朱棣一脸错愕地问道。
自己好好一个藩王,怎么突然就要去种地?
父皇这也太突发奇想了吧?
“就这些。”
朱元璋指了指桌子上的土豆、玉米和红薯说道。
咱老汉刚才和你苦口婆心地说了半天,你以为咱图啥了?
还不是想让你小子认识到这三大神物的重要性,给咱老老实实种地去?
“不行!我不干!”
“种地这些事情就让地方衙门干就好了。”
“我朱棣堂堂大明燕王,天家贵胄凤子龙孙。我怎么能去种地呢?”
这个时候的朱棣还不是那个五征大漠开创永乐盛世的皇帝,也不是那个深沉内敛可以装疯卖傻的燕王。
他现在只是一个意气风发鲜衣怒马而又略带痞气的热血青年。
最大的梦想就是像卫青霍去病、徐达常遇春那样暴揍鞑子。
封狼居胥,勒石燕山!
让大明的荣光威加海内。
可是现在父皇居然让自己去种地?
这还能干?
自己一个统兵十万阵斩四方的实权藩王,居然还要挽起裤腿去种地?
那出去还不叫人笑掉大牙?
自己以后还怎么带兵打仗?
“老四,咱也是没有办法啊。只能让你来牵头了。”
朱元璋也无可奈何地说道。
他建立大明之后,废除了蒙元地方行中书省制度,改各行省为承宣布政使司,主官为布政使,主管一省的民生和经济。
但是为了出于平衡的角度考虑,朱元璋又在各省平行设立了提刑按察使司和都指挥使司两个衙门。
这两个衙门的主管是按察使和都指挥使,分别负责一省的司法监察和军事治安。
但是各省三权分立之后,朱元璋觉得布政使的权力还是太大,就把布政使一切两半,分成左右布政使。
结果这就照成了大明每个省都有三套独立行政班子,四个互不统属的最高领导。
虽然保证了各省不会犯上作乱,但是办事效率大为降低。
就拿推广土豆、红薯和玉米这三大农作物来说。
这本来应该是承宣布政使司的活儿。
但是各省卫所的耕田归都指挥使司所有,各驿站所属的土地又归提刑按察使司掌管。
这就离不开都指挥使和按察使的全力配合。
再加上左右两个布政使!
大家都是一把手,凭什么我要听你的?
这要是打起嘴炮来,就不知道什么时候办正事。
如果各省遇到什么需要三大衙门联合行动的重大事情,朝廷一般会安排个总负责人来出面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