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影像学检查
(一)特殊投照视图
Judet位视图为特殊投照角度,即右后斜位(也称右髂骨斜位或左侧闭孔斜位)和左后斜位(也称左髂骨斜位或右侧闭孔斜位)视图的骨盆(图2-19)。通过确保尾骨投射到同侧股骨头上来确认倾斜的适当定位:在右后斜位投影中,尾骨应突出到右侧股骨头上。

图2-19 Judet位视图
实线代表髋臼后壁缘;虚线代表髂耻线;点状线代表髂坐线。
(二)标准的髋臼X线片系列
标准的髋臼X线片系列由前后视图和左右Judet位视图组成(图2-20),所以髋臼骨折常规需拍摄4张X线片,分别为:①骨盆前后位;②患侧髋前后位;③患侧髂骨斜位;④患侧闭孔斜位。现介绍每种X线片的拍摄方法及具体影像学表现。
1.骨盆前后位X线片
(1)方法:
患者取仰卧位,X线球管中心对准耻骨联合处,将骨盆所有结构完整拍摄下来。
(2)观察目的:
①骨盆整体观,健侧与患侧比较;②双侧髋臼骨折(临床少见);③独立于髋臼骨折以外的骨盆环其他部位的骨折(如:髂骨翼骨折、骶骨骨折、闭孔环骨折等);④骨盆环上一处或多处关节脱位(髋关节脱位、骶髂关节脱位、耻骨联合分离等)。

图2-20 骨盆前后位X线(左)和VR视图叠加(右)
1.骶孔;2.髂耻线对应于前柱的内侧边界;3.对应于后柱内侧边界的髂坐线;4.全线为髋臼前壁,虚线为髋臼后壁;5.泪滴阴影对应于四边形板。
2.髋关节前后位X线片(图2-21)
(1)方法:
患者取仰卧位,X线球管对准患侧髋臼中心进行拍摄。
(2)观察目的:
标准的髋关节前后位X线片上有6个检查标志:①髋臼前唇的边缘(前壁缘);②髋臼顶(穹顶);③髋臼后唇的边缘(后壁缘);④泪滴:外侧由髋臼最下部和前部组成,内侧由髂骨四边形骨面的前部组成;⑤髂耻线:起于髂骨的坐骨大切迹,向下延伸至耻骨结节;⑥髂坐线:由髂骨四边形骨面的后4/5形成。牢记这6个髋臼基本的放射学标志有助于我们判断骨折的类型。

图2-21 髋关节前后位X线片示意和投照角度
a.髋关节前后位X线示意,可显示6个重要的Letournel影像学标志:1.髋臼前唇的边缘(前壁缘);2.髋臼顶(穹顶);3.髋臼后唇的边缘(后壁缘);4.泪滴;5.髂耻线;6.髂坐线。b.髋关节前后位X线投照角度示意。
3.髂骨斜位片(Judet位,图2-22)
(1)方法:
患者取仰卧位,并向患侧倾斜45°(即健侧抬离拍摄平面45°),X线球管垂直对准患侧髋臼中心。因为需移动患者骨盆而产生疼痛,对难以配合的患者必要时可考虑在麻醉下拍摄以保证拍摄质量。
(2)观察目的:
①髂坐线;②髋臼前壁;③髂骨翼;④方形区。

图2-22 髂骨斜位X线片(Judet位)示意和投照角度
a.髂骨斜位X线片示意[浅色全线示髋臼前唇的边缘(前壁缘),深色全线示髂坐线];b.髂骨斜位X线片投照角度。
4.闭孔斜位(图2-23)
(1)方法:
患者取仰卧位,并向健侧倾斜45°(即患侧抬离拍摄平面45°),X线球管垂直对准患侧髋臼中心。
(2)观察目的:
①髂耻线;②髋臼的后缘;③整个闭孔环;④髂骨翼的切线位;⑤前壁及前缘。

图2-23 闭孔斜位X线片示意和投照角度
a.闭孔斜位X线片示意[绿线示髋臼后唇的边缘(后壁缘),蓝线示髂耻线];b.闭孔斜位X线片投照角度。
(三)CT扫描
1.普通CT扫描
CT扫描可以提供髋臼骨折的三维重建图像,对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价值,是诊断肌肉骨骼系统疾病,特别是髋臼创伤的革新性技术。常规轴向CT包括穿过损伤区域的相邻接的或者重叠的薄片,最短时间内获得实时影像。多排CT和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使获得任意平面和方向的重建图像以及高质量的三维图像成为可能。CT最大的优点之一是不需要移动患者体位就可以完成检查,这是X线所不具备的。研究表明,CT图像最关键的作用是对于髋臼横断面解剖结构的理解,可以通过将CT断面与骨盆模型进行对应而获得。常规轴向图像对髋臼的诊断较X线片敏感,包括髋臼骨折的类型、髋臼壁裂缝的位置和范围、髋臼顶部分负重的粉碎和嵌顿情况、关节内骨块碎片、股骨头损伤、骨盆血肿以及骶髂关节的完整性。尽管在X线片上可以观察到髋关节半脱位或脱位,但CT扫描可能会发现常规X线片上不容易被发现的情况。
2.CT多平面重建
CT多平面重建可以产生不同厚度的多个连续的冠状面和矢状面图像,较新的软件可以进行及时的重建。尽管重建仍然需要人为的整合来建立对骨折的整体印象,但可以提供常规轴向位无法观察的视角。
3.三维CT
高端的软件使三维CT成为判断髋臼骨折的一项非常有价值的可视化工具,其最显著的优点之一是通过对股骨等不需要的结构进行减影,获得更精确的骨折类型以及任意角度的三维图像。对于难以进行口头描述的复杂移位骨折和人为进行三维重建耗时的情况,这一优势可以得到更好的体现。因此,三维CT显然对于术前决定哪些骨折需要干预有重要的意义。对于边缘嵌塞、细微骨折线或者关节内的小碎片等精细解剖结构的显示,三维CT不如常规CT准确,此时矢状面或冠状面的重建或许对决定是否进行手术有所帮助。能够从各个方向观察骨折情况,将有助于外科医师选择更好的手术路径,对于预防术后并发症也非常重要。
(四)MRI成像
对于大多数髋臼骨折,普通的X线片和CT扫描可以提供足够的信息,但是并不能提供青少年人群中关于骨化中心骨折块大小的足够信息。对于这个年龄的人群,MRI检查可以更好地描述所有髋臼后壁骨折的大小,并已作为一种常规检查手段。MRI可以对骨皮质与骨松质、关节软骨与纤维软骨盂唇进行区分。外伤可以引起骨或软组织的特征性改变,即流体敏感序列的高信号。脂肪抑制序列是MRI创伤检查必不可少的序列。高分辨率技术也可以用于股骨头关节软骨和髋臼唇外伤的检查。基于对比成像范围的优势,MRI在检测股骨头隐匿性损伤或者早期缺血改变方面较CT更具优势。对于既往存在骨关节病的老年髋臼骨折患者,MRI对慎重决定是否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有帮助。
MRI对诊断髋臼不完全性骨折或者应力性骨折较CT、骨扫描、X线片更准确。这可能是由于这些骨折往往在CT轴向平面上显示是平齐的,受部分容积效应的影响,即使薄层重建也不能揭示骨折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