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树立职业意识
很多大学生的职业意识相对欠缺,以至于在择业、就业时屡屡受挫。而树立成熟的职业意识对大学生的职业生涯有很好的指导作用。因此,大学生应加深对职业的认知程度和投入程度,这样才能树立正确的职业意识,提高职业素养。
(一)职业意识的发展阶段
职业意识是大学生在职业问题上的心理活动,是大学生在职业定向与选择过程中对自己现状的认识和对未来职业的期待,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其择业态度和择业方式。职业意识随着一个人个性的成长而发展,会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职业意识的发展大致可以划分为以下3个阶段。
1.建立职业理想和选定职业目标阶段
建立职业理想、选定职业目标和树立人生理想是同步进行的,它们之间有密不可分的联系。个体在孩童时期会产生各种奇妙的想法,有的想法甚至会影响其一生。然而,这一时期的各种想法往往是脱离实际的。随着年龄的增长,个体在事物认知水平、判断能力上有了飞跃性的发展,理想越发贴合实际,加上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及个人经历等因素的影响,就形成了前期职业意识。虽然在这一阶段大多数人的职业意识还没有完全定型,还会因某些因素的影响而有所调整,但它已经能对个体的学习、社会实践及各方面的知识和能力的培养发挥重要的指导作用。
2.为了实现理想而努力的实践阶段
为了实现理想而努力的实践阶段是职业意识发展的关键时期,它直接决定个体能否胜任自己所追求的职业、能否找到理想的工作。大学生可以将这一阶段看作自我完善的阶段。在这一阶段,大学生一方面需要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锻炼工作所要求的业务能力;另一方面还要了解自己所学专业在社会上的需求情况,增强适应社会的综合能力。
3.实现职业理想的结果阶段
实现职业理想的结果阶段其实是个体经历前两个阶段后的自然结果,也是求职过程的最后冲刺阶段。这一阶段,大学生首先需要广泛搜集就业信息,其次运用掌握的求职技巧获取工作并尽快适应追求已久的工作。
(二)职业意识的培养
大学生的择业、就业深受其职业意识的影响。培养正确、成熟的职业意识,对大学生的社会化过程乃至其终身的职业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大学生可以从以下6个方面逐步培养正确、成熟的职业意识。
1.塑造诚信形象
“人无信不立”,可见诚信在生活中的重要性。诚信一般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为人处世真诚,实事求是;二是信守承诺。大学生应该努力塑造诚信形象,使他人愿意与自己深交,愿意竭力帮助自己。
2.增强责任感
责任感从本质上讲既要利己,又要以国家、社会和他人的利益为重。具体来讲,就是要明确自己的权利与义务,对自己的工作和行为负责。在大学里,认真学习、提高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服从老师和学校的安排是大学生的一种责任;而在工作中,遵守公司的规章制度、服从上司的工作安排、主动按时按量完成工作任务,也是员工的一种责任。
3.打造专业精神
专业精神通常指全身心投入工作、努力成为行家里手的进取精神,是一种执着于工作的规范、要求、品质等要素的严谨作风。打造专业精神,就是追求卓越。专业精神强的人,往往具备良好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表现出高尚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
大学生在培养专业精神时,需要严格要求自己,不管是学习还是社会实践,都要集中精力、主动积极、全力以赴。成功的秘诀是凡事都要求自己做到极致。
4.提高挫折承受力
挫折承受力是指个体在遭遇挫折时,面对巨大的压力和打击,设法摆脱困境而避免心理与行为失常的耐受能力。
要提高挫折承受力,大学生首先应正确认识自我,制定出符合自己能力的目标。目标过高会导致结果与预期相差太大,打击自己的自信心;目标过低会感觉自己没有发挥出实力。其次,大学生要学会自我调节。人生的道路崎岖坎坷,难免会遇到挫折,也少不了烦恼和苦闷。在遭遇挫折时,大学生应迅速转移注意力,如参加一些娱乐活动,拓宽自己的兴趣范围等。兴趣是保持良好心理状态的重要条件,人的兴趣越广泛,适应能力就越强,心理压力就越小。最后,大学生要学会变通,及时调整目标。如果做一件事情时接连不断地遇到挫折,就需要考虑是不是目标出现了问题;当目标出现问题时,大学生就应及时调整目标。
5.树立自信心
自信心是大学生成为职场人不可或缺的动力。大学生树立自信心,正确面对成长路上的各种挫折,也是培养成熟职业意识的必要条件。充满自信的大学生往往能够比较积极、主动地与他人接触,更容易融入社会、探索职业意义,以及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
6.培养团队精神
团队精神,简单来说就是大局意识、协作精神和服务精神的集中体现。大学生培养团队精神应该从日常学习、生活做起。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大学生之间应经常交流思想、沟通情感、相互关心,在交往中体验合作的快乐。团队精神归根结底就是互助精神,通过经常性的互助活动,大学生能深刻领悟“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团队精神的内涵,从而自觉摒弃自私自利的个人主义作风。
案例阅读
与众不同的职业意识
小王、小李和小刘三人同时毕业于一所“双一流”医科大学,他们被分配到同一家制药厂。小李的工作是在销售部做药品销售,小刘的工作是在研发部做药品研究和新药开发,小王的工作则是在实验室里喂养用来做实验的白鼠。在他们工作一段时间后,制药厂领导来检查工作。
领导先问小李具体在干些什么工作,小李说自己被分配到了销售部,主要工作就是把制药厂生产的药品尽可能多地卖出去;随后,领导问在研发部工作的小刘,小刘说他在研发部里做药品研究和新药开发;最后,领导又问喂养白鼠的小王,小王说自己的工作太重要了,是在协助制药厂所有的同事生产最好的药品,如果药品生产得好,将会挽救很多人的生命。虽然喂养白鼠不是一项特别复杂的工作,但是这项工作对小王来讲却非常重要,对制药厂来讲也非常重要。
案例分析:小李和小刘的职业意识仍停留在“为了工作而工作”的思想阶段,没有将工作与自己的事业目标、人生理想紧密地联系起来。而小王已经树立了将工作与个人的目标结合在一起的职业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