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章 明崇祯二年
崇祯二年四月。
北京城。
杂税、正税遭各省地方县令拒揽其责,皇帝震怒,颁布苛政,锦衣卫肆虐忠正满堂,都督吴孟明亲自下狱公卿,抄没家产,夷三族,引京中民变,帝命兵卫当街屠戮,毙千人!皆以谋反论罪抄家!株连无数!
被后世称之为是:盈朝之变。
当然,事情已经过去几天了,朱由检也能从民间的小报得知了此时天下文官的一个反应,就是骂皇帝。
在其他朝代基本上都不可置信的一个行为,在明朝,文人骂皇帝的各种隐晦描述,朱由检表示理解,作为后世魂穿过来的他,当然清楚此刻自己的处境,但他没有选择。
朱由检不单要杀京官,杀民变的夫子,还要抓地方官及南京吏部的许多大官,摆出我不单要在内忧外患的时候杀阉党,我连你们东林清流一起杀掉的样子。
可他有自己的道理,他朱由检也只能用杀来推行税收。
哪怕是用锦衣卫这把刀杀掉一半文官,他也得靠此时皇权没有旁落到不如文官集团强大的时候,利用好锦衣卫,把自己的计划方案推行下去。
什么方案呢?
征税!
想要维持现在的大明,想要维持军力,朝廷怎么能没钱呢?
朱由检作为后世明末历史爱好者,当然是了解一些明朝实情的。
再搞什么加派新税,也是征不到税的。
因为明朝末期事实上,永远是那一小部分纳税。
绝大部分明朝人口是不纳税的!
那怎么办呢?
“那就要重开黄册,编写户籍,清查朝廷人口,把跻身藩王奴仆、乡绅佃农、官将丁口通通造册,再清丈田亩,征发徭税。”
此刻朱由检正在面见的,正是户部尚书毕自严,毕自严有些落寞的神色,满脸的疲惫,但还是发抖。
这也难免,虽然明朝的文官个个胆大包天,但面对一个登基就可以杀人如麻的昏君,他毕自严再怎么头铁,也不敢这时候冒犯皇帝的霉头啊,毕自严只能毕恭毕敬的纳言:“陛下圣明!国朝积弊甚久,自祖皇帝在时的三千二百万担税粮,朝廷早已拿不上那么高的税了,是时候重开黄册,清田盈策了。”
“开互市,征蒙古马,此事朕也交由卿去办,户部统筹,也好一一记册。”
别问朱由检为什么不开朝会召众臣讨论就可以决定,朱由检还想问呢,都是后来人,召东林文臣聊半天能解决问题吗?不能!不能我还召见毛个文臣?
何况此时的朝廷,朱由检至少逮着户部、吏部血洗了一通的,此时的他就是拎着锦衣卫这口刀架在了文官脖颈上逼着他们按自己说的做。
朱由检继续吩咐:“对了,户部查册要尽快,尤其是山陕、河南、宣化、山东,优先造册禀告。大伴,去派一队机灵些的东厂番子督察此事,但有欺瞒,记下报告。”
“是,皇爷!奴婢这就去办。”边上的王承恩连忙应下,匆匆退了下去。
“行了,你也走吧。”朱由检开始赶人,又转头看向一个小太监道:“宣孙传庭。”
孙传庭人倒是相当魁梧,容貌甚伟,浓眉,眼神犀利,一踏入殿内就看到皇帝正朝自己大步走来,他先是一怔,随后连忙朝着皇帝朱由检行礼喊道:“臣孙传庭叩拜陛下!吾皇万岁万岁……!”
“传庭,朕可总算把你盼来了!你可真叫朕好等了许久啊!”
肉麻,很肉麻,但却十分符合朱由检此刻的心理想法,他是真的苦苦等了这位大将一个月的时间。
孙传庭,很重要。
孙传庭自己此刻是十分懵的,他是被朱由检直接从地上扶起,此时的神将心道:不好!我真不是袁崇焕啊!我可没吹!
“陛下……”
朱由检却是没急着多说别的,而是喜悦道:“传庭是字伯雅吧?朕的九边总算是稳固了。”
孙传庭什么反应?其实他从进殿内后被皇帝如此着急喜悦的欢迎后,就已经是懵的了,这不是个暴君吗?怎么此刻显得对自己如此重视,自己过去也没什么功劳啊!
“朕都算定了,待卿入京,朕即要为卿宴请三天三夜,可眼下国朝危难,朝廷在边关忧患不断,朕也就今日与卿商议一番,好好吃喝一顿。”
孙传庭连忙追问道:“陛下,臣如今只是白身,何况陛下要臣去九边任职?臣可……”
“卿就莫要再推辞了!
朱由检突然的严肃,语重心长的打断他道:“朕即刻就下令,由卿接替袁崇焕担任蓟辽总督,替朕守好蓟辽。”
他想要提醒孙传庭此事的严重性,补充道:“朕已经前两日便已下旨意,由吴襄之子吴三桂为宁远总兵,编练三千团练镇骑兵,领其麾下兵将镇守宁远。”
至此,孙传庭才恍然大悟的点头,但他其实心中还有着一万个不解,他根本不清楚朱由检为什么这么突然的提拔自己,并且一下子就给这么大的官。
督师蓟辽,这可是绝对的官僚体系第一列,并且在边镇权利极大,是眼下时局封疆大吏中最有权责的地方。
“陛下,那袁督师……”
“朕意已决。”
这话,皇帝还是突然压低声音,几乎贴到了孙传庭耳根子说的,以表明自己对孙传庭的信任。
此时的大明,在辽东战场上,总兵力事实上是处于一个与后金一比三的大劣势的,整个辽东兵马共有五万五千左右的步兵以及不过七、八千名的骑兵,这个是朱由检在早年翻阅明朝隐晦档案中的资料,比起清改明史有实证的三方记录,也证实了这一点。
朱由检调孙传庭去辽东,盘算的自然是稳住此刻的关宁锦防线,至少要抵御住蓟门方向的防线,不至于还让满清从蓟镇冲入关内劫掠。
至于说袁崇焕。
关宁锦防线。
宁远城外,锦衣卫缇骑刚刚出现,守城的守军还要出声询问,却见到领头的竟然是个蟒袍大太监,大太监的身后是绵延出去的两队锦衣卫骑兵以及东厂番骑,人数就至少有五百。
这个阵仗还是很大的,毕竟锦衣卫缇骑这时候还是粮饷充裕的,个个骑兵生的十分魁梧高大,骑的也是高大的西马。
马头被沉重的整面铁链甲包裹起来,悬挂下来的铁叶子坠在马脖子以下,加上背上挂着弓箭,腰间个个悬挂精刀,并且已经是披挂铁制甲胄,虽是骑射为主的骑兵,但是守将看得出这是一支堪比关宁骑兵的锦衣卫战兵!
若是没有高大魁梧的西马,是万万撑不住这样铁骑的。
“奉皇命!速开城门!”
大太监不报姓名,而是手中拿着黄绢,引起守将注意。
但其实完全用不着大太监费力去喊,守军在见到这么多锦衣卫和大太监的出现,便已经下令让手下官兵去打开城门了。
缇骑不管不顾,在城门打开时,众骑速度不减,引起城内百姓的一下子涌入宁远城内,众骑刚刚入城,进入主副街角,就有一队番子和锦衣卫四面八方的散开,朝着各自目标而去,另有百余骑跟着大太监朝着官邸和城门楼的方向去了。
如此大的动静,引起了不少宁远军民的注意,最早注意到锦衣卫动作的,还是停驻宁远城的祖大寿一部,祖大寿先是连忙召来自己堂弟,也就是祖大乐共同商议。
面对锦衣卫,祖大寿是真的怕,不是怕自己的麾下兵马打不赢区区数百的厂卫,而是自己怕皇帝是来治罪自己的。
锦衣卫之所以让人畏惧,是因为他们代表皇权,而不是他们如何有本事。
“堂兄勿急,这不是有袁督师在吗?咱们这就赶去他那,届时真有大事,天塌下来有高个子顶着呢。”
祖大寿觉得也是,与其自己胡思乱想的瞎猜半天,还不如去袁督师那一同。
他倒是不认为自己有什么案底需要锦衣卫来逮捕的,这还没到“已巳之变”呢。
但等二人带着些亲信家丁赶到袁崇焕所在官邸时,却被惊住了。
袁崇焕这个平时很有派头的蓟辽督师,此刻却是由四名厂卫摁跪在地,冠带凌乱,嘴角还有血迹,只顾怨毒的盯着大太监看,这个官邸的三四十人皆被制服,扣上锁链。
“这是?”
祖大寿和祖大乐皆是神情恍惚,愣在当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