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章 大哥在叫门,侄子在喝奶
大明正统十四年,九月初五,秋风微寒,萧瑟凉薄。
紫禁城慈宁宫,年二十一的郕王朱祁钰,跪于寝宫门槛前,悲怆噙泪,哀声动容,周边宫人皆低头,不敢直视。
郕王朱祁钰是正统皇帝、叫门天子、瓦剌留学生朱祁镇唯一同父异母的弟弟,他哥朱祁镇纵观整个历史在皇帝排名中都是保二争一的存在,当然倒数的。
朱祁钰哽咽着如泣如诉:“母后,儿臣才薄力浅,能力不足,实难当此重任,陛下北狩,情势危急,还请母后早日下令出兵北伐,儿臣愿为先锋,率铁骑迎皇驾南归,咳咳……”
朱祁钰脸上满是泪水,痛哭磕头,一向体弱的他说到悲痛处,剧烈咳嗽了起来。
幽暗的屋子内良久后传来一声叹息:“你这孩子,三请三辞都过去了,本宫知满朝文武心思,他们多番请,你多番辞,礼数全了,怎还来本宫处哭哭啼啼。”
前些时日土木堡之变,大明皇帝朱祁镇率领大军在土木堡被瓦剌军队精准狙击,二十万大军全军覆没,老将军折戬沉沙,诸大臣身丧铁蹄,皇帝也被瓦剌人俘虏了。
大明皇帝被蛮夷抓了,亘古未闻之丑事,被抓了还叫门,丑上加丑。
此时,瓦剌也先部兵分三路向着北京而来,中路大军带着正统皇帝,一路叫门,边军知是皇帝不敢有所异动。
国家存亡之际,生死攸关之时,正统皇帝唯一的兄弟郕王朱祁钰被从闲散的王府中提了出来,临时监国,孙太后垂帘听政。
面对着带路的皇帝,逼近的瓦剌铁骑,此时临危监国的朱祁钰,这段时间来表现的非常好。
皇帝遭擒,局势岌岌可危,众臣议而不决,朝堂之上意见分歧,莫衷一是。
最终上书他们请立新君,有说立朱祁钰的,有说将朱祁镇那两岁的儿子立为皇帝的,也有说迎立外藩将颇有贤名的襄王朱瞻墡迎立为皇帝。
当然最后的决议是拥立朱祁钰为新皇帝。
孙太后知道大事当前不得不从,国不可一日无君,所以按照惯例三请三辞后,朱祁钰理应顺势成为皇帝。
今日朝堂上那三请三辞已经结束了,礼数全了,大明皇帝之位朱祁钰自可以取了自用。
但是朱祁钰此时却非常反常的独自一人跪在太后的寝宫门口哭诉,若是演戏的话,孙太后只觉得这戏过了。
可是看着朱祁钰的表情,听着他的哭声,又觉得带有真情实感,若是演戏的话,这戏也太好了。
而且就孙太后对朱祁钰一向以来的了解,这孩子不似那会演戏的人。
宣宗皇帝就两个儿子,朱祁镇和朱祁钰,长子朱祁镇是孙太后的亲儿子,自幼受宠,后年少登基为皇帝。
次子朱祁钰立为郕王,在朱见濡出生之前的很长时间里朱祁钰都是理论上皇位的第一顺位继承人。
她是从小看着朱祁钰长大的,对于朱祁钰的培养,她给下达的指令一直都是培养成一个闲散的王爷,这些年来也做的很不错,文章不显,武艺不精,唯独值得为人称道的不过是这一幅谪仙人般的面容和清隽神秀的气质。
若非出现这档子事情,他还会继续做他英俊帅气的闲散王爷。
孙太后自然不想立别人的儿子当皇帝,但是形势比人强,真的将不到三岁的朱见濡提上去面对如此内忧外患之时吗?
听他哭的情真意切,孙太后也难免伤怀,雍容华贵的妇人走出屋外来:“好孩子,现国家危难,你长兄北狩,你得担起责任,迎他归来。”
孙太后眼神闪烁,她的亲儿子被抓,冲着满朝文武的态度就可以看出来,就算是朱祁镇回来了,如此污点在身上,似乎也不适合做皇帝了,但是这是她唯一的儿子啊,不论如何她要想办法救回来。
“母后,儿臣句句肺腑之言,儿臣可以监国,但是决不能当皇帝,陛下尚在敌营,我为臣弟,岂有夺皇兄之位的道理?”
天上掉了皇帝之位,居然不要,这世上真有人不想当皇帝?
很快,孙太后明白他的担心,他担心万一朱祁镇回来了,到时候两个皇帝如何自处?
“郕王,你有如此至诚之心本宫深感欣慰,但是宣宗托付江山,你是他的儿子,不能袖手旁观。”
朱祁钰砰砰两个响头磕下,磕破了额头,边上的太监宫女急忙上前拦着,朱祁钰却没管自己额头的血迹。
“母后,时国家危难,儿臣不得不为,但请母后明鉴,儿臣绝无篡夺兄长皇位之心,若要儿臣登皇帝大位,还请母后下旨先立见濡为皇太子,并且昭告天下群臣,万民百姓,儿臣将来若废除见濡皇太子之位,天下群雄尽可起兵讨之,满朝文武尽可持剑杀之!”
闻言,饶是孙太后这般见过大风大浪的人也是不敢置信的瞪大了眼睛。
朱见濡是朱祁镇的庶长子,也就是将来的宪宗朱见深,朱祁镇之前没立太子是因为他的皇后还没产子,而他自己也还年轻,正是生育巅峰期,不急。
朱祁钰此举这是自绝后路啊,这样做到底对于朱祁钰自己有什么好处?
不管怎么想,不论怎么算,这件事情对于朱祁钰自己都是百害而无一利。
当你排除了所有不可能的事实外,那么剩下的,不管多么不可思议,就是事实的真相。
他真的不想抢皇位!
孙太后激动的伸手扶起了朱祁钰,难以抑制自己的激动心情,此时的她才有了些真情实感:“好孩子,好孩子,从小你就是这不争不抢的性格,你们兄弟二人如此情深,本宫也深受感动,你且放心,本宫自会帮你。”
朱祁钰是真的不想要这皇位吗?
当然不是,只是隐患太大了,历史上朱祁钰最终还被他那叫门的兄长复辟了。
朱祁镇任性妄为土木堡之变尽丧大明二十万精锐,断大明国运,宠信宦官,冤杀忠臣,任用奸佞,给外族蛮夷立庙祭拜,做的事情几乎就是完颜九妹+宋徽宗+石敬瑭恶行总和。
土木堡之变或有外因,比如在关内被瓦剌人精准狙击,部分边军和瓦剌人都快睡一个被窝里了这些事情都经不起推敲,但是更大的原因还是朱祁镇自己任意妄为好大喜功,至于冤杀于谦的事情更是没得洗。
朱祁钰呢?
景泰八年,国泰民安,这八个字足够了。
可是将来偏偏满朝文武将来坐视了朱祁镇这个昏君发动夺门之变如此儿戏的政变,杀了朱祁钰。
实乃千古之悲。
究其原因有三。
一是没儿子,自己身体也不好,又废除了朱见濡的太子之位,国无储君,必生板荡。
二是正统皇帝朱祁镇和正统储君朱见濡都活着,在礼法上取而代之有法可依,所以将来那么离谱的夺门之变,居然没引发什么大的动荡,完全不像是一场政变该有的样子。
三是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朱祁钰自己没有建立起完全属于自己的势力,他用的朝臣多也是朱祁镇的臣子,没有那种一条绳上的蚂蚱,没有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党羽。
执政者永远代表了自身阶级的利益,当你足够重要,代表了足够多的利益,你所代表的阶级就会永远维护你。
现在在孙太后看起来朱祁钰此举是自绝后路,但是好处是他借此可以稳定很大一批人,团结很大一批人。
至于朱见濡这个太子,他当着就当着。
我长生不就好了。
【国运系统】
姓名:朱祁钰
职位:藩王-监国
命格:藩王
人口:5317万1070(中规中矩)
军队:京军4万7623,卫所军102万5589(中央势弱,藩镇做强)
经济:GDP52亿两白银,中央税收1958万两白银(经济中等,百姓苛税,偷逃严重,贪污丛生,财政空虚)(亡国之相)
政治:皇帝被俘,外邦入侵,太后猜疑,主少国疑,群臣动荡,士绅南移(亡国之相)
科技:火器时代初期,上等(对比世界水平)
文化:中华文化(区域宗主地位)
伴侣:2(少之又少,急需扩充,时不我待)
子嗣:1(亡国之危)
综合评价:命数不足,亡国之危,国运综合指数【12】
寿命:25天
这系统自他穿越之后出现在自己的脑中,是一枚玉玺的样式.
上书【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将自己的寿命和国运关联,纯纯逼着咱做好皇帝。
而且系统的意思就是他的命格撑不起皇帝之位,这不是坑爹呢么。
接下来万一登了皇帝之位,这命还不知道剩下几天呢。
自己的寿命绑定了国运,理论上来说国家昌盛,朱祁钰就长生,既寿永昌原来是这个意思。
有了这系统,自然要国运通天,寿与天齐。
此时大哥在叫门,侄子在喝奶,接下来瓦剌军队长驱直入到京城。
按照历史北京保卫战确实能赢,朱祁钰现在要考虑的是要怎么赢,要怎么稳固自己的位置,避免将来的隐患,要利益最大化。
所以为了解决当前之患,他必须得到现在朝堂上话语权最大的孙太后的支持。
朱祁钰在孙太后的搀扶下起身,说:“母后,儿臣之言非虚,此乃司礼监拟诏,诏书内容即儿臣方才所言的内容,请母后盖印。”
“你……你这是何必呢,本宫信你的话。”
“不!母后,您盖印后,儿臣假若登基便也盖印,此乃登基第一诏书!见濡永为皇太子,绝不废除。”
“叮,解除危机【太后猜疑】,奖励【后宅安宁卡】*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