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品寒士:从凿冰求鲈开始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9章 名士风流,群魔乱舞

在书圣眼中,管你是钱塘县的什么大人物,那在人家的眼中都是小人物。

王羲之居住在此,对于所有上门的求见,一概是拒不理会,所有的送来的珍奇礼物,也一概是不收。

老爹刘弘作为家主,自然是要陪着王羲之。

刘浚之也就承担起了替老师王羲之婉拒众人的责任。

对于刘浚之,钱塘县高门士族子弟们,此前还仅仅是处于‘脱胎换骨’的刘浚之有些小小本事和声望的阶段。

毕竟,“凿冰求鲈”等事情带来的改变,并没有多么巨大,顶多算是让刘浚之可以获得本县的中正推举而已。

但是。

如今却是不一样了。

闻名天下的琅琊王氏书圣,王羲之不仅收刘浚之为弟子,而且还来到其家中小住。

这件事情带来的炸裂程度,对于钱塘县众人来说,简直要超乎他们想象了。

哪怕是被琅琊王家的随从传话,来客一律不见之后,众人也是迟迟不肯离去。

刘浚之出来相劝后,聚集在一起的钱塘子弟们,立刻激动的围拢上来。

“刘兄,你我乃是至交啊,可否再问问王右军,让愚弟进去一睹风采啊!”三十多岁的褚时谦,用近乎哀求的语气,向着刘浚之说道。

明明比刘浚之大十多岁,现在却是以‘愚弟’自居。

其余钱塘士族子弟们,却并不以此为意,甚至全都学着褚时谦的样子,向着刘浚之哀求,只为见上书圣王羲之一面。

当然,如果能够再跟书圣说上两句话,甚至是获得一书墨宝,那自然是更好。

“刘郎,在下工习行书二十余年,内心深处,早已拜书圣为师,只求一见,我愿用十倾田地答谢!”一个士族钱塘张家的子弟张逯,言辞恳切求道。

这一下子,其余的各家子弟们可就不愿意了。

拜求书圣王羲之一面,多么文雅风流的事情啊!

你姓张的竖子,竟然搞出来这么明显的行贿?

如此行径,简直就是无耻,也好意思说什么“心中拜书圣为师”,根本就是卑劣浊流的寒门小人行径!

不过……,十倾良田可着实不少,刘浚之家门第位列士族,但属于南渡之家,田产总共也不过才二十倾而已。

若是刘浚之答应了,让张逯这竖子得见书圣一面,岂不是要令他们愤恨而死啊!

“贤弟,愚兄愿以十五倾良田答谢!”

脑筋灵活者立刻跟风而上。

“我愿以二十倾良田赠谢!”

“我有西域夜明珠一枚赠谢!”

“……良田二十倾,歌姬十名……”

霎时之间。

刘宅外边,变成了一场争相提价的内卷大会。

面对此等场景,刘浚之顿时有些哭笑不得。

从今以后,整个钱塘县的士族子弟们,只怕任凭是谁,在刘浚之面前都要自矮三分,哪怕父祖声明显赫,难道能显赫的过‘书圣恩师’?

刘浚之自然也明白,这些人不顾平日的悠然风雅,在自己面前市侩行商般竞价,只求见一面王羲之,绝对不是什么简单的书法或文学‘面圣’。

他们更加看重的是书圣王羲之的家世、地位和名声。

王羲之若是在见到某人后,只需要说出一句客套的勉励嘉许,那便能换来大大的声望!

两晋九品中正制的考评制度下,同为士族门阀的子弟们,谁也不比谁背景差,学问也非一日之功,只有在声望上可以大跃迁。

‘一言而兴’,对王羲之来说,实在是太简单了。

“诸位贤良,浚之也是爱莫能助啊,恩师清净无为,师命如君命,岂能逆之也!”

刘浚之好不容易才令众人安静一些,赶紧大声的解释起来。

众人面面相觑,脸上全是失落和不甘,哪怕已经知道明确的结果,也是依旧不愿意轻易离开。

万一呢!

万一书圣出门的时候,遇上风流倜傥的自己呢?

大家皆是怀着此等心思,你瞅瞅我,我瞧瞧你,谁也不愿意先行离开。

在刘宅大门的不远处,正好是一处桃树林。

魏晋以来气候大寒,此时正是四月初,桃花刚刚盛开。

钱塘县的士庶子弟们,纷纷在桃花林中安歇等待起来。

既然求见无门,也就只能守株待兔了。

如此一来,众人全都卖力的表现自己,可谓是文采飞扬、激情文字、引吭高歌、风流洒脱……

各家的奴仆们,可算是忙坏了,纷纷返回各家,取来了笔墨纸砚、案几、熏香炉、鹅毛大氅、玉箫竹笛、美酒珍馐,甚至还有歌姬女乐都弄来了。

整个刘宅外的桃林,仿佛变成了一场文坛盛会。

这一下子,不仅是士族寒门子弟,就连钱塘县的普通百姓们,也全都赶来凑热闹,甚至小商小贩也是闹哄哄的来了一片。

“娘希……”

刘浚之差一点就要文雅扫地,骂出声来了。

“群魔乱舞,真是具象化了。”

那些挥毫泼墨、纵情诗赋的‘才子派’们,其实倒还好说,行为举止并不怎么出格;令歌姬女乐吹拉弹唱者的‘名士派’,也不算太出格,毕竟王羲之的好友谢安也是出游伎女相从;穿着鹅毛大氅,忙着起卦卜算的‘修道派’大神,无非想要投书圣所好,彰显同道中人……

刘浚之感觉最受不了的,乃是几个放声吟啸的‘风流派’,全都在模仿阮籍的模样,手指放在口中,发出一阵阵的长啸。

无词之歌,乃是啸。

《啸旨》中说的:“夫气激于喉中而浊,谓之言;激于舌而清,谓之啸。”

其实,就是大声的吹口哨,或者是空口长啸。

刘浚之严重怀疑,这几位纵情长啸的‘风流派’,可能是没有真才实学,只会吹吹口哨,毕竟这是最便宜的乐器。

阮籍猖狂,人家肯定有猖狂的资本,想来阮籍的‘长啸’也必然是令人迷醉的真正无词之歌。

钱塘这几位‘风流派’,明显徒有其表,声音一概属于鬼哭狼嚎。

钱塘版本的‘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既然已经在家门口上演,刘浚之也不可能不管不顾。

他命令吕宽带领奴仆部曲,给名士众人准备煮茶温酒的木柴竹炭,还有其他竹席、热水等给普通百姓歇息解渴。

正当刘浚之指挥众人忙逯的时候,身后传来一个男孩的笑声。

“哈哈,真好笑,丑叔你快看,那边有个人光着肚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