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尽攀登:无脚登山家夏伯渝的珠峰梦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8600米被迫下撤

到达8600米后,我们开始建最后一个突击营地:有人搭建帐篷,取冰雪烧水做饭;有人准备金属梯,以便在攀登第二台阶时架在上面。

第二台阶,是一块高10米左右、几乎呈90度的岩石壁,其两侧都是悬崖峭壁。这是唯一通向顶峰的路径,只有借助梯子才能上去。

1960年登顶珠峰的王富洲、屈银华、贡布三名运动员,因为没有梯子,在这里耽误了十几个小时,最后是靠另一名运动员刘连满搭“人梯”才上去的。他们到达顶峰时是凌晨,没能留下一张在顶峰的照片,所以有些国家对这三人登顶珠峰的事实有所质疑,一直不太认可。

我们这次就是要把背上来的梯子架设在这里,就此打通通往顶峰的道路。我们队伍架设的金属梯后来在珠峰上使用了30多年,这期间所有从北坡攀登珠峰的人都通过这个“中国梯”上下,这也是我们为攀登珠峰的事业做出的一大贡献。

天渐渐地黑了,风也开始加大。我正在帐篷里休息,突然听见副队长仁青平措叫我,并问我队长怎么还没有上来。于是副队长带着我们几个人外出寻找。可天已经完全黑了下来,风也越刮越大,几米之外什么也看不见、听不见,我们寻找一会儿后不得不返回了营地。

第二天,风越刮越大,一早我们准备出发时,突然有一个女队友晕倒,我们只好停了下来,再等机会。带备用电池的人因为高原反应忘记把电池留下来就下山了,报话机没电,我们与大本营也就失去了联系。

第三天,狂风像惊涛骇浪般地咆哮着,直刮得天昏地暗,人根本就直不起腰来,很难向前迈步,我们无法出发登顶。我望着帐篷外不远处隐约可见的山顶,心想:考验我的时候到了,要坚持到底,就差最后200多米,一定要登上去。

但是,我们在8600米高度的突击营地已经等待两天三夜,没有吃的,也没有燃料。没有燃料就没有水喝,不能直接吃冰雪,因为那样会很快带走身体的热量,更容易冻伤。

在海拔这么高的地方,即便是躺着不动也会消耗大量体能和身体热量,世界上似乎从没有在这个高度等待这么长时间的先例。

现在,北坡的最后一个突击营地改在了8300米处,而南坡建在了7900米处,都是为了更好地保存体力和防止体温下降过快。

风不知什么时候能减小,在这等待的两天三夜里,陆续有伤员被送下山。再这样等下去会出现更多的伤病人员,即便出现好天气,也没有体力了。没办法,副队长只好带领我们下撤。

当我们下撤到8200米营地的时候,等候在7600米营地准备第二批登顶的队员中,有三人上来给我们传送大本营的消息。大本营让我们突击顶峰,不要在8600米长时间地消耗自己。

他们问我能否再攀登,我说:“我已经三天没有吃东西了,只要有食物吃,我就可以再上。”他们拿出了一包风干羊肉条。这种羊肉条就是把生羊肉切成条,放在阴凉处晾干制成的,藏族人喜欢吃,可我根本咬不动,更咽不下去。补充不了体力,我无法继续攀登。他们只好组织了几个人,从8200米出发去登顶。

后来听说有的人高原反应很严重,体能也严重不足,而且还走错了路,最终他们也没能上去。

没能登顶我心有不甘,虽有遗憾,但我依然满怀自信。我相信用不了多久,我就能回来登上世界之巅。没想到,这一转身竟是40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