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9章 高桥(追读)
李宥为正要走。
“哎,等等。小兄弟,你来上海投奔亲戚的?”刘正光站前面挡住了他。脸上带着热情的笑容,“感谢你帮我保住了钱,为了感谢你的帮助,这是我的一点心意。”
说着直接递给李宥为一百块钱。
“伸个腿儿的事。”李宥为接过一百块钱,暗道:“上海人还真是出了名的的节省啊。自己帮他保住了一万块钱,还差点被人打了,竟然只给一百块钱。”
“你要去哪啊?”刘正光看李宥为十分顺眼,这么好心肠的青年,可是他的贵人啊。
“高桥镇。听你口音也是上海人,知道怎么过去吗?”虽然问别人也能知道,但眼前就有这么个方便的人,干嘛不用起来。
“高桥镇啊!你去高桥镇干嘛?你有亲戚在那边打工啊?”
“算是吧。”
刘正光显得很高兴,“那我们以后可能还会相见。你可以坐公交……然后就到了高桥镇。”
李宥为没急着坐车离开,而是先找了家理发店,把头发洗一下,顺便也把脸洗干净了。
只看看到镜子中一张干净帅气的脸,头发也被理发师打扮成了时下青年中流行的发型。
“还不错。”
他本身颜值就高,跟上时代后,路过的姑娘都要多看他几眼。
“再看你也谈不上这么帅的男人,快走吧。”女孩拉着花痴的闺蜜离去。已经有不少女生敢于大胆表现自己的爱了,甚至穿搭上也很时髦,黑丝丝超短裤,配上墨镜。
看起来一点不比李宥为活着的时代差啊。
想来李玉华肯定也靠着一张脸,到上海骗到新的老婆了吧。
赶车来到高桥镇的时候,已经是下午时分。
离开浦西后那几个发展特别好的区后,浦东这边就要差一点。
高桥镇这边可以算是边缘地带了。
上海的典型建筑映入眼帘,老式里弄,石库门。
过去上海人多,人均居住面积特别少。一家人少则七八口人,多则十几口人,挤在弄堂里。
镇上有一栋特别有名的建筑——仰贤堂。
当然在这个时代,它还只是一栋普通的三层老房子。但是在里面,却住下了十五口人!
一家人的吃喝拉撒睡全在里面。日常生活中的柴米油盐酱醋茶也全都在这里面展开。
这种居住条件相当的恐怖了。上海人均居住面积的紧张可见一斑。
但是到了更远些的地方,就不那么方便,村里开了很多小型工厂。
外来的和本地人都曾经在村镇企业,里弄工厂上班。
当初接近一百万的知识青年离开上海,后来回来,上海没那么多岗位安置他们,于是就把他们安置到了这些小工厂。
别小看这些小桌坊,小到吃穿用度的生活用品,大到上天下海的精密零件,这些小工厂都能产!
很多人在下乡后经历过自然的风吹日晒,还有什么能难倒他们。即便面临如此拮据恶劣的工作环境,也能安心搞生产,专心搞发明,就是当初吃过苦,才知道现在的生活有多么甜。
李宥为挎着有些脏的书包,好奇的打量着这个时代的上海郊区风景。
他上辈子也没怎么来过这里。而且几次路过上海,看到的也是最繁华的时候。那时候的上海人已经家家户户住上了洋房。乡村的厕所都安了空调,二十四小时有人打扫。
比起那时候,现在的上海只能说刚起步。
对比起来,上海人的发展史也可以看作是居住的变迁史。从家家拥挤的里弄,石库门,搬进了宽敞的小区。那些狭小的公寓,却是专门修来给外地人住的。
李宥为肚子都有些饿了,但还是忍着饥饿,打算先找到李玉华曾经住过的地方。
对方大概率是混的好,应该不会继续住在这里。
高桥镇新乡村弄156号。
“就是这里了。”李宥为靠自己就找到了这里,只是这家人大门紧闭着。
敲了几下,“有人吗?”
半天没人应答。
路过的大妈问李宥为:“小伙子,你找他们家干哇啦?”
李宥为一脸懵逼,第一次遇到土生上海大妈,一点听不懂,“大妈,您能讲普通话不?我听不懂哎。”
大妈有些不满的用还算能听懂的普通话跟他说:“我是说…你…找这家人…干什么?”
要不是看小伙子还算俊俏,模样生的好,挺适合她小女儿的,不然才懒得理会呢。
结果是个外地人,更有些失望。
要是愿意入赘到他们家,勉强也能接受。
李宥为要是知道大妈心里想了这么多,指定就不理大妈了。
“我找李玉华。”
“李玉华!?你找他干什么了?”
“不过我刚发现哦,哝长得和他有一点点像!你和他什么关系哦?!”
“李玉华是我爸,他当年下乡到西纳的时候有的我。”李宥为直言,并没有什么不好意思,顺便也能试探李玉华知道后的反应。
唐大妈两眼睁大了,歪着头对李宥为仔细打量起来,嘴里啧啧惊奇“你叫什么名字啊?”
“李宥为。他们家没人住了吗?”
“哎呀!孩子。你来晚了两天。李顺才和肖翠莲到儿子家去玩了,不知道什么时候回来。”
“那您有他们的联系电话吗?”
唐大妈摇了摇头,“哝噶哪有李玉华的电话啦。只有他们老家的电话。”
李宥为有些失望,肚子饿的不行了,先告别了唐大妈。
对方邀请他暂时去家里住下,被李宥为拒绝了。
他可不想住进陌生人的家,先去找个弄堂小店吃点东西,尝尝上海普通人的美食。
以前有钱的时候,到哪里吃的都是一样的。有钱人在一座一线城市里,基本能吃到来自全国,全世界的顶尖美食。只是距离普通人的食物有了些距离。
高桥镇上有一种挺有名的美食,卖遍整个上海滩。
李宥为过来的时候,早就看见了,这边很多松饼。
名就叫高桥松饼。
李宥为先进去买了两个,五分钱一个;一个五仁松饼,一个云腿松饼。
老板还用怪异的眼神看他,别人来买松饼都是一盒一盒的买,就你小子一个个买。
吃起来让李宥为眼前一亮,一口就吃一个,吃完后回味无穷。
上海的街边小吃还是挺不错的,至少滋味没差的,都是大众能接受的美味。
光吃两个松饼肯定不行,李宥为只是尝个稀奇。想饱肚子还是得吃主食,米饭或者面条。
刚好在弄堂里也能找到吃饭的餐馆,只是问了一下价格,李宥为想了想。接下来充满了不确定性。就比如今晚他肯定要找个地方住下来,最好稳定点,可能要花出去不少钱。
最后还是决定吃碗阳春面加了一个茶叶蛋。
当面端上来的时候,老板看他身高和体格,又对他说:“面不够的话可以找我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