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判性思维训练手册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批判型思考者具备哪些特征

本节将探讨三类思考者。但请记住,这里的分类并不是对现实的完美复刻,因为在现实生活中,一个人可能会同时具备这三个类型中的某些元素。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加深理解,这一点是无法通过只看抽象的理论实现的。

为了描述批判型思考者的特征,我们需要考虑以下五个方面:如何看待知识、如何看待论点、如何看待说服力、对认知过程中环节的使用,以及是否意识到认知偏见。

如何看待知识

在Chapter 1中我们就知识的本质进行了探讨,同时介绍了可能存在的陷阱,其中一个陷阱也与本章有关,即注重寻找“正确的”知识。有一些学生已经完全接受“不存在‘正确的’知识”这一观点,很多知识都是可以被批判或推翻的。然而,也有一些学生可能会对此无所适从。这是因为在看待知识方面,我们都处在不同的阶段。这些不同的阶段又叫作“认知阶段”,这一概念源于认知论,即“知道”究竟意味着什么[更多详细信息参见博克(Bok)2008年所做的阐述]。处于不同认知阶段的人会对知识和真相做出不同的判断,特别是涉及复杂的问题或疑问时。了解认知阶段能够帮助我们确定自己当前所处的阶段以及批判型思考者所处的阶段。

1. 认知的初级阶段

在认知的初级阶段,我们会认为所有的问题都有确定的答案。因此,向最厉害的专家咨询、阅读最新的书籍,或搜寻“真实的”数据,就能找到正确答案。若现阶段找不到正确答案,也是因为我们没有找到其知识源头。这样的过程非常辛苦,因为我们一直在找一个不存在的东西(即正确答案)。在大学中,这种方式就会使学生陷入一种复杂的猜谜游戏:试图去猜测老师的想法,因为老师知道正确答案。

2. 认知的中级阶段

在认知的中级阶段,我们会逐渐意识到很多疑问和问题是没有正确答案或解决方案的,甚至专家也都是根据经验做出推测、形成论点,然后提出可能的答案或解决方案的。然而,如果我们处于中级阶段,我们就会认为正是由于不存在正确答案,所以所有的答案都只是对别人价值观、经验和信仰的一种简单反映,而且所有的答案都是合理的,我们无法对不同答案或解决方案的优劣进行评判。因此在大学中,我们可能会因为没有正确答案而感到沮丧——每一个人都基于其各自的选择得出不同的答案,我们无法对其进行辨别,这还有什么意义呢?我们在初级阶段是为了寻找或猜测正确答案,但到了中级阶段,我们会认为根本就没有确定的答案。

3. 认知的高级阶段

在认知的高级阶段,我们会认识到,虽然通常情况下没有确定的答案且有很多可能的答案,但我们可以对这些答案的优劣进行评判:有一些答案会比其他答案更有力。在这个阶段,我们可以通过对论点的质量及其支撑证据的有力程度对可能的答案进行评判。这也是本书Part 2的主要内容。我们会发现,有一些论点要比其他论点更合乎逻辑。不过也不要因此就退回到初级阶段而认为它们是正确的。在高级阶段,我们认为“即使是那些合乎逻辑的结论也都只是暂时的,当出现确凿的反面事实和相反的论点时,这些结论也会在必要时被舍弃”(博克,2006,113)。参见图2.1了解看待知识的不同阶段。

图2.1 如何看待知识

批判性思维出现于认知的高级阶段,这时我们会认为虽然不存在正确答案(特别是对于复杂的问题而言),但可以对可能的答案加以分析、批判和评判。我们在上大学时或许还达不到这个阶段,但应该知道这是我们的终极目标,要对老师的课程设计方式保持开放的心态,这是在帮助我们达到这一阶段,即引导我们掌握批判性思维。

如何看待论点

这一分类方式也与看待知识的方式相关,但主要是从看待论点的角度出发的,即如何看待用于支撑某种主张或观点的逻辑推理和证据。同样的,我们可以将人分为三类:追随者、怀疑者、理性怀疑者。

1. 追随者

追随者盲目、不假思索地认为所有的论点都是对的,对于他们读到的或听到的内容毫不怀疑。当听到一个新观点时他们很容易动摇,但一旦有一些批判性思想出现,他们也很容易变回去。追随者不会主动思考论点背后的逻辑推理,会自动认为他们看到的证据都是可信的。

2. 怀疑者

大体上来说,怀疑者处于追随者的对立面,认为所有的论点都是有瑕疵的,所有的证据都是错的。他们一直持怀疑态度,但其实对于问题答案并不关心,因为他们不会被任何逻辑推理或证据说服。

3. 理性怀疑者

理性怀疑者会对可能的答案或解决方案理性地提出怀疑。他们很关心论点的逻辑推理和证据,会主动判断其可信度,做出放慢思考、系统思考、加强分析和判断等行动。理性怀疑者也会怀疑,只是一旦某个论点、证据或来源达到一定的可信度,他们就不会再怀疑了。图2.2对这三类人进行了展示。

图2.2 如何看待论点

批判型思考者属于理性怀疑者——对所有的事情既不相信也不否定,知道何时对逻辑推理和证据进行进一步怀疑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做出判断。“从业者说”中介绍了谢利–安·盖亚德哈尔(Shelly-Ann Gajadhar)是如何将批判性思维融入其日常工作的。

从业者说 批判性思维在顾问工作中的重要性

谢利–安·盖亚德哈尔,阿尔法斯图特(Alphastute)公司职业与教育顾问

作为阿尔法斯图特公司的一名职业与教育顾问,我的工作主要是帮助别人成功实现其职业目标。成功对于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含义,我会让我的客户从自己的角度去定义成功,鼓励其进行批判性思考。

让人意外的是,我们在对自身和生活做决定时,并不清楚这些决定背后的个人原因。通常我们是基于期望来做决定的,并没有在思考过程中加入理性怀疑。因此,我在做顾问工作时,不会一开始就接受客户所说的一切,而是温和地质疑其决定,深入挖掘其背后的推理逻辑,寻找证据证明这一决定是在平衡理性诉求与情感诉求的基础之上做出的。成为一个理性怀疑者并赋予其做决定的能力,符合其个人和世界公民的身份。

在运用这种方法时,需要面对客户的个人原因并收集证据以证明其合理与否,从而帮助客户避免做出在未来带来不悦的决定,放弃那些违背其人品诉求却可以带来快钱的商业机会,使其能够在生活中过得更加有意义、有目标。

我认为大多数决定并无对错,却存在更加英明并有充分证据加以支撑的决定。批判性思维能够帮助我们自信地面对世界。在运用批判性思维方面越自信,我们在生活中做出恰当的决定和解决问题就越容易。

如何看待说服力

这一分类方式与说服技巧有关。为此,我们须将有说服力的论点和优质的论点区分开。

有说服力的论点是指能够说服别人的论点。但说服的对象是谁?他们为什么能被说服?若我的论点说服了100名追随者,而你的论点只说服了1名理性怀疑者,那么谁的论点更好?

论点的质量不能由其说服的人数(或说服的人)来决定,应根据其自身的优点进行评判,即与受众无关(Chapter 4会详细阐述)。一个好的论点可能不会说服任何人,一个有巨大瑕疵的论点也可以说服很多人。同一个论点可以说服某一群体,但对另一个群体可能没有任何效果。说服力与论点质量无关或关系不大。

对于论点的说服力而言,有两大要素发挥作用,这两大要素之间也有联系。第一个是受众,第二个是说服技巧。

1. 受众

受众可以是追随者、怀疑者,也可以是理性怀疑者。在更多情况下可能以上三类人都有。此外,受众可能与我们有着不同的基础知识或信仰。比如,素食者和养牛人对于素食主义的论点会做出不同的回应。

2. 说服技巧

关于说服技巧,我们将借用亚里士多德的相关理论进行详细阐述。Chapter 1中提到了亚里士多德,他是世界古代史上伟大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对于哲学的贡献之一是在修辞领域,与有说服力的说话或写作艺术有关。亚里士多德关于说服力的理论将说服技巧分为三类:人品诉求、情感诉求、理性诉求。

(1)人品诉求

人品诉求(ethos)在希腊语中意为“人格”,与其来源的可信度或声誉有关,包括一个人的背景、教育、经验或立场。如果一个人可信度较高或比较可靠,那么他的论点就更可能说服受众(这也取决于受众属于哪种类型)。虽然不能代替优质的论点或有力的证据,但人品诉求可以说是做评判时的一条捷径:可靠的来源更有可能提供有力的论点。当然,会有一些例外。批判型思考者在评判论点时可能会用到人品诉求,但对于这样的捷径带来的陷阱还是会保持警觉。Chapter 5会对与来源可靠性有关的人品诉求进行详细阐述。

(2)情感诉求

情感诉求(pathos)在希腊语中意为“痛苦”,也是“同情”“感染力”等词的起源。情感诉求依靠的是与受众建立一种情感或心理联结,包括引起恐惧、愤怒、同情或嘲笑等。情感诉求常用在一些政治活动(如选举)中或用于试图说服某个群体做出某种行为(如慈善捐助)。情感诉求通常是一种非常有说服力的手法。批判型思考者在意识到对方试图用情感诉求来说服他们的时候会立刻有所警惕。

(3)理性诉求

理性诉求(logos)在希腊语中意为“词汇”“意义”或“推理”,也是“逻辑”等词的起源。理性诉求依靠有逻辑且合理的论点和证据来说服他人。批判型思考者会基于理性诉求得出其论点,并在他人的论点中寻找理性诉求以便更好地评判其质量。图2.3对此进行了总结。

图2.3 如何看待说服力

用亚里士多德在其著作《修辞学》(The Rhetoric)中的话说就是(从古希腊语翻译而来):

口语中的说服方式主要有三种……第一种源于发言人在发言时的个人性格,他让我们认为他【亚里士多德的原话有语法错误,这里进行了修正】是可靠的……第二种说服力源于听众,当发言内容激发了听众的情绪时,就可以说服他们……第三种说服力源于发言内容本身,通过有针对性且有说服力的论点证明其真实性。

——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60年

批判型思考者通过理性诉求(逻辑推理和证据)形成其论点和评判他人的论点,也可能会运用人品诉求作为一种验证手段或捷径。他们不太会用情感诉求来说服他人。心理学专业学生莎恩·布鲁克斯在本章的“学生说”中向我们讲述了她使用说服技巧的经历。

学生说 批判性思维影响了我生活的方方面面

莎恩·布鲁克斯,约克大学心理学专业学生

批判性思维在大学中非常重要。我也一直在努力提高自己的批判性思维水平,并将我学到的知识运用到了无数场景中,学习只是其中的一种场景。对我而言,这是培养批判性思维最重要的原因。举个例子,我曾通过亲身经历发现,媒体会歪曲报道当前发生的事件,如难民危机。2019年夏天,我前往希腊参与一个非政府组织的工作——赴欧洲前线处理难民入境事务。我亲眼看到数个家庭放弃一切来寻求更加安全的生活,这不禁让我对将移民作为阻吓手段的做法产生疑问,这种阻吓手段在如今的西方媒体报道中非常常见。我读到的文章中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从负面角度描写难民,以影响读者的思考方式。当然,情感诉求也是他们使用的技巧之一。同时,他们还利用了语言的重要性,因为很多媒体在报道中用的都是“移民”一词,而不是“难民”,很容易让读者联想起对移民的固有印象,但其实难民指的是逃离迫害、背井离乡的人。

在此类情况下运用批判性思维会影响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不论是在酒吧中约会,还是参加一场活动。当我在20岁踏入社会时,我充分认识到在大学学习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性。批判性思维不仅对于研究工作作用颇大,还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驾驭未来将面临的信息浪潮。

对认知过程中环节的使用

我们还可以利用教学法理论来区分批判型思考者。教学法理论于20世纪首次提出,并在21世纪初进行了修订。本杰明·布鲁姆(Benjamin Bloom)是一位教育心理学家,他于1956年首次发表的教育目标分类学(Cognitive Taxonomy)非常有名,将认知过程分为不同的阶段。简单来说,就是对大脑思考过程的描述。我们在这里探讨的是修订版的布鲁姆认知目标分类学,由洛林·安德森(Lorin Anderson)和戴维·克拉斯沃尔(David Krathwohl)于2001年发表,他们两位在原版发表时曾与布鲁姆共事。

修订版布鲁姆认知目标分类学将学生在学习时的认知过程分为六个环节。从复杂性来说,这六个环节为递进式的,而且通常(虽然不是全部)认为这六个环节是渐进式的,即要想达到高级的认知阶段,首先需要完成初级的认知阶段:为了能够理解,我们需要先记住;为了能够更好地运用,我们需要先理解,以此类推。图2.4从简(记住)到难(创造)展示了修订版布鲁姆认知目标分类学中提出的认知过程。

图2.4 认知过程的六个环节

来源:戴维·克拉斯沃尔(2002),“修订版布鲁姆认知目标分类学:概述”,《理论付诸实践》(Theory Into Practice),41:4,212—218。

大多数课程的学习大纲大量使用这类词汇来描述学习目标。比如下面是我在爱丁堡大学(The University of Edinburgh)的大一课程的学习目标,课程名叫“企业面临的全球性挑战”。

学习完本课程,学生应能做到以下几点:

1. 联系企业与全球性挑战之间的相互影响,对企业在复杂且多变的社会中的作用进行批判性评价。

2. 分别找出正面的和负面的全球性挑战与趋势并对其加以分析,将适合的技能和必要的技巧运用到这类场景中来管理企业、引领发展。

3. 认识并评价会对企业产生影响的社会、环境和数字破坏问题,加以分析并应用有效的解决方案。

4. 学习并运用思考技能,找出个人在完成前三项任务的过程中以及在学习和未来就业中获得更大成功所面临的挑战和想要达成的目标。

传统的小学和中学教育通常关注的是“记住”和“理解”,中学教育后期会加入一些“应用”(虽然现在有很多学校正在尝试将认知的所有环节都纳入其教育体系中)。重要的是要知道,虽然记住、理解和应用是大学学习的一部分,尤其是在拓展基础知识阶段,但这些较为初级的认知阶段的环节并不足以使我们掌握批判性思维。批判性思考与分析、评判和创造等高级认知阶段的环节有关。

是否意识到认知偏见

认知偏见是指在需要立刻做出重要判断时用到的捷径。比如,一头狮子正向我跑来,因此我要逃走。这是基于理性判断的认知捷径:判断出狮子可能会咬死你。认知捷径也可以基于非理性的判断做出,与偏见有关。比如在评判某个人的能力时,我们可能会运用基于非理性(可能是无意识的)偏见的认知捷径,如针对其种族、性别、语言或外貌的偏见。Chapter 2后面会对此进行详细阐述。一部分人并没有意识到他们在思考时存在偏见,另一部分人可能意识到了自己的偏见,但对这种偏见是否会影响其思考并不关心。通常来说,批判型思考者是可以主动意识到自己的偏见的,或通过采取一些方式来意识到这一点,并努力避免被这样的认知偏见影响其判断、论点和推理逻辑。

对思考者的特征进行总结

结合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简单地将思考者分为三大类(见表2.1)。再次提醒,这样分类并不是对现实的完美复刻,只是为了更好地说明和理解。

表2.1 思考者的类型

表2.1基于对知识/论点/说服力的看待方式、对认知过程中环节的使用以及是否意识到认知偏见将人分为三大类:肤浅型思考者、怀疑型思考者、批判型思考者。

1. 肤浅型思考者

肤浅型思考者在看待知识时处于初级阶段,认为“正确的”知识是存在的,盲目地、毫不怀疑地追随各类论点,而且很容易被包含情感诉求的说服技巧影响,即其情绪容易受到影响。他们主要会用到认知过程中的记住和理解,也可能有一些简单的应用。他们很大程度上不会意识到自己存在认知偏见。

2. 怀疑型思考者

怀疑型思考者拒绝对知识进行评判,不相信任何对论点的辨别或评判方式。他们不会受任何说服手段影响。他们虽然会运用认知过程的所有环节,但很难从客观方面做出评判。此外,他们可以意识到自己存在认知偏见,但对此并不关心。

3. 批判型思考者

批判型思考者处于看待知识的高级阶段,具备评估和判断能力,通过其逻辑推理和证据对论点进行主动评判。他们不会每时每刻怀疑一切,但会基于知识、经验、技能和直觉进行评判,并且知道应该何时提出质疑和做出评判。他们不会自动相信自己读到的、听到的或学到的内容,但也不会自动拒绝,而是不断提高自己的评判技能和自信心,在已有的参数中找出最优的答案或知识。他们不会被情感诉求说服(甚至会对此方式产生质疑),而会关注于论点的理性诉求,也会谨慎地使用人品诉求。他们会用到认知过程中的所有环节,特别是分析、评判和创造等处于高级阶段的环节。同时,会意识到(且努力让自己更容易意识到)自己的认知偏见,并主动避免其影响思考。

为了更好地理解以上分类,让我们想象一下下面这个场景。

有几个大学生下课后在咖啡厅里聊天。

露西(Lucy)说:“我一直在思考年轻人如何才能够为其以后的生活做最好的准备。你们难道没有全身心地热爱大学生活,并且相信这里是年轻人获得必要教育的最佳场所吗?”

卡皮尔(Kapil)几乎是立刻回答:“绝对的。我也热爱大学生活。所有的年轻人都应该上大学。”

很显然,卡皮尔并没有对露西的观点做评价或判断,而是盲目地同意露西在问题中隐含的答案。卡皮尔属于肤浅型思考者,是追随者,认为“正确的”知识是存在的,且似乎受到露西情感诉求(全身心地热爱)的影响。

李明也几乎是立刻就回答:“谁知道呢?你怎么知道年轻人真正需要的是什么?又怎么知道大学是否能提供他们想要的东西?”

李明对答案是否存在提出了质疑。李明属于怀疑型思考者:对论点提出质疑,很难找到答案。

吉娜(Ghina)听了大家的回答,一边搅拌咖啡,一边思考自己的观点。过了一会儿,她回答:

“这要根据不同的情况而定。你所说的‘最佳’以及‘教育’在这里指什么?我们是否会因为自己正在读大学而存在偏见呢?相关的证据是如何描述那些大学毕业生的?他们有获得良好的教育吗?他们对自己的生活满意吗?我们如何进行评判?能与其他年轻人做比较吗?对于想要学习学术思想或自己心仪的工作所需专业知识的人来说,大学可能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对于其他人来说还有另外一些方式,比如职业学校,我们会将其他方式定义为教育吗?”

可以看出,吉娜展现出了批判型思考者的特点:既考虑了论点的情况,也考虑到了其他情况(职业学校),同时又提出需要证据支撑才能得出结论。她还提到了偏见的问题,这样能让自己关注于逻辑推理,而避免被露西的情感诉求影响。吉娜使用的这种质疑技巧在批判性思维中非常流行,即苏格拉底提问法。

在吉娜说完之后,卡皮尔很快掏出了他的手机,说“我在谷歌上查查,看能不能找到答案”。

卡皮尔一直在寻找最权威的专家,因为他觉得他们应该知道正确答案。

总之,我们可以看出吉娜是在构建优质的论点,辅以有力的证据支撑,并努力将自己的论点讲清楚。这构成了批判性思维的三大目标,也是本书Part 2将要阐述的内容。在此之前,Part 1的最后一章对大学经历进行了更加详细的探讨,告诉大家如何才能在大学里成为批判型思考者。

在进入下一章之前,让我们先完成下面这个思考练习。

思考练习 如何思考

任务1:让我们回到表2.1中列出的影响思考方式的五大要素:如何看待知识、如何看待论点、如何看待说服力、对认知过程中环节的使用、是否意识到认知偏见。将练习本的页面平均分为五栏,将这五大要素逐一填写在每一栏的最上方作为标题,就像表2.2这样。

表2.2 影响思考方式的五大要素

首先,思考一下自己当前是如何看待这五大要素的,并举一个日常生活中的例子。一定要诚实面对自己——没有人会看你的答案。之后,找出你想要改变的要素,思考一下你为什么想要改变,你的大学学习在实现此目标中会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任务2:将卡皮尔、李明和吉娜与前面的思考者类型结合起来思考。你觉得你和谁最相似?为什么?对你看待大学的方式有何影响?写下你的答案,可以用“我和……最相似”开头。

任务3:现在想象一下露西说了这样一句话:“我认为每一个大学生都必须学习哲学。”将她三位朋友的名字写下来,并根据他们每个人的思考特点(肤浅型、怀疑型、批判型)写下你想象中他们的回答。每个人至少要写出两句。写完之后,思考一下这个任务的难度,你是花了多久写完每个人的答案的?对于成为一个批判型思考者,你从中学到了什么?

本章小结

• 批判性思维会对知识和论点背后的逻辑推理与证据进行主动且仔细的评判。

• 在看待知识的初级阶段,我们寻求的是“正确的”知识;在中级阶段,我们会拒绝对知识进行评判;而在高级阶段,我们会在已有的参数中寻找最好的。

• 在看待论点方面,人被分为以下三类:对一切深信不疑的追随者、拒绝接受所有论点和证据的怀疑者、基于逻辑推理和证据对论点进行评判的理性怀疑者。

• 我们会受情感诉求(激发情绪)、人品诉求(来源或发言人的可信度)或理性诉求(背后论点的逻辑)的影响而被说服。

• 修订版布鲁姆认知目标分类学认为,认知过程中的各环节是从低(记住、理解和应用)到高(分析、评判和创造)渐进的。

• 认知偏见是指能够影响我们观点和思考的有意识或无意识的偏见。

• 与肤浅型思考者和怀疑型思考者不同。批判型思考者处于看待知识的高级阶段,是论点的理性怀疑者,关注的是论点背后的逻辑推理和证据,大多数情况下会被理性诉求说服,会用到认知过程中的所有环节(尤其是高级阶段的环节),并且会努力避免其偏见影响其思考。

延伸阅读

• 亚历克·费希尔(Alec Fisher)在《批判性思维研究》(Studies in Critical Thinking,2019)一书中有一章叫“什么是批判性思维”。这一章对批判性思维这一概念的历史及其在不同时期的不同定义方式进行了直观的阐述,并探讨了具体什么是批判性思维。

• 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Malcolm Gladwell)的《眨眼之间:不假思索的决断力》(Blink: The Power of Thinking Without Thinking,2006)一书从一个非常有趣的角度对偏见进行了阐述。书的标题意为我们在某些场景下会立刻(眨眼之间)做出评判,也暗含偏见是如何影响我们评判的。格拉德韦尔把它叫作“薄切片(thin-slicing)”,与思考有关,因为通常情况下我们会利用有限的信息立刻得出结论。

• 罗尔夫·多贝里(Rolf Dobelli)的《清醒思考的艺术》(The Art of Thinking Clearly,2014)一书阐述了多种会影响我们日常思考的认知偏见,并给出建议,帮助我们更好地发现和克服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