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说话就是生产力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敢于说话

汉字博大精深,它告诉我们要会说话、敢说话。

“民”字一个口,“官”字两个口,“老板”(“板”的繁体字)三个口(闆)。“囚”字,就更有意思了。一个人要是无法突破这张“口”,就会被“口”包围、拘禁,你被封闭在小圈子里,失去自由。不开“口”就是沉默,就是封闭,哪有什么沉默是金,大多时候都是沉默是禁、沉默是忌。如果能突破、驾驭并超越这张“口”,那么你就是“名”人啦。

古老的汉字向我们展示的是先人的认知和思考。而如今我们在对说话的认知、修炼上,远远落后于先人。

《战国策》曾这样高度评价开口说话的作用:“一言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

从这一点来看,怎么说话在我国古代是作为战略武器来研究的——敌人十万大军围城,孤城只有三千守城军兵,里无粮草外无救兵,如何退敌?只好派说客到敌营。舌战群雄、游说主帅、通晓利害,结果敌人在后半夜就退兵回国了。这样的说辞具有极强的战斗力,这样的说辞就是冷兵器时代的“国之重器”。

尽管说话具有重要作用,然而,中国人说话却过于含蓄,不够直接。

比如古代女性思念自己的丈夫,不能直说:“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唐·金昌绪《春怨》)外国人大概不会理解。

你就要向他解释:妻子对黄莺儿的嗔怒本有因果——丈夫远赴东北,杳无音信,让人魂牵梦萦,梦中马上与丈夫相见,却被莺儿鸣啼声惊醒,于是乎敲打树枝,把黄莺儿赶走了。

所以,绕着说话总是缺少坦诚直白,进入主题较慢,也不能让对方及时领会你的意图。

大多数人会觉得,除了亲人以外的人,交往最忌交浅言深,要少说话,不谈论内心的想法,要“逢人只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就能避免自己被外界猜透。但事实是,你依然能够相当精确地说出,那些人正在想的是什么。“少说话”的习惯让我们在讲话发言时,犹犹豫豫、模模糊糊、遮遮掩掩,总是讲不深、说不透。

当然,这也包括对传统文化的曲解。《论语·里仁》所云“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醒示我们要慎言,唯恐说了做不到。慎言不是不说话、不表达,否则就叫作君子敏于行而“闭”于言。

不说话或者不习惯表达,让我们失去了许多锻炼讲话能力的机会。

一个家庭、一个组织的分裂大多经历了这样的过程:轻言轻语、甜言蜜语、只言片语、冷言冷语、不言不语。一个国家的积贫积弱和上下、内外言路不通也是有一定关系的。

言路堵本是思路堵,言路畅本是思路畅。

语言通,不是耍嘴皮子,而是脑袋里面的本事。因为口才的精髓并不是通过“口”来实现“才”,而是起源于“思”!

“思”字的解读更有意思:十口心思!十张口、十句话,口口都在“心上”,句句源于“心思”。

职务级别、社会地位越高的人,遇到讲话的场合就越多,开口说话产生的影响力也就越大,就会影响到其他人。有时候,对于一位创始人、领袖,抑或具有强大影响力的人来说,无论其个人意愿如何,开口讲话是一种有效的领导方式。

任正非在回答安莎通讯社记者安东尼奥·法蒂古索提问时说:

“我不是一个不愿意多讲话的人。过去我在公司内部讲话非常多,因为我作为一个领导人,怎么领导?就是讲话。”《被特朗普叫“邪恶王子” 任正非:你看我像不像魔王?》,https://www.guancha.cn/economy/2019_07_26_511030_4.shtml。

所以,各位朋友,开口说话吧!用你的语言将你的思想表达出来,用你的话语去影响他人。你要明白,会说话就是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