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让人惊讶的成单能力
清晨,天空像是被一层薄薄的灰色纱幔遮住。
淅淅沥沥的小雨悄然落下,给这座繁忙的城市带来了一丝清凉。
张有志像往常一样,早早地睁开了眼。
他躺在床上,听着窗外雨滴敲打玻璃的声音,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惬意。
喜欢这种下雨的天气,可不喜欢下着雨在外面跑的日子。
不过,今天他并没有像往日那样,穿着随意便出门去吃那热腾腾的包子。
而是选择留在了租住的小屋里。
这个小屋虽然简陋,但却充满了生活的气息。
两张不大的床,一张旧木桌,几把老旧的竹编靠背椅。
还有就是小厨房堆放着的一些简单厨具。
张有志看了一眼那口小锅,心中已经有了主意。
昨天,前几天买了些挂面,准备当晚饭吃。
今天下雨就直接在家里吃挂面。
看到秦伟民,张有志不禁笑了笑。
这个家伙,睡觉的姿势简直可以用“千姿百态”来形容。
此刻正四仰八叉地躺在床上,呼噜声此起彼伏,像是在和外面的雨声比赛谁更有节奏。
张有志轻轻摇了摇头,然后起身走到厨房区域,开始准备早餐。
他从橱柜里拿出那包挂面,里面放着秦伟民特制的硝肉。
这硝肉味道独特,不咸不淡,正好符合他们镇江人的口味。
秦伟民虽然平时大大咧咧,但在吃上可是相当讲究。
这硝肉就是他特意从老家带来,为了偶尔能给自己和张有志改善一下伙食。
张有志熟练地烧水、下面,不一会儿,厨房里就飘出了一股淡淡的面香。
他看了看锅里的面,觉得差不多了。
便转身走到床边,轻轻推了推秦伟民:“伟民,起床了,面煮好了。”
秦伟民迷迷糊糊地睁开眼,看了看张有志,又看了看窗外,嘟囔了一句:
“这雨下得,真是懒人的福音啊。”
不过,他还是迅速地从床上爬了起来,洗漱一番后。
下雨天确实舒服,可还得上班。
两人吃完那碗热气腾腾的面条后,满足地抹了抹嘴角。
不久后,便走出了出租屋。
外面的雨还在淅淅沥沥地下着,但比起先前已是小了很多。
细雨如丝,轻轻拂过脸颊,带来一丝丝凉意,却也平添了几分雨后清新的气息。
他们并肩走在湿漉漉的街道上,脚下的青石板路被雨水冲刷得发亮,反射出斑驳的光影。
街道两旁,店铺的门面在雨幕中显得有些模糊。
“老金,今天这雨下得,咱们悦心百货估计顾客不多。”
张有志他们看到了前面俩人,有人喊老金。
其中一人,名叫林建业,也是商店里的老板,主营业务和他们一样。
他穿着件旧雨衣,帽子随意地搭在脑后,一边走一边对身旁的金大昌说道。
金大昌闻言,笑了笑,他的脸庞在雨帽的遮掩下只露出下半截,嘴角上扬的弧度却透露出他的好心情。
“顾客多不多,那得看天意。不过咱们店里货足价实,总有人来光顾的。再说了,雨天也有雨天的好处,没准儿有些人就愿意躲进咱们店里,逛逛买买呢。”
林建业点了点头。
张有志他们听到金大昌的声音,便是跟了上去。
“金叔,林大哥。”
“金叔,林大哥。”
打过招呼后,一起去店里。
金大昌习惯性地环顾四周,检查着店内的陈列,一切都井然有序。
他满意地点点头,转身对张有志说:“有志,昨天你跟李卫国那单子谈得怎么样?”
一提到这个,张有志有些惊讶。
金大昌怎么知道他和李卫国谈单子了?
看了眼秦伟民,和他一直在一起的。
不可能是他说的。
“不用看了,是林建业说的,看到你们昨天吃饭。”
张有志也马上反应过来,也不提这茬。
兴奋地笑着说:“金叔,你猜怎么着?昨天可是谈成了这一笔大单子!两千多块钱呢!李总一开始还磨磨唧唧的,结果我一番舌灿莲花,他就乖乖签字了。”
金大昌一听,眉毛一挑,惊喜之情溢于言表:“两千多?这可是个大数目啊!有志,你行啊,这口才越来越溜了。”
张有志得意地笑了笑,摆了个手势,模仿着昨天谈判时的情景:
“那可不,我跟他说,咱们悦心百货的东西,质量有保证,价格又公道,他上哪儿找这么好的事儿去?再说了,他还不是看中了我们的信誉,质量也好,别处可找不到。”
金大昌听着,连连点头,心里对张有志的能力更加认可。
每天都能在外面卖出东西,昨天更是谈了个这么大的单子。
绝对是天才了。
他问自己,当年刚开始卖东西的时候,也没这么利索。
金大昌想了想,说道:“那李卫国说了什么时候来提货没?咱们得提前准备好,别到时候手忙脚乱的。”
张有志回忆了一下:“他说明天一早,也就是今天。会亲自来提货。我想着,咱们得雇个板车,把东西拉过去,省得他们自己动手搬,也显得咱们服务周到。”
金大昌想了想,觉得金大昌说得有道理,便点头道:
“行,那待会在门口找个拉板车的。”
走出店门,雨已经停了,但街道上还残留着积水,倒映着天空和周围的建筑,像是一面面镜子。
他们沿着街道走了一会儿,来到了一个经常停板车的地方。
“老李,今天有没有空车啊?”金大昌冲着一位正在修理板车的老师傅喊道。
老李抬头一看,是金大昌和张有志,便笑眯眯地回应道:“哟,是金老板啊,正巧,我这儿刚有一辆空车,你们要用吗?”
金大昌点了点头:“用,用。老李,你这拉货怎么算啊?”
老李爽朗地笑道:“金老板,咱俩谁跟谁啊,老顾客了,给你算便宜点。你说拉到哪里去吧?”
边上的张有志说:“织带厂。”
老李想了想再问道:“哦,知道了。离这里5里路吧,也不是太远。你们拉多少货物?”
“大概是30卷电线,要拉过去。”张有志回道。
“那就算2块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