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市场猫腻
张有志依旧是老早起来。
天边刚泛起鱼肚白,他就已经穿好了那身洗得有些发白的解放装,白色的背心都有些松垮泛黄。
棉布衣服就是这样。
秦伟民还在睡着,现在还早。
帮他带早餐去带店里就行。
他还是来到了窝棚的早餐店。
早餐铺子吃包子贵,也让人心疼钱。
但张有志也得去。
那不仅仅是因为他对包子的偏爱。
更是因为那里是信息交流的集散地,就像村子里那棵老槐树下的情报中心。
张有志走进铺子,一股热气夹杂着包子的香味扑面而来。
他环顾四周,找了个靠墙的位子坐下。
这个位置既能让他清楚地听到周围人的谈话,又能让他保持一定的距离,观察着每一个人的表情和动作。
他这次点了两个3个菜包,一个肉包,还有一碗豆浆。
虽然简单,但却能满足他一天开始的能量需求。
要是不这么瘦骨嶙峋的多好。
这小胳膊小腿的在东北大汉面前,天然的输了气势。
“你听说了吗?街道东头的老李头家最近要有新动静啦!”
穿着花淡绿色衬衫的中年男人,一边啃着手里黄澄澄的玉米棒子,一边对旁边的伙伴神秘地说。
“啥新动静?老李头家又咋了?”
伙伴来了精神,一下子坐直了身子,手里的馒头也顾不上啃了,眼睛直勾勾地盯着中年男人。
“我听说啊,老李头最近手头宽裕了不少,打算给家里添置点新物件。”中年男人故作神秘地压低了声音,“你猜猜是啥?”
“新物件?不会是买了台大彩电吧?”伙伴瞪大了眼睛,一脸羡慕地说。
在80年代,彩电可是个稀罕物,谁家要是有一台,那可得让所有人都羡慕不已。
“嘿,你还真敢猜!”中年男人笑了笑,摇了摇头,“不过啊,你猜错了。老李头买的可不是彩电,但也是个挺新鲜的东西。”
“那到底是啥啊?你别卖关子了!”伙伴有些着急了,催促着中年男人快说。
“我告诉你啊,老李头买的是一台三洋录音机!”
中年男人终于揭晓了答案,一脸得意地看着伙伴。
“录音机?”伙伴愣了一下,随即也露出了羡慕的神情。
“那可真不错!老李头这下可有的听了,晚上再也不用闷在家里没事了。”
“是啊,是啊。有这录音机能听到邓丽君的磁带了。”
中年男人也附和着。
……
张有志在磨磨蹭蹭的吃着早点,听了半天,也没见着什么生意。
不过,他并不着急,这种时候,情报比生意更重要。
他得知道哪家人和哪家人关系好,大致岁数、性格脾气,尤其是姓名,这些都得了解个大概。
以后脸熟了,攀起关系来也好用。
张有志心里清楚,这种地方不会白来,总有一天能用到的。
他手里提着几个包子和馒头,这是刚在包子铺里买的。
原本是给秦伟民买的。
想着金大昌可能还没吃早饭,就多买了几个。
虽然费钱,但该做的还是得做。
市场开门很早,6点多就开张了,平常也没人这么早来。
张有志前脚刚进商店,就看见秦伟民晃悠悠地走了过来。
“伟民,来得正好,这几个包子你拿着,留几个给金叔。”
张有志把包子递给秦伟民,笑着说。
秦伟民接过包子,点了点头:“行,有志哥,你够意思。金叔呢?他怎么还没来?”
“应该快了吧。”
张有志四处张望了一下,正好看见金大昌红着眼睛,摇摇晃晃地走了过来。
一看那翻红的眼神,就知道昨晚酒没少喝。
张有志昨晚倒是喝的最少。
也就半斤酒下肚。
昨晚喝的太凶了。
张有志迎了上去:“金叔,你来了啊。我买了点包子,你吃点吧。”
金大昌摆了摆手:“不用了,有志,我刚吃了。你有啥事吗?”
果然瞒不住金大昌。
这无事不登三宝殿。
张有志笑了笑,他心里憋着个事儿,不问清楚心里难受。
“金叔,我想问下,我们昨天那么低的利润,还不参假,怎么赚钱啊?”
张有志开门见山地问。
金大昌愣了一下,显然没想到张有志会这么直接。
他想了想,说:“这事情说简单也简单,说难也难。我先去办事情。”
张有志赶紧把金大昌拉住:“金叔,就说说这门道吧,我们这柜台内的五金几个浮动都明白了,这电线吃不到利润,怎么赚?”
金大昌看了看张有志,反正迟早要说。
“有志啊,这生意里的门道多着呢。就拿电线来说吧,标准厂出的是50米一卷,我们的是45米一卷。你知道这中间的差价在哪里赚回来的了吧?”
张有志眼睛忽然亮了起来。
金大昌这是要说正事了。
“就在这个地方,我们把差价赚回来。”金大昌指了指柜台上的电线,“质量不会出问题,因为我们的电线虽然短了点,但都是按照标准来生产的,只是一卷的长度不同而已。”
张有志恍然大悟:“懂了!懂了!原来是这样啊!”
金大昌点了点头:“市场里,大家都这么干。那些厂里人吃太多了,我们也只能这么应对。不然,我们怎么赚钱?”
张有志听了,原来以为他们做生意就是要实实在在,没想到还有这么多门道。
果然,无奸不商。
他想了想,又问:“金叔,那这样会不会被人发现啊?要是被发现了,我们岂不是要倒霉?”
金大昌笑了笑:
“有志啊,你放心吧。
这事情,大家都心知肚明。
只要我们不把事情做绝,不让人抓到把柄,就没什么大不了的。
再说了,就算有人想查,也得有证据啊。
我们的电线,质量上是没问题的,他们查也查不出什么来。”
张有志听了,心里稍微安心了一些。
金大昌说的有道理。
在这个市场里,大家都是为了生活,为了赚钱。
短斤少两,不卖假货。
想把利润提高的方式,都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