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桂花村
刘凝同刘长胜说好不入族谱后,再次回到房间,准备先睡一觉。这两天,刘凝几乎没有好好休息过。现在总算是实现第一阶段目标,暂时安全了。
刘凝倒在床上,几乎秒睡。这一次刘凝一觉睡到天亮。刘长胜家里人已经该出工的出工,该洗衣物的洗衣物,小孩子则是要么出去疯玩,要么院子里可劲造。刘凝睡饱了,起床看到的就是这样生机勃勃,充满烟火气的一幕,心里也不由的放松起来。
刘长胜去找族长了。
刘凝就去找刘婆子,请她带自己熟悉一下村子。刘婆子就带着刘凝一边走,一边给她介绍。
刘长胜家在村子中间,往里面走,是刘长二伯家,二家里是一个转角型泥瓦房,只有一排六间屋子,加上转角有三间屋子。
再往里面走就是刘长胜大伯家了。大伯家里人口少,只有一儿一女,女儿出嫁已经是做了奶奶的了。老两口和儿子住在桂花村,儿子也只有两个儿子,没有女儿。现在都住在一起,大伯家也是青砖瓦房,只是没有刘长胜家的大。
刘长胜大伯家正房三间,左右各有厢房三间,左边厢房和正房直接搭了一个牛棚,养着家里唯一的牛。右边厢房和正房中间则是鸡鸭棚。
再往里,就是村子里刘家族人的房子,大多数都是泥瓦房,少数几家是青石墙,看起来比较气派。族长家里就是一个青石修筑的三合院。
族长家往里就是刘氏祠堂。祠堂是刘家族人共同出资修建的,已经是三百年老建筑了。采用青石青砖结合,屋顶采用飞檐构筑,描上彩绘,一看就端庄威严。大门上木框牌匾写着描金的“刘氏祠堂”四个大字。
刘家族人在桂花村居住已经三百多年,现在有八十多户刘家族人,人口也有一千多号。
刘长胜家往桂花树那边走,第一户是三伯家的老屋,自从三伯开了镖局,就把家搬到城里去了。这里就是刘长胜家时不时的照料着。
再往外,就是桂花村外姓的村民家。桂花村外姓人家有十几户,两百来号人。大多数都是泥胚墙,草屋顶,也有两三户人家是泥瓦房。外姓人中有一户猎人,家里则是修筑的青石瓦房。
整个桂花村呈长条弧形,围绕着大黄山倾斜。
桂花村外一里地有一条河,这条河沿着大黄山一路通往建安城。不错,就是跟周家村那条河是一个,在桂花村,河面已经有两丈的宽度了。
这条河被历代居住的人们叫做黄山河,因为它发源于大黄山,沿着东南方向绕大黄山半面山脚蜿蜒东去。一直经建安城,再往南,这条黄山河几乎贯穿整个乾国,最后从东部连海郡入海。
桂花村村头村尾以及村子中间各有一口井。最初这个村子只有中间一口井,刘家族人迁来后,在村尾(村子里近山的位置)打了一口井。再后来,村子里那些外姓人也在村头(近桂花树)处打了一口井。整个桂花村水资源丰富,倒是从来没有闹过旱灾,也算是风水宝地了。
村子里的妇人姑娘们喜欢成群结队去河边洗衣服,一边洗衣服一边八卦扯闲篇,每到傍晚,河边就热闹得很。而村子里的汉子们和小子们,最喜欢跑到上游没有人烟那一段去洗澡游泳。
每年冬至过后,村里会安排两三次打鱼,村民们就会将鱼获或是走亲访友送礼,或是烟熏火烤制成腊鱼鱼干之类的,也有部分生活困难的人家把分到的鱼送去建安城里卖了换银钱的。
刘凝基本熟悉了村里地形,接下来就是自然的认识村里人了。刘凝跟刘婆子说,不用特地带她认识谁,就这样低调的住在村子里,该认识的时候自然就认识了。
反正自己还小,没有必让所有人都知道她是外来的刘家宗族的族人。刘凝希望这样模糊处理,几年后,大家根本记不清自己什么时候来的桂花村,到时跟刘长胜一家打好招呼,就说自己提前一年来的。
那么,承恩公府和白家追踪自己的人就不会知道自己在这里。这也是避免桂花村被他们记挂牵连,要知道,在这个时代,权贵想要做什么太容易了。而普通百姓则是完全没有抵抗力的。
中午吃完饭,刘长胜把刘凝叫到一边,跟她说,已经跟族长说了刘凝的情况,以及刘凝暂时不上族谱的想法。族长很是赞同,就说,连其他族老都暂时不要说刘凝是刘家族人,只说刘凝是刘长胜远亲,孤身投奔刘长胜这个同辈大哥而来。
至于村里现成的房子,除了三伯家,就没有空屋。三伯家在城里,不好去麻烦,要不,还是就住在自己家,毕竟,家里房间多的是。
刘凝坚持要有自己的屋子,哪怕只有一两间呢。
于是,刘长胜说,这样,反正刘凝的灵芝要换成银子,自己得跑一趟建安城,那就顺便去福威镖局问一下三伯,可不可以把房子借给刘凝住,等刘凝年纪大一点再自己修筑房子。
刘凝一想,自己肯定在桂花村待不了多少年的,如果刘长胜三伯家不回来住,自己借住还是可以的,自己只是需要一个独立的自主的空间而已。所以,刘凝同意了刘长胜的方法。
刘长胜也是爽利的,当下就直接去牵马,准备骑马进城。刘凝本来想说没有那么着急,后又想到,还是先把银子换回来吧,得把银子分给帮忙找自己家人的族人,这样,那些帮忙的族人才会对自己有好印象。
于是,刘长胜骑马去了建安城。他进城后直接去了三伯家里,三伯出镖去了,不在家,就跟三婶说。
三婶是武林世家出身,性格很是豪爽,直接道:“长胜,你不用等你三伯拿主意,三婶就可以决定。你让那个小姑娘直接住就是,哪怕住到她出阁都没有问题。”
刘长胜谢过三婶。然后又说:“三婶,刘凝有两朵灵芝要换成银钱,我知道你们也收一些贵重药材,你看看你们要不要,若是你们不要我再去药材铺。”
三婶接过来一看,都是紫灵芝,一大一小,看起来很不错,就让身边伺候的小丫鬟去把陈大夫请来。
陈大夫是建安城百草堂的坐堂大夫,一般都是坐堂两天,跑出去采药三四天,有时候为了找一些稀有的药材,能出去几个月。
幸好百草堂就是他陈家的产业,要不然他这个坐堂大夫肯定会被撵出去的。三婶刚好知道,昨天陈大夫才回来,现在应该在坐堂。
陈大夫能够被三婶请过来家里,那是因为三伯救过陈大夫的命,所以,陈大夫承诺,三伯家里有需要他的,随叫随到。
果然,一柱香的功夫,丫鬟来报,陈大夫在接诊,等这个病人看完了,陈大夫就马上过来。
半个时辰后,陈大夫来了。三婶把两朵灵芝递给他:“陈大夫,这是我家福威老家村里人采到的,准备卖给我,我想请你掌一下眼,麻烦你看看给多少银钱合适。”
陈大夫接过两株灵芝,仔细查看一番,然后对三婶说:“刘夫人,这一株大的紫灵芝孢子密实,颜色深且带光泽,成熟度极高,而且采摘的人应该是直接从根部采摘,品相完整,气味清香,是上等品。
要是药房收购的话应该要300两银子,市场价格应该要350-380两银子。这一株小的,品相也差不多,只是个头只有大的七成左右,收购价格应该在180两银子,市场价200两银子。
因为市场上的灵芝交易,买卖双方都觉得越大越好,并不一定能够分别品质好坏,所以同样品质的灵芝,小了价值就要低一些,不是说价值1000两银子,小一半就500两银子,而是小一半可能就200两银子。”
三婶点点头,向陈大夫道谢后,让丫鬟送陈大夫出去。倒是没有像其他人那样塞荷包之类的,因为陈大夫根本不会收。
三婶就跟刘长胜说:“陈大夫的鉴定,这两朵灵芝应该在480-580两之间,我就直接给500两,你看成不成?”
刘长胜当然说行,虽然不是自己的银子,还是尽可能多卖点银子,那个小丫头用钱的地方还多呢。
刘长胜想到刘凝说的要给那十个族人一人二两银子,就跟三婶说,麻烦三婶准备二十两一两重的银锞子,再准备五个十两的银锭,六个五两的银锭,剩下四百两给银票。三婶按照他说的给了银子。
于是,刘长胜还没有去药材铺就一起办好了两件事。刘长胜向三婶提出告辞,三婶留他吃完饭再回去,反正刘长胜骑马来的,回去已经是半个时辰多一点。刘长胜拒绝了,说回去还要安排小丫头的事,下次再来打扰三伯三婶。
刘长胜又骑马回去了,来回加上在三伯家呆着的时间一共两个半时辰。到家时,天已经黑透了。家里人还在等他吃饭,她媳妇看他回来了,就赶紧端了饭菜出来,让大家赶紧吃饭。
刘长胜把银子拿给刘凝,说了一下怎么卖的。刘凝非常感谢刘长胜,把二十两银锞子又递给刘长胜,让他先给上次上山的族人每人二两银子,再请刘长胜安排人修筑房子。
刘长胜说:“阿凝,我三婶已经同意你住在他们老房子里面,说是住到你出嫁都可以。”
刘凝一言难尽的看着刘长胜:“大哥,我才四岁,出嫁还不知道猴年马月呢。不过,真的很谢谢大哥,谢谢三婶他们了。那我今天晚上就过去住吧?”
刘长胜说:“行,反正三伯的屋子我们一直都在打理,随时住都是干干净净的。”